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帝疆>第四十九章 古代特种兵攻略

接下来的七天内,苍奕一直负责着星火秘营军姿和阵列的教导和训练。现在已经训练地有模有样,至少所有人包括刚进营地的愣头青,身上也有了军人的气质。

别小看这站军姿和阵列训练,对于军队尤其是冷兵器时代的步兵那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那时候步兵作战讲究阵型,阵列训练不仅可以培养队伍群体协同的能力,还能在执行命令上做到令行禁止,如臂指使的指挥,还可以锻炼战士们在阵形中进入自如,始终保持整体性和优越性。

无论是古希腊的马其顿方阵还是古罗马的罗马军团线式阵列战术,都让这两个势力在历史上名垂千古。以前步兵打起仗来像一窝蜂似地杂乱无章,所以,具有严格阵法的马其顿方阵能轻易地打败数量上占优势但较混乱的敌人,这在当时可以说是战术上的创新,让古希腊战无不胜所向披靡。而古罗马军团战术则依靠更加先进的阵列编制和线式战术,让古罗马军团在它自己的鼎盛时期打遍欧洲无敌手。

苍奕在秘营里的生活也是在波澜不惊的训练中度过。白天一直都在训练指导学员们阵列精髓和要点,而晚上则都被尉迟宏旷叫到柳白卿那,开始讨论接下去的训练计划。苍奕根据上一世和网友讨论的记忆,按照自己上一世对先进练兵方法的了解和大炎朝的练兵方法进行结合,创造出一种既符合实际情况,又要比大炎朝的现有的练兵之法领先许多的方法。

记得上一世有一个帖子获得了绝大多数人的称赞好认同,帖子里的内容是说世界大战时德国之所以在前期有这么强大的战斗力正是因为他们的《步兵操典》,帖子里详细讲述了《步兵操典》的独到之处和可借鉴的地方。也讲到了如果在冷兵器时代,《步兵操典》该如何改良和提升,训练方式好作战方式。

所以苍奕就利用这几个晚上的时间把星火秘营版的《步兵操典》给写出来了,命名为《星火兵典》。作为后续星火秘营的训练纲要。

里面除去这段时间一直在训练的队列训练外,还额外增加了体能训练、武艺训练等很多方面的训练内容。体能训练比较枯燥,除了不间断地跑步,来增加学员们体力,耐力外,还特意增强了力量训练和武艺训练,等这些训练都熟练掌握并融会贯通后,苍奕还打算训练星火秘营的马战和骑术。

因为在星火秘营的训练规划中,苍奕想把它打造成这个时代的特种兵。别以为特种兵只是现代化的兵种,其实中国历史上,特种兵自古有之,且每一个朝代基本都有,只是每个时代的叫法称谓不太一样罢了。

像帮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秦国新军——铁鹰锐士。剑术马战步战阵战皆精。“锐士”是战国时秦国经过选拔训练有素的步兵。秦国锐士可以以一敌十魏武卒,《荀子》中曾对秦国军事实力有过高度评价:“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当时,步兵以魏国武卒最为精锐,天下呼之为“魏武卒”。骑战则以赵国的“胡刀骑士”和齐国的“技击骑士”并称精锐。商鞅变法后,秦国新军在收复河西的大战中横空出世,被天下惊呼为“锐士”。铁鹰锐士是秦国最精锐的部队,由上将军司马错创立。鹰锐士不仅剑术超凡,而且要马战步战样样精通。铁鹰锐士的选拔极为苛刻:第一是体魄关。司马错在魏国名将吴起当年训练魏武卒“手执一支长矛、身背二十支长箭与一张铁胎硬弓、同时携带三天军粮,连续疾行一百里,能立即投入激战”的基础上,又增添了全副甲胄、一口阔身短剑、一把精铁匕首与一面牛皮盾牌,总负重约在八十余斤。通过了第一关,方能进入步战、骑战等各种较武关,以及各种阵式结阵而战的阵战关。据说,“十万秦卒出三千锐士”,秦国新军二十万,其中的“铁鹰锐士”只有一千六百人,其精锐程度可想而知。

另外就是那名传千古的“陷阵营”,史实记载:“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高顺其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可以说是典型的刚正不阿。他麾下的“陷阵营”也是吕布军中一只王牌部队。《三国志》从简,作者惜墨如金,即使是蜀汉诸大将,东吴诸都督,诸曹诸夏侯,也都没有单独立传。但对描述不多的高顺,却把他的“陷阵营”也写了进去,而且是“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可见其地位之高,战斗力之强。

还有唐代李世民的玄甲军,玄为黑色,甲即盔甲,玄甲军是唐朝初年的一支精锐骑兵部队,士兵身着黑铁盔甲纵横驰骋,所向披靡。《资治通鉴》一书对于玄甲军有这样的记载:“秦王世民选精锐千馀骑,皆皂衣玄甲,分为左右队,使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分将之。每战,世民亲披玄甲帅之为前锋,乘机进击,所向无不摧破,敌人畏之。行台仆射屈突通、赞皇公窦轨将兵按行营屯,猝与王世充遇,战不利。秦王世民帅玄甲救之,世充大败,获其骑将葛彦璋,俘斩六千馀人,世充遁归。”

李渊在太原一带负责防守突厥,组建了一些规模不算太大的精锐轻骑兵部队。李世民从小参军,加上是李渊公子,因此就在自己周围形成一个小集团。李渊起兵之初,李世民身边已经形成一支由丘行恭、段志玄等人领导的精锐骑兵部队。到了击败薛举,吞并了


状态提示:第四十九章 古代特种兵攻略--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