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我是刘病已>第十一章:溢满则亏

未央宫巍峨的宫阙,被一盏盏宫灯,照耀的恍如白昼。殿内还是歌舞喧天,美艳的宫姬穿梭其中,比起长乐宫,未央宫的宫阙的气势更加蓬勃,昂扬。

在事实上,最初,长乐宫才是汉天子的居所,而未央宫才是后妃的寝居。

只不过,高帝驾崩后,吕后女主临朝,垂帘听政,就霸占了长乐宫。惠帝无奈只能搬去未央宫住。

等到太宗皇帝从代国入继大统,可能是因为长乐宫流了太多血,有太多亡魂的缘故,当然也可能是因为习惯了,所以,就因循了惠帝故事,从此天子居于未央宫,而皇后、太后居于长乐宫。也就是从那以后,汉家成为了一个两元制帝国。太后的权力,凌驾在君王之上。

钩弋殿整个殿堂极为宽敞,恐怕就算有数百名大臣,也能坐得下。可以想象在它的全盛时期,不知道有多少王公大臣,在此唯唯诺诺,等候着来自天子的诏书和命令。

但是这个以聚会饮宴的殿堂的内饰和布局,却依然充满了威严与权势。

一位位持戟武士,肃立在殿堂两侧。乐师在帷帐后,演奏着乐府曲,大殿中赵国的舞姬翩翩起舞。

刘贺端坐钩弋殿中位置上,肆意的饮着酒。这是他人生中最高光的时刻,从昌邑王到大汉天子,仅仅用了二十几天的时间。开国皇帝是打出来的,盛世天子是生出来的。

往来穿梭的宦官侍女,更是络绎不绝。鼓簧钟罄之声,回响在这个殿堂的内部,余音绕梁,久久不绝。一排排高大的连枝宫灯被全部点燃,数百盏大大小小的油灯,将这宫阙变成白昼。

左右两侧是一位位头戴冠琉的公卿,大肆的庆祝,无数人扭头看着坐在主位上的年轻天子。从昌邑国到入主未央宫,他们用了短短的二十几天。王志等人相信,刘贺这位年轻的帝王会继续领导前进,直到他们获取天下全部的权利。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天子的神圣与大义之下,一切都是虚无。霍光,张安世等人必须让出大量党羽的位置给昌邑国属官。

王志喝完杯中之酒,捋了捋被酒水淋湿的胡须。得意满满看着左右诸位。继续拿起酒杯喝着,少年时自己就被先生教导。匹夫悍勇无礼则乱禁,书生悍勇无义则乱国。君子悍勇不在胜人,而在胜己。但道理教育他人容易,自己做起来千难万难。因为天下家国都逃不过,公私二字,人鬼之关。公因私而废,比比皆是。年轻时也想过,治君而尧上。可是戾太子刘据造反,谷梁派上上下下皆被罢黜。二十几年无人可以在中央任职,自己德才兼备,也因为老师的原因在公车署熬了近二十年才得进太常出仕。知天命的年纪才熬到昌邑王相的位置,而在今日朝会上一跃成为御史大夫。人生境遇,真是潮起潮落啊。

郎中令龚逐冷眼旁观看着眼前这帮酒囊饭袋,下朝之后,天子已经到达长乐宫准备朝见太后,就因为王志劝说,天子贵于太后。陛下听从了王志的劝说,转身回到了未央宫,也没有派人向长乐宫解释。天子身边所有人都认为只要昌邑王登基完毕就大局已定。

天下事意外者十有二三,世人只见得眼前无事,便都放下心来。何其愚蠢,虽然在朝堂上帮王志拿到了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但大将军霍光的反应只是淡淡的同意,并没有任何的反对。之前做的所有应对,全然白费。而这一点点胜利之后,没有乘胜追击去布置争夺其他如北军护军使,卫尉等重要位置,反倒是怕霍光等人反对提前结束了朝会。庙算有一刀一剑两件法宝,袖里藏刀的刀,口蜜腹剑的剑,还未见到这帮人便认为霍光已经无力支撑。不知道霍光会有什么样的反击。

在各式各样的心思中,殿中的众人还兴高采烈的进行着狂欢。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天亮的很快,所有人连着龚逐都已经伶仃大醉。直到清晨的白雾飘入殿中,座上的人各个东倒西歪。刘贺,这个年轻的天子倚坐在大殿中央的龙椅上,双目微闭,聆听着酒宴的结束曲,在这清冷的曲调中他静静坐着等待这明日的来临。

政治是战争的延续,其实这两个双生子相伴而生,没有任何的不同。

注: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官名。秦代始置,负责监察百官,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西汉沿置,品秩二千石(丞相、太尉均为一万石),负责监察百官,辅佐丞相,为丞相的助手,相当于副丞相。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东汉又改为司空。大司空(司空)不在御史台。“侍御史之率“的名义改属中丞。晋以后多不置御史大夫。唐复置,专掌监察执法。宋不设御史大夫,以御史中丞为台长。明代燕王朱棣陷南京,将御史府改回都察院,自此御史大夫遂废。


状态提示:第十一章:溢满则亏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