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我是刘病已>第六十一章:改革《四》

一时间气氛沉静了起来,所有人都在疯狂的盘算着,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集团,而坐在刘询面前的也都是每一个利益集团的代表和带头大哥。

有派系就有斗争,有斗争就有可以相互妥协的可能,这些可能会影响事物的发展。

刘询自己在前世就特别喜欢一则故事,讲述如何深刻的影响意识形态。

故事是这个样子的,公元三世纪前,罗马教廷中用当时最流行的数学推论,导出“上帝是万能的”。一位智者针锋相对地问:“上帝能创造出一块他搬不动的石头吗?”如果教廷回答说能的,那上帝不能搬动他创造的那块石头,所以上帝在力量方面不是万能的。如果教廷回答说不能,那么上帝不能创造出一块他搬不动的石头,所以上帝在创造力方面不是万能的。这就是一个失败的设定。再比如,如果你设定上帝是万能的和仁慈的,那么你就不能再让上帝对人类承担责任,这个上帝必然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上帝。因为一旦上帝需要承担的话,他就必须面对各种质疑,比如人类会问:万能而又仁慈的上帝你为何让我生活困难?为何让我如此丑陋?为何让我如此劳累?为何不给我一双翅膀?为何不把我门前的这座大山搬走?为何让河流阻碍我的去处?为何不让世界四季如春?等等。一个负责任的上帝最终会被负面无端的评价包围。同样的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党也一定遇到同样的困惑,尤其是大政府条件下的责任政府压力会更大。

人类不可质疑的权威是自然法则和理性,生活在大山里的人不会责怪自然法则对他造成困难,因为他们默认自然法则的权威。同样沙漠里的游牧民族也不会质疑自然法则的权威。其次是人类使用工具理性并不会质疑它的可靠性,否则我们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都失去可靠性。即便是我们的想法是错误的,我们也不会质疑我们的理性而放弃行动。所以基于自然法则和理性的权威来设定的话,那么设定往往更能获得权威性。

这则故事让刘询明白,权威是在大多数人认可的条件下去进行的,所以刘询自己没有和霍光进行私下交易,而是开诚布公的拿到明面上公开讨论,这就是以势压人,虽然你霍光是暗地里的执政者,但是明面上至高无上的天子还是我刘询。

所以你霍光还是要遵从我刘询制定的规则,虽然你霍光提出的所有要求,我都不会反对。

但是,你的要求必须要让我同意,还得在不损害大汉的利益,天子的利益,群臣的利益。

以霍光老练的政治智慧不可能不懂,所以他一定不会挑选让人诟病的人选。

大家都没发声,是因为对丞相霍光的尊重,在天子不发声的时候,在场的就丞相最大,更何况这是四十年内最有权利的权相。

霍光知道群臣都在等待自己的发声,九卿之中,自己已经掌握充斥着大量的自己人,大司农田延年,太常霍禹,太仆杜延年,车骑将军张安世,自己也就能在掌握一个九卿官职。

既然只能掌握一个,握住哪一个才是关键,御史大夫?不行,虽然自己在朝堂上拥有绝对的控制力,但也不是一家独大,如果自己怎么肆无忌惮,一定会遭受非议,引起混乱和围攻。

御史中丞?也不行,这是内朝官员,是天子亲自任命的职位,即使自己强加进去获得任命,也干的不长远。

卫尉和执金吾?都是天子亲信家臣,一般都有列侯担任,但是没有天子的支持加成,就是两个傀儡。

所以,适合霍光的只有一个职位,廷尉。

廷尉的职掌是管理天下刑狱。每年天下断狱总数最后要汇总到廷尉﹔郡国疑难案件要报请廷尉判处﹔廷尉也常派员为地方处理某些重要案件。有的还可驳正皇帝﹑三公所提出的判决意见。

廷尉根据诏令﹐可以逮捕﹑囚禁和审判有罪的王或大臣。礼仪﹑律令皆藏于廷尉﹐并主管修订律令的有关事宜。属于分﹑寸﹑尺﹑丈等度量标准之事﹐亦由廷尉掌管。

霍光打定主意之后才开口:“陛下圣明,明见万里,臣光举荐丙吉为廷尉!丙吉,宽厚仁达,嫉恶如仇,并且精通刑法,故臣认为丙吉可担当廷尉大任!”

霍光直白的话语,让刘询知道霍光明白了自己的意图,也愿意按照自己的意图行事儿,这让刘询在御榻上坐的更加安稳。

但是刘询举荐的丙吉,让刘询愣了一下,好久没有听到自己救命恩人的名字了。

丙吉,字少卿。鲁国人。宣帝名臣。丙吉少时研习律令,初任鲁国狱史,累迁廷尉监。汉武帝末奉诏治巫蛊郡邸狱,期间保护皇曾孙刘询。后任大将军霍光长史,建议迎立汉宣帝,旋封关内侯。

宣帝即位后,口不言保护之功,朝臣及宣帝都不知情。元康三年,宣帝得知实情后,封丙吉为博阳侯。神爵三年,任丞相。政尚宽大。掾史不称职,辄给长假以去。五凤三年,丙吉去世,谥号“定”,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

为什么说是刘询的救命恩人?孝武皇帝征和二年(前91年),巫蛊之祸发生,丙吉因为原来是廷尉右监被征召到朝廷,汉武帝命他治理巫蛊于郡邸狱。当时刘询出生几个月,因为是皇曾孙,被卫太子刘据事牵连关在狱中,丙吉看了很同情他,心知太子无事实证明有罪,特别同情曾孙无辜,挑选谨慎厚道的女囚徒,命令她护养刘询,放在宽敞干燥的地方。丙吉处理


状态提示:第六十一章:改革《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