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龙兴华夏>第三百八十七章 “清舰袭来!”
歌,竟然想起了中国的《诗经?秦风》里的诗歌来: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桐野利秋的文化程度本来不高,西乡隆盛曾经不止一次的发出“利秋要是读书多一些,我就比不上他啦!”的感叹。桐野利秋得知后,便开始努力读书,而自己的爱女桐野千穗之所以文采斐然。其实也是因为自己读书不多,将希望寄托在了女儿身上的关系。

海兵学校的这首歌说的是战友之情,海军与陆军不同,在等级森严的海军中,“海校同期”就意味着一层超乎战友关系的亲密之情。代表了一种“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的同袍之情。

“日本的军队。必须要以必死的勇气在战场上迎击敌人!”

舍生求死!

或许这正是鹿儿岛海兵学校的创立者西乡隆盛所追求的,无论是海军或是陆军,必须要放弃生的希望,以必死之心迎战。

军人的职责是什么?是保卫祖国、是夺取胜利!然而,在海军这里,战争的目的成了死亡。像樱花一样凋零。是最华丽的死亡方式,然而,这样的死亡,真的可以赢得战争的胜利吗?

桐野利秋在心下思索着,一夹双腿靴根部马刺刺着马腹,黑色的战马便朝着海兵学校跑去,今天是海兵学校第一期学员结束军训。正式成为海校学员的一天,作为校长的西乡隆盛要去主持开学典礼。

鹿儿岛海军学校在今年建校时,本是日本航运公司办立的商船学校,为公司培训高级水手和船长而建的商船水员培训的教育机构,两年前在经鹿儿岛县政府批准后,随后在鹿儿岛征地动工建起了校舍。

从一开始这所学校就和普通的商船学校不同,他的校舍完全仿造英国,校舍亦是由英国设计师规划设计,而且从教学楼到再到宿舍,不是一般学校所能相比。甚至于为了确保学校的学习环境。在征地时学校即和周围的地主、农户都签订了协议,学校周围的土地绝不能用于建造酒馆,妓院以及其他一切可能使人腐化堕落的场所。

不惜工本建立的学校,自然不会是商船学校,实际上从一开始。这里就是按照海军军官学校规划设计的,而提出这个建议的便是西乡隆盛,这位身经百战的将军,比任何人都明白,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国防中最薄弱的环节在什么地方。

“建设一支海军,需要的东西很多,比如起码要有军舰,要有操纵军舰的人员和这些人员如何构成的组织。一般来说这三要素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军舰,但其实军舰问题其实最好办,最简单。只要拿得出钱,什么都能买的到。英国,法国,德国以及美国的造船公司都膘着劲在全世界明争暗斗,只要有钱,什么最新式的军舰都买得到,困难其实是人员培养训练和编成控制。”

“军舰因为军官才有精神,没有军官,则水兵将无所作为。水兵无所作为,则舰船也就成无用的废物。而海军军官所必须掌握的深奥学术的练成绝非容易之事,所以当前一大紧要事项就是尽快创办学校。”

“训练一名陆军军官,半年的短训后,他们便可以在军队和战场上成长,但是海军不同,海军是技术军队,没有几年的时间绝不可能训练出合格的海军军官的。”

这是在“征台”失败,西乡从道被斩首的消息传来后,西乡隆盛痛定思痛,说动鹿儿岛县政府出资,把商船学校改成了海兵学校,为了保证建设资金的充裕,西乡隆盛甚至捐出了自己的俸禄。

事实上,在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在“富国强兵”方针的指导下,极力效仿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英国海军建立近代海军。1870年5月4日,在继承幕府军舰和海军设施的基础上,日本兵部省提出了“大办海军”的建议,专门将海军军官的教育问题单列为一项,指出:“军舰的灵魂是军官,无则水兵无以发挥其所长、舰船将成一堆废铁。况且海军军官应掌握之知识深奥,达到精通熟练程度绝非易事,故尽快创办学校,广选良师。教育海军军官是建设海军之头等大事。”于是,东京筑地的原幕府海军操练所得到恢复,并于1870年1月11日举行了首届学员开学典礼。学员包括各地选送的年轻志愿者和平民走读生。同年11月4日,该校更名为海军兵学寮,取消走读制。选拔了更多的平民子弟入学。

和陆军学校不同的是,鹿儿岛海兵学校的学员主要是武士子弟,鲜有平民子弟。因为无论是在欧美或是日本,海军从来都是贵族军种,海军军官都是贵族,讲究的是贵族的义务。意思就是国家就是你们的。平时好吃着好喝着,到时候就得豁出去为国效力。什么“要先成为武士,然后才是军官”等等之类的话语,便在海兵学校之中流传。因为属于贵族学校,比起东京的,鹿儿岛海兵学校的宿舍楼修建得非常之奢华。教学楼亦是同样奢华,绝非简陋的东京海军兵学寮可以相比。

桐野利秋正骑马向前,远远的看到几名身穿蓝色海军制服的日本军官迎面奔了过来。

“是上村少尉?”桐野利秋认出了为首的军官是上村彦之丞,立刻打马上前。

“将军!我刚刚从一艘米**舰那里得到了消息,清**舰攻下了那霸港,迫使琉球藩成为了清国的保护国!”上村彦之丞


状态提示:第三百八十七章 “清舰袭来!”--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