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恐怖悬疑>丝路禁地>第六十六章密令

这支队伍的反常,让我尤为注意,翻找的也非常仔细。老王还真以为这里头会有什么值钱的东西,要过来帮忙,被我给拦住了,小毛的心细,帮个忙没什么,但老王毛手毛脚的,我害怕他帮倒忙。

“你看你这事办的,都是一起的,现在怎么还分薄厚来了?”老王唯恐找到好东西了不让他知道,就蹲在我旁边目不转睛的看。

我们找的很小心,这些东西放了这么多年了,如果一个不慎,就可能会导致损坏。

可能过了有几分钟时间,小毛从一具尸体身上翻出了些东西,转身就朝我挥了挥手。我赶紧跑到他身边,大眼一看,从尸体身上找出来的,是一个圆筒。

猛然看上去,这是个木制的圆筒,直径有两寸左右,等我接过来掂了掂,就觉得分量不对。

我在七孔桥呆了那么久,眼力还是有的,把圆筒翻转了一下,我就能确认,这只圆筒外面是半镂空的檀木,但里面还嵌着一个直径只有寸许的铁筒。

檀木一碾就成了渣,不过能看得出,雕工很精美,木头和里面的铁筒咬合的很严密,几乎是一个整体。这东西如果品相完好的话,到现在也能卖几个钱。

“这是什么?”老王的眼睛盯着圆筒,问道:“值钱吗?”

“你怎么和掉进钱眼里了一样?起开,不要耽误正事。”我把老王赶到一旁,然后试着把圆筒打开。

圆筒没有生锈,用小刀贴着边缘慢慢的撬动,不一会就可以打开。

我捏着松动的圆筒,刚想把盖子打开,但是脑子一闪,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当时打开万寿盒时的一些往事。万寿盒很精巧,里面有精装机括,用外力强行打开,机括就会触发。

我不确定手里这个小圆筒会否也是那种带有机括的东西,但小心为妙。我轻轻捏着盖子,一点点的朝外拔,同时全神贯注的听着圆筒里有没有什么声音。古代的机关术收技术限制,再怎么精巧,也需要一个触发装置,然后带动机括运行,只要触发装置被触动了,必然会有声音。

我确信,圆筒里没有什么声音,这才放下心,把圆筒的盖子拔掉了。

然而,圆筒的盖子刚刚拔开,一股淡淡的烟,就从圆筒里升腾出来,我能感觉圆筒里好像在骤然升温,与此同时,我还能嗅到一股刺鼻的气味。

这个时候,我的脑子好像转动的无比之快,把圆筒直接一翻,顿时,一小卷已经开始燃烧的纸,从圆筒里掉落下来。我一脚就踩住了那卷纸,使劲朝沙子里面拧了拧。

“怎么回事?”小毛这一次也迷茫了。

“圆筒里有黄磷。”我弯下腰,把还在冒烟的圆筒按到沙子里头。这个圆筒是密封的,但是不知情的人只要打开圆筒,筒里的纸张就会燃烧,瞬间化为灰烬。

我从沙子里把那一小卷纸给取了出来,幸亏我多了个心眼,反应也够快,纸张的边缘已经烧焦了,但只被烧掉了很小一部分。

纸张是经过特殊处理的,看着是一张纸,但其实有三层,中间的一层写好字以后,前后各蒙上一层纸,一面涂蜡一面涂油。这可以保证纸张在受到表面破坏的情况下,还能将字迹保存。三合纸不怕风吹日晒雨淋,即便暴露在空气中,也可以保存很长很长时间,然而,因为加工原料的原因,它最怕火,燃烧的速度非常快。

这种制纸的方法,早已经失传,但这样的三合纸,是以前的人在必要的时候才会用的。

密封的钢制圆筒很完美的把这卷纸保存了下来,蜡和油也避免了纸张见风氧化。在我打开这一小卷纸张时,小毛就有意的朝旁边退了几步。其实我没有避讳他的意思,因为整个挖掘过程,小毛都参与了,也没什么可瞒的。但他懂规矩,所以有意不去看纸张上的文字。

这一小片纸上的文字,用的一水楷书,这是唐代流行的字体,从中央到地方,看见有文字的地方,基本都是楷书。就这么一个细节,再根据之前我们发现的线索,就可以认定,这支商队,连同商队携带的所有东西,全部是从唐代遗留至今的。

纸上的字不多,我反复看了几遍,大概意思已经明了。

小毛的判断非常准确,这支二十六人的商队,真的是由千牛卫的兵员乔装组成。

商队成员二十六人,首领是一个叫做吴穷的千牛卫中郎将。这张纸,其实是南衙交给中郎将的密令。

密令的内容很简单,意思就是责令中郎将吴穷,率领二十五人,沿商路前行,寻找大千世界。

纸张的下方,有南衙的印信,这纸密令,不仅仅是交给吴穷执行任务的,同时也是他身份的证明。如果真遇到了完全无法化解的危险时,吴穷可以毁掉圆筒里的密令,也可以把密令拿出来,以证明自己。

密令的内容就这么多,一眼看过去,觉得挺明白的,但是再细看看,还是有点迷糊。

很显然,这支乔装的队伍,借商队身份的掩护,行走在丝绸之路,穿行西域诸国,是为了寻找“大千世界。”

但什么是大千世界?这很让人费解。密令没有别的任何文字说明,大千世界这个概念就非常的模糊,它可能是一个地方,一个组织,也可能是一个人的代称。我想来想去,实在想不出来答案。

而且,这纸密令本身,也很有嚼头。

千牛卫这个机构,在历朝历代有不同的名称,不同的职责。晚唐之前,千牛卫全称是左右千牛卫,职责主要是执


状态提示:第六十六章密令--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