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季汉长存>第八十章 宗室

大汉朝所谓的宗室,按照王莽摄政时所下的定义,“惟宗室子皆太祖高皇帝子孙及兄弟吴顷、楚元之后。”

也就是说,刘邦的后人,还有他的亲兄弟:吴顷王刘仲与楚元王刘交的后人,都属于大汉朝的宗室子弟。

东汉宗室的数量由于年代太久,已无法考证,但可以进行推算,在西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距离刘邦开国约二百零七年,宗室数量大约十余万人。

到开国三百九十一年后的中平六年,宗室数量怎么也不会低于二十万人。

这是一个很可怕的数字,东汉人口在桓帝一朝时达到了五千六百万人,也就是说,不到两百人里就能拉出一个宗室来。而附汉的南匈奴总人口都只有二十余万,很可能还没有老刘家人口多。

不过汉王朝对宗室的管理相当严格,将宗室分为在籍宗室与不在籍宗室,传承多代变成庶民的宗室、因罪除籍的宗室,都属于不在籍宗室。

刘备很显然并不是在籍宗室,而是属于数十万无籍宗室的一员。其身份待遇属于“薛定谔的宗室”。皇帝想提拔你的时候可以拿这个说说事,而不想提拔你的时候,这个宗室身份等于不存在。

汉朝皇帝为了彰显自己作为太祖高皇帝嫡脉的威仪,作为刘姓大宗的仁厚。常常会在大赦天下之时,对以罪夺籍的宗室加以复籍,也会对有才能的宗室、因功得爵的宗室加以复籍。

严格意义上来讲,在籍宗室才算是真正的宗室,或者说叫“宗亲”。

也只有在籍宗室才能享受到种种特权,例如皇帝可以名正言顺的对在籍宗室加以特别赏格,每逢国之仪典、大事,都要对在籍宗室加以赏赐。

在籍宗室的后人也会有特别优待,如益州牧刘焉,其年轻时便“以宗室拜郎中”,不需要和其他人竞争举荐之位。

这份恩典并不算特别厚重,但对于刘备来说却是恰到好处。按照礼制来讲,作为在籍宗室,也更容易封为诸侯王,下诏封赏时也能直截了当的将宗室作为加分项,这确实是拉近关系的好方法。

因而刘备揖道:“臣,谢陛下恩典,谢太后恩典。”

“尧亲九族,以和万国,治理这大汉江山,离不开宗室们的助力啊。当年莽逆篡位,亦有安众侯刘崇等宗室挺身而出,护卫大汉江山,吾相信玄德不会让天子失望,不会让中山靖王的在天之灵失望,不会让太祖高皇帝失望。”

何太后若有所指的话语让李澈心里敲响了警钟,随着十常侍伏诛,再加上士人的咄咄逼人,何太后与何进之间隔阂的高墙又重新树起,这京城再待下去迟早要陷入两难境地。

刘备倒是面色不变,回道:“备必当竭尽所能,匡扶汉室。”

“如此甚好啊,天子还有些事需要交托,吾先回北宫,汝等再与天子谈谈。”何太后面带笑容的表示肯定,随后起身道别。

包括刘辩在内,三人都起身恭送何太后。李澈略略讶异,何太后这是真的放弃掌控天子了?也不知刘辩昨夜与何太后说了什么,今日竟有了几分亲政的样子。

……

待何太后离开,刘辩似乎一下就放松了许多,屏退左右后郑重对着李澈二人一揖道:“若非两位爱卿冒险救驾,朕恐怕已经落入了董卓那贼子手中,后果将不堪设想。

公卿们不知两位爱卿之功,朕必将铭记在心,谨以此礼为证。”

两人连忙回礼,李澈肃容道:“救君王于危难,挽社稷于将倾,此乃为人臣之本分,亦是人臣之荣耀,陛下无须如此多礼。”

刘辩摇摇头,肃然道:“荀子曰:人主之患,不在乎不用贤,而在乎不诚必用贤。朕如今年岁尚幼,唯有以礼以示心诚。”

李澈轻笑一声,道:“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陛下只需勤以修身,俭以养德,好生进学,天下归之若蝉之归明火也。”

一阵言语交锋,君臣无声对视,半晌后,刘辩笑道:“李卿之前果然是过谦了,如李卿这般贤才却流落在野,朝廷之过也。”

“陛下也让臣大吃一惊,仅仅一夜,竟有如斯变化,明君之相啊。”李澈也笑着回礼,不就是商业互吹嘛,谁不会?

“明君?呵!”刘辩摇摇头,示意两人落座,待三人重新坐好,刘辩苦笑道:“朝堂上的情况两位爱卿也看在眼里,太傅一言,百官相随;大将军发怒,公卿噤声。而他们又何曾将朕与太后放在眼里?

如今形势如此,莫说明君,便是如高祖一般的圣君在世,又能有何作为?”

刘备叹道:“陛下言重了,还望陛下谨言慎行,此言传出,难免令天下人寒心。”

“朕也只是在两位爱卿面前倾诉罢了。”刘辩不以为意,叹道:“朕今日方知政事之难啊,最后若非母后开口,倒真让那孔融弄的下不来台了。”

这话二人却是不好接口,涉及皇权禁忌,帮孔融说话必然会恶了刘辩,踩孔融两脚又有违心意,是以只好默然不言。

刘辩见二人不言,倒也能理解他们难处,展颜笑道:“也只是些许牢骚,如今宫中宦官十去七八,朕要想找个发牢骚的对象却也难了,倒是难为了两位爱卿。”

二人对视一眼,刘备郑重道:“若陛下信得过臣等,自可以臣二人为倾诉对象,臣以性命担保,断不会传于外人。”

“哦?”刘辩眼神一亮,笑道:“刘卿此言甚合朕意啊,惜哉刘卿未能在早些年


状态提示:第八十章 宗室--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