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玄幻奇幻>我从窟中来>第六十九章 想听道理
一块,各有自己的学术,自有反对年轻人士这一脉主张之人。

儒殿成立之初,有开山祖师言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为此儒殿广纳天下有才寒士,有利有弊。

利处为学术百家争鸣,齐头并进,锦花齐放,这才有了之后儒释道三足鼎立的基础。

而弊端也很明显,入了儒殿门,可能最初的那一代寒士饱受寒窗苦,尚且知道眼下这处能让自己恣意发表自己学问的地方来之不易,可是之后的数代,当真应了那句如今教书先生常常挂在嘴边的那句“一代不如一代”,以至于就连儒殿哪一家出了位正儿八经的读书种子,这种寻常事,都渐渐成为了件稀罕事。

其中缘由,既有数代学术大家之后人,没了那种攻苦食淡,清汤寡水的体验,不可能心临其境,切切地体味到其中的百姓疾苦,也因此就没了那份“为王朝之崛起而读书”的心志。同时更多的原因?儒殿某位老祖宗那句发自肺腑的疑问,一语中的。

“不同的人,读同一本书,有人读成了言念君子,怎得有人却读成了真小人?”

王朝最大的那一座学宫近几年逐渐没落的原因为何?无外乎于此。

一座交流学问的学宫,

每日激吵得,却是如何争名夺利,捞取百姓油水?

为了证明自己的学术是对的,后辈读书人以天下为棋,借由小国的生死存亡用以推演验证自己,人命草芥,毫不关己。而且这种风气,竟能愈演愈烈,这其中有年轻人的嘴上说着心系天下的口是心非,也有部分老一辈人的纵容。

难怪如今学宫时常会听到有人喟然长叹,人心不古啊。

这其中,自然涉及到那位意气风发的年轻人。

在世人皆追求“功利”二字时候,年轻人却主张以“仁”治国,废黜“贵贱有序”的这一部分“礼”,更推崇与如今以“功利”为主流天下背道而驰的“大同”社会,为学宫大部分“功利”学派所不容。

事后,年轻男子主动走出学宫,趟过山水,负笈游历,亲身体验到寻常人家中的“平凡人生烟火气”。百十年间,这位男子是头一位自那座巍峨学宫重返寻常百姓家的年轻后辈,当年那日,竟惹得学宫中数位老头子前来送行。

一位颇有些吊儿郎当的少年郎背着书箱,身披千里阳光,渐行渐远。

身后是一群耄耋之年的老学士,向着那位年轻人的背影深深作揖。

无一例外。

这一幕,在这座屹立有千年不倒的儒殿总共发生过两次。

“功利”学派的学宫学士们本想着借此机会,给予这位年轻人好看,甚至将无依无靠的年轻人绝杀于远离朝堂学宫的那座江湖之外,却没想到年轻人天赋异禀,学问修为齐头并进,一路高升,大有后来者居上的意思。谁也没想到,一位年仅二十岁出头,尚不过三十岁的毛头小子,竟然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有了与之学宫内足不出户近百年的老祖宗一较高下,比试手腕的能力。

于是就有了之后埋伏千里的杀心一局,一位姑娘碰巧在某个小巷遇见了某位年轻人,又碰巧喜欢上了这位年轻人,之后更碰巧地爱上了另外一位男子…

一位年轻人悄无声息站在一袭儒衫的儒士身旁,面无表情地看着年轻儒生一遍遍绕井而转。

他的眼角,悄然又流下两行血泪。

……

岳独尊猛喝一声“沉!”

他的身形急速下坠,“咚”得一声踏于木制地板上。

在木制地板即将要承受不住岳独尊这迅猛一坠崩为两截时,木质地板上忽然漾起一阵涟漪,堪堪抵住了老将军的迅猛一坠。

已然身处“忘忧楼”一层的老将军定身后,抬眼看去,却见白日了书童模样的小二们,着一身宽敞厨衣的清冷美妇们整齐划一,排成一排,似是专门在迎接老人的到来。

原来年轻掌柜抬臂轻轻挥手间,已然让一行三人,身各一方,

为首的年轻掌柜拍手笑道:“不愧为半步金刚境,果然名不虚传。”

岳独尊想起这场不合时宜的大雨,想起白日里看似正常,实际上一反常态的乡镇妇人们,想起了路人看似无意地指引,冷笑道:“你费尽心思将我们引到此地,意欲何为?”

“年轻”掌柜笑了笑,自顾自搬来一条板凳坐下,食指轻叩桌面,“没什么,就是听过了许多贤人道理,如今我想听一听这两位小朋友的道理罢了。”

“年轻”掌柜忽然一拍桌面,向老将军怒目吼道:“不行吗!?”

不同白日的神色狰狞,一如既往的神经兮兮。

>


状态提示:第六十九章 想听道理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