零点看书>军事历史>伐清与殖民>394章 多铎袭中都

因为如今的南明朝廷,远比历史上的南明更团结,实力更是强大无数倍,非左良玉麾下的号称百万的乌合之众能撼动的。

左良玉也是老于行伍,不过冠以养寇自重,又残暴不仁,为**的代表人物,本麾下因为十余年来的欺软怕硬、保存实力,而汇聚了很多精锐,但因为崇祯十五年,在朱仙镇被李自成大败,精锐尽失。

不过左良玉就算没有精锐了,只剩下残部的他,也通过烂熟的与流寇无异的裹挟百姓之法,在湖北又汇聚了八十万乌合。

为此崇祯朝廷还特封他为宁南伯,给他的儿子左梦庚平贼将军的大印,并许诺大功告成以后就让他们父子世代把守武昌。

不过这八十万大军有多少水份,左良玉太清楚不过了。

因此,左良玉根本不敢像历史上一样,跟造反没什么区别,以清君侧为名义顺江而下。

江东如果不算郑芝龙的人,虽没有什么精锐之师,但他左良玉就算是打下了江东乃至南直隶,也是给郑恩做嫁衣罢了。

郑家四位总兵,四支大军的联合进攻,根本不是他左良玉能抗衡的,何况他左良玉已经是病入膏肓了。

所作所为不过是为独子左梦庚,保存一份家业罢了。

所以,左良玉是以战略性撤退为名义,顺江而下的,并表明了麾下大军愿意听从内阁首辅、对左良玉有知遇之恩的侯恂调遣。

可,这左良玉本就病入膏肓,这一舟车劳顿就死了,再算上他家族在许昌就被流寇灭门,真是“被”满门忠烈了。

哦,还有一个软骨头左梦庚还活着,这整得知消息的郑恩,挺像帮他满门忠烈的,虽然这个满门忠烈要加个“被”字。

左梦庚领监军进士出身的黄澍,马士秀、郝效忠等三十六营将领,八十万乌合,名义上继续效忠大明朝廷,驻守江北湖广与南直隶交界的黄州府。

自此湖广江北,及湖北,大半被顺军占据,而顺军也只剩下这些地盘了。

至于李岩、张家玉,还会不会继续打着顺军的旗帜,那就看两人的心情了,因为顺军旗帜不再是虎皮,打不打都无所谓了。

这还是一月前的军情了,如今传来消息,多铎又有大动作了。

“什么,多铎又突进去了淮右?还包围了中都凤阳?!”

北京城下,正意气风发,准备一举光复北京的河北八大帅发出了震惊声,特别是刚刚从中都凤阳过来的刘肇基,更是面如死灰。

“我每每攻其必救,大行围魏救赵之计,这多铎竟然现学现用,围攻我之必救。

而且左梦庚及左良玉麾下的原部,正好就被安置在淮右。

真是小看他多铎了,也是,我不过是小毛孩一个,多铎打过的仗,可比我吃过的饭还多。”

郑恩呢喃细语,神情无比凝重。

华夏古代传统地图都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这淮右即淮河西部流域,而大明太祖朱元璋又是凤阳府濠州钟离人。

明初,曾一度要以凤阳府为首都,连城墙都是以都城的标准来建的,城墙高而厚,有内城、外城,还有皇城、宫城。

虽最终朱元璋拍板定都南京,但依旧以凤阳为留都中都,又以北京为北留都。

如果说满洲是清虏的龙兴之地,龙脉所在,那么凤阳就是大明的龙兴之地及龙脉。

有明一朝,凤阳都是中都,且朱元璋的祖先皇陵也是在凤阳,不用怀疑,朱元璋还没发家祖先就死了,不葬凤阳葬哪里?

不过现在倒是不用担心这些没有当过皇帝的朱家祖先,被扰了平静,埋着十三位大明皇帝的北京十三陵都被清虏占了,还差一个最不起眼的凤阳皇陵吗?

只是北京丢失,中都再丢,将极大的影响到大明的威望,且凤阳本就是地理要冲,拱卫南京的重镇,守江必守淮,而凤阳城就在淮南,是为淮河流域最大的一城。

凤阳告破,南京将就位于清虏的兵锋之下,万一清虏再有机会渡江,围了南京,那大明刚刚凝聚起来的威望就要毁于一旦了。

这刚刚恢复汉人们的天下共主之势,就要大受影响。

不是郑恩又多忠于大明,忠不忠大明是必要的,主要的是华夏不能没有一个能凝聚所有汉家好儿郎的共主。

汉家好儿郎没有了共主,那么汉家儿郎必将一盘散沙,一根筷子容易折啊!

所以大明现在不能丢失了领导天下汉家儿郎的共主威望,最少在新的汉家儿郎共主接替传承之前,大明不能丢失共主的威望。

历史上,汉家儿郎可不就是因为没有权威的、凝聚所有反清势力的共主,而最终华夏沉沦吗?!

这也是南明末期,明智的爱国将领们,一直打着永历帝旗号的原因,也是历朝历代的末年,明智的军阀多打着朝廷旗号的原因。

不是他们不想自己直接当皇帝,而是在权威及实力,达到能接替这个天下共主之位之前,冒然称帝即称天下共主,必将被群而攻之,成为袁术第二。

所以,不管郑恩怀了什么心思,如果不想汉家儿郎都过早的乱成一盘散沙,必须要救南明。

至于怎么救才最有利,自然是多铎攻下了中都凤阳,又包围南京,南明威望降低到冰点。

郑恩自己又再次光复了北京,携大胜之势南下,一举光复中都凤阳,郑家军威望达到沸点的时候,再解南京之围。

亦或者是多铎正好攻破了南京,而郑家军紧接着打败了多铎又光复了南京。

<

状态提示:394章 多铎袭中都--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