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都市现代>一九八一年>第五十三章: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卖茶叶蛋的生意已经做熟了,来到老地方甚至于能够瞧见几个熟面孔,

黄瀚依旧是用唱歌招揽生意,然后在人群围拢过来之时表示他要唱一首好听的新歌。

还是因为这年月娱乐匮乏,太多人闲得无聊在电影院周围瞎溜达,不为其他,而是因为这地儿相对于其他地方亮堂多了。

人有时候也如同飞蛾般,哪儿亮堂往哪儿凑。

听到有人唱歌,立马就会有人围观,黄瀚不怕被挤着,因为身后是一堵青砖水泥砌成的院墙。

这几天都是在唱《绒花》、《妹妹找哥泪花流》,人家听不烦,黄瀚都唱烦了。

因此他这几天特意练了几首歌,其中就有《橄榄树》,黄瀚自认为模仿原唱应该有了至少七八分的相似度。

已经有几个熟客混在人群里,黄瀚又看到了那个慈眉善目的女同志。

听黄瀚说要唱一首新歌,他们大声喊好,这些人知道黄瀚唱歌的目的,你一言我一语表示,如果新歌好听,茶叶蛋分分钟买完。

这时黄瀚甚至有些怀疑,自己如果没有茶叶蛋卖,直接在脚下放一个破搪瓷盆,就如同在天桥下的流浪歌手那般,会不会也能弄几块钱?

额!那样做就不是做生意而是卖唱,黄道舟恐怕更加难以接受!

黄瀚清了清嗓子,调整了一下情绪,用心演绎《橄榄树》,他不会随便混一混应付一下了事,他把每一次开唱都当做练嗓子,尽可能把歌唱到最好。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

黄瀚还练了几首邓丽君的曲子,后来想想,自己才是一个小学生,唱情情爱爱貌似不太妥,于是选择了这首歌。

如诗如画、如歌如诉、如听仙乐耳暂明,用什么来形容这一刻听众们的心情呢?

在这个娱乐匮乏的年代,在戏剧都被束缚成了八大样板的岁月里,《橄榄树》就如同流入沙漠里的涓涓细流,濨润了这片死掉后刚刚复苏不久的土地。

“太好听了,孩子,你能不能再唱一遍。”一个听得如痴如醉的中年人道。

“孩子,阿姨不要求你再唱,你能把歌词再念一遍吗?”这是那个慈眉善目的女同志开口了。

黄瀚能够预料到是这个结果,因为他这辈子第一次听到《橄榄树》应该是在四年级下学期。

那是一个刚刚毕业分配来实验小学执教的音乐老师在学校的联欢会上演唱的。

那时的音响糟透了,开会的操场上也很嘈杂,说实话,哪位老师唱歌水平也是很业余,拿齐豫的原唱相比差太多,即便如此这首歌还是让人耳目一新如饮甘泉。

黄瀚相信经典歌曲的杀伤力,而且能够确定此时的三水县,听过《橄榄树》这首歌的人寥寥无几。

他今天唱了就会传播出去,说不定就会有人在明天特意为了听这首歌而来。

《绒花》和《妹妹找哥泪花流》虽然也好听但是不会有这个效果,因为现在的收音机、广播里经常播放。

小时候还有一首歌黄瀚记忆深刻,那是一首经典校园歌曲《童年》。

即便被大陆的演唱者掐掉了“福利社里面什么都有,就是口袋里没有半毛钱,诸葛四郎和魔鬼党……”这一段,还把这首歌唱出了《英雄赞》的气势,一点点也不童年。

按理说应该是毁了这首歌,其实不然,因为架不住这首歌太好了,直接导致大陆版另类《童年》火遍全国。

黄瀚那时也是百听不厌,几年后听到了原唱,黄瀚这才哑然失笑,原来这才是真正的《童年》不是经过修饰美化的童年。

黄瀚早有准备,他在课堂上不能破坏纪律,只能看书、写字,渐渐的归老师、小韩老师都习惯了,基本上不管他。

他在练字的同时写了《橄榄树》的歌词,此时口袋里有十几张,大小是作业本的一半。

黄瀚掏出一张歌词双手送到自己的第一个顾客面前,道:“阿姨!这是我抄写的《橄榄树》歌词,送给你。”

那个女同志很高兴,接过看了一眼后,喜道:“孩子,你的字很好看啊!小小年纪就能够写得出这样的字真不简单。”

她随即开始默读歌词,赞叹道:“像一首诗,真美!”

一九八一年的初夏,听到《橄榄树》的大陆人应该不是太多,但是黄瀚不太担心弄巧成拙,毕竟当下已经淡化了跟海峡那一边的斗争,炮早就不打了。推荐阅读//v.///

也基本上没有人夜里出来躲在墙角听动静,抓捕偷偷收听敌台的坏分子。

况且黄瀚家里穷得连收音机都没有,根本不用担心被诬陷收听敌台。

关键是《橄榄树》的歌词很健康,不反动,没有任何政治倾向,找茬也无从下手。

快了,快了,也仅仅是这一两年还要注意这些,八二八三年后的政策更加宽松,没有了束缚的农民会迎来最好的机会。v更新最快/

这时一个男同志不乐意了,他道:“我都来照顾你家的生意好几次了,还招呼大伙儿都来买,你怎么不写一份歌词送给我呢?”

“哦!叔叔对不起,我口袋里还有,这就拿给你。”

“这还差不多,孩子,谢谢你。可惜你家的茶叶蛋都卖完了,不然我肯定再买三毛钱。”

见周围的人瞧见两人得到了歌词都很羡慕,黄瀚趁机道:“叔叔阿姨们,我明天还会带几份歌词来这里送给照顾我家小生意的叔叔阿姨们。”

“好啊


状态提示:第五十三章:不要问我从哪里来--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