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悠闲的穿越>第一百九一章 第一位吃螃蟹的人

余夏将关于找人来印书的事情交给了周阳文,跟着自己就去弄铅活字了。

上面也提到了,活字有很多种,土的,铜的,木的...不过,这些活字都不是最好的,印书是有缺陷的,也因为这样,大家知道最著名的四库全书时,其实全是手抄的。

据统计古代51的的书籍就是手抄的,在明代文渊阁的藏书中,手抄版的数量要远远高于印制本,达到70。这些超大型的书,由于需求量不大,手抄要比活字省时多。

剩下47的书籍应该是雕版印刷的,它主要用来印制那些书籍呢?宋代的雕版印刷术也发展了顶峰,古代的古籍里宋版书籍的收藏价值是最高的。

在技术层面上,活字印刷术就远不如雕版精致、美观,被边缘化是自然而然的事儿。

但是一直到铅活字发明之后,活字印刷才算有了春天,铅活字被制作出来,它的字体精致,美观,就达到了雕版印刷的程度,而且还比雕版印刷更加的省钱。

所以活字印刷术,铅活字是最重要的,你要是用木活字,土活字,或者是铜活字,那基本没戏,还不如用雕版印刷。

因为用那些活字印出来的东西,根本就不能看。

只有铅活字才是最好的,而想要做成铅,是有配比的,锑11~23,锡2~9,余量为铅,此种三元合金的优点是熔点低,熔融后流动性好,凝固时收缩小,铸成的活字字面饱满清晰。

.....................

金属锑在古代也有记载,但那时却被误认为是铅。

古人不知道这种金属,余夏知道,还有锡也是,不过古代对锡使用的很多,在我国的一些古墓中,便常发掘到一些锡壶、锡烛台之类锡器。据考证,我国周朝时,锡器的使用已十分普遍了。在埃及的古墓中,也发现有锡制的日常用品。

所以余夏找这些东西还是挺简单,不到两天,余夏就将锑,锡,铅都给找到了,然后按照张志u盘中的介绍,将这三种金属合三为一,然后铸成一个个方柱形,跟着柱端平面上有凸起的反体字形,为字面,字面四周凹部为字肩,笔划间凹部称字谷,字面与字谷间的坡面称斜面,字身前后分别称字腹和字背,字腹面有沟槽称缺刻。

一一的弄成功之后,余夏这边就开始等周阳文的消息了。

当然了,周阳文在余夏这段弄铅活字的时间中也没有闲着,他一共给自己的好友和认识的一些世家读书人一一的写了信去。

信中的内容大抵是一样的,就是告诉那些人,快点来青山城,因为青山城现在正在做一件赔本的生意,那就是帮人印书,而且印书还不要银子,只要你可以带着你的藏书过来,青山城没有这些书,然后让青山城复印一下。

只要青山城复印一本,那么青山城就会给你免费印十本你想要印制的书籍,而且如果你的书籍被判定为孤品,还有更大的提升,最高是免费印制一百本。

这样的诱惑力是真的不小,因为很多晋国的读书人都好一个名,想要将自己的名给打出去需要什么?

当然就是需要自己的书了,如果自己的书可以印制个几百上千甚至上万本,这样的广为流传,那自己的名就算留下来了。

不好金钱,不好色,就好名声留人间,这是很多读书又清高人的通病。

不过,虽然这是通病,但是你让这些人带着藏书浩浩荡荡的赶去青山城,这些人还是感觉有些冒险,毕竟一点保障都没有,而且这个青山城为什么要做这么傻的事情,有一些选择了观望。

只是有人选择观望,就有人选择吃螃蟹,周阳文写了十多封信都是全部的落空,可是就有一个人十分相信周阳文。

这人就是周阳文在蕴城的好友季戊殇,这两人都一个样,都是喜欢看书,季戊殇家在蕴城也是一个大家族,家中存书很多。

而这季戊殇更是从小就有成名的想法,写了很多自己的心得,只是因为年纪轻,家中父母都不愿意为季戊殇出银子出版自己的书籍。

这是季戊殇最无奈的地方,没有了父母的支持,他季戊殇就没有银子,没有银子就无法印书。

你说季戊殇无奈不无奈,不过,就在这个时候,自己的好友周阳文来了一封信,说自己帮着季戊殇出书,还不要银子,仅仅是需要吧他藏书复印一下。

这有什么不可以的,仅仅是复印一下,又不是拿走了,复印完之后不但还,一本还免费印刷十本书,这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的事情。

所以二话没说,这位季戊殇就立即和自己的父母说了一声,然后将自己家中的藏书找了两辆马车,几乎有千本的量,开始浩浩荡荡的往青山城出发。

就连季戊殇自己都不知道,他不但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最后还在青山城找到了一个自己想要的位置。

........................

季戊殇到达了青山城的第二天,余夏就亲自和这位季戊殇见了面,首先余夏给了季戊殇一本青山城用铅活字印制的书籍。

怎么说呢,精美,漂亮,大方...完全不输雕版印刷。

这位季戊殇也是第一时间就喜欢上了这铅活字印刷的书籍,跟着季戊殇很痛快的就和余夏做了交易,季戊殇的一千多本的书籍,一共换了大概一万本书籍的印制。

而这位季戊殇一共准备印制两本书,一本印制五千本,季戊殇要求印制的书籍让余夏有些惊讶,居然是关于算术方面的书


状态提示:第一百九一章 第一位吃螃蟹的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