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龙兴华夏>第一百八十八章 “重农抑商”溯源

“您对我国的历史非常熟悉。”林义哲笑着说道。

“不管是哪个民族的历史,都是不应该被忘却的。”内森答道,“据我的一些粗浅的了解,南宋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发达,科学技术发展最快,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的一个王朝。是唯一不歧视商人阶层的时代,在那时,普通中国人的生活要远远的超过欧洲,就象今天欧洲人的生活要好于中国一样。”

“您说的非常正确。”林义哲说道,“两宋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科技最发达、文化最昌盛、艺术最高深、人民生活水平最富裕的朝代。宋代是为中国最争光的朝代,也是当时世界上发明创造最多的国家。两宋也是中国为世界贡献最大的时期,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发明一半以上都出现在两宋,那时中国所谓的四大发明的三项被发明或是开始得到大规模实际的运用,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纸币、垂线纺织,瓷器工艺的重要改革,都是在宋代实现的。两宋的航海、造船、医药、工艺、农技等都达到了古代前所未有,后来者难以比及的高度。宋代的创造的财富当时是占全世界的一半。正象您刚才说的,两宋也是中国古代唯一长期不实行抑商政策的王朝。两宋开创以来,即治坑矿、组织茶盐开发。因而大量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的农民投入商业手工业中,民间经济受到刺激,突飞猛进。创造了空前的财富与繁荣。两宋在世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最早的纸币和银行。银行可以贷款、异地付款。北宋时期就大量开采金、银、铜、铁、煤等矿藏,中国各地也出现了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制造工厂和加工工厂。如造船厂、火器厂、造纸厂、印刷工厂、织布厂、各地的官窑等。厂里的工人按期领工资。就象现在欧洲的工厂一样。南宋时的军器所工匠能够达到七八千人之多。南宋印制纸币的造会子局,有徒工一千多人。绫锦院织工达到四百余人。除国家开办的工厂外,一些私人兴办的工厂也相继大量的出现与繁荣。因为经济的空前繁荣,宋代的钱币铸造量也非常大,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也有了进步。北宋货币以铜钱为主。其次是铁钱。但金属货币携带不方便,北宋初年于开宝三年在开封设立过便钱务,商人以金属货币换得‘券’,到地方上再换回现钞,用以购买物品。四川出现私人印制和经营的纸币‘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每两周年发行一次,纸币的出现便利商品的流通,社会生产力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可以说,那个时代是中国人真正的黄金时代。”

“那个时代,中国人正生活在天堂里。而欧洲却处于中世纪的黑暗之中。”内森点了点头,“我们的民族,也失去了一切,沦为这黑暗的牺牲品。”

听到内森的话说得沉重,萨拉向父亲投去轻轻的一瞥,目光又转回到了林义哲的身上。

“在南宋灭亡之后,中国的黄金时代,便结束了。”内森接着说道,“后来的王朝。尽管也有商业发展的时候,但歧视商人阶层的传统并没有被放弃,所以也就再难重现昔日的辉煌了。”

“是这样。”林义哲正色道,“而且直到今天为止。这种落后的观念,仍然在阻碍着中国的发展。而我,就是想要要用一切努力,改变这种状况。”

“这可并不容易。”内森温和地笑了笑。“其实自从上次您帮助我们的家族之后,我就一直在关注着中国。我也注意到,中国现在的商业也很兴盛。但是限制也非常多,而且有些情况和我们的家族的遭遇非常类似,就是……”他顿了顿,注视着林义哲的眼睛,谨慎地措了下词,“不得不应付来自于政府的要求。不同的是,中国政府的要求,常常是商人们难以承受的,而且是无法拒绝的。”

听到内森小心地用了“政府的要求”这个字眼,林义哲不由得讶异于内森的博学和看问题的一针见血。

内森的这句话,的确说出了东西方世界“官商”境遇地位不同的本质!

西方的罗特希尔德家族和东方的十三行,可以说都是官商,但罗特希尔德家族有“第六帝国”之称,而十三行,则是“天子南库”!

人家是“国”,而你是“库”!

这两个不同的称谓,所代表的含义,也是截然的不同!

“国”便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而“库”,只能任由取拿!

为什么会有如此的不同,是和中国几千年来,从上到下的“重农抑商”思想密切相关的。

重农抑商政策与封建制度相始终绝不是偶然的,而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中国封建社会采取这种政策,归根到底是由其经济基础决定的。因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小农自然经济,这种经济的主要部门是农业。为此,历代统治者都把农业当作根本性的大事来抓,采取一系列督促、鼓励、组织农业生产的措施,在国家经济政策上向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方向倾斜。通过发展农业,封建国家可以征收稳定的土地税来保证财政收入,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固民于土”还有利于社会稳定。而商业是需要资本和人力流动的,私人工商业主一方面通过商品交换与高利贷盘剥农民,另一方面商业活动丰厚的利益回报又吸引着相当一部分农民“舍本趋末”,从而大大削弱了王朝的统治基础。发展工商业不仅不如经营土地那样使生活有保障,还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造成种种


状态提示:第一百八十八章 “重农抑商”溯源--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