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谍海先锋>第四百七十三章 大隧道惨案

雷云峰听到天空传来震耳欲聋的飞机轰鸣,吓得他从车上探出半个身子朝天空看去,这一看不仅被震惊的发现,整个烈日当空的头顶上方,出现黑压压的大批日军战机。

几颗炸弹在前面落地爆炸,受到波及的轿车猛地弹跳起来‘咣、咣咣’颠簸着再次落地,附近的建筑物被炸弹爆炸彻底摧毁,腾起的烽火冲天而起。

雷云峰对方世超大喊道:“马上停车,所有人待在车里不要动,日军又派来至少八十架轰炸机轰炸陪都,我们现在的位置是在陪都西郊城区,只要不继续前行,应该是安全的。”

“老大,我们就这样停在大街上不动,岂不是会被空中日军轰炸机很快就锁定目标,投下炸弹爆了我们那?”

“你们都不要害怕,要相信我的判断,敌人派出大批轰炸机突然轰炸陪都,一定提前做好定点清除目标的部署,我分析日军战机的轰炸目标应该在城市中心区。

但是今天出动这么多轰炸机,轰炸目标一定会扩大,那就是重要机关的磁器口、沙坪坝,江北机场,以及城内关键设施和大型公用、民用建筑。

我们在城西郊区,不会是日战机轰炸的目标,再说日战机飞来的方向是从武汉方面过来,西郊应该还算安全区。”

雷云峰边说边看着日军战机铺天盖地投下成批的炸弹,在城区主要目标爆炸,不仅想到前世看过日军轰炸机轰炸陪都的一些资料。

据资料记载,日军为了应对支那全面抗战,经过军部和内阁缜密研究分析,认为应该彻底改变速战速决的侵略方针。

这种改变,就是改为政治攻势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新战略方针。

为了将陪都政府在政治和军事同时打击下坐在谈判桌上,就要通过新的战略,动摇陪都政府抗战的意志,逼其就范迫使对日妥协。

日军大本营命令路航和海航多批次多架次战机,对陪都指挥中心实施强有力的轰炸,轰炸目标不管是军事还是民用设施,全部进行无差别轰炸,以配合军事进攻、扩大侵略,达到这一战略目标所采取的重大行动。

日军对陪都的轰炸从1938年至1942年的6年中,其中最为严重的是1939至1941年,

1939年5月开始,日军海航和路航轰炸机就对陪都展开一次比一次更为野蛮的无差别轰炸。

日军轰炸机在5月3号、4号到12号,先后派出近百架轰炸机投下炸弹和燃烧弹,对陪都实施无差别轰炸,所见之处烽火连天,军事和民用目标被大部摧毁,大部分地区狼烟一片,化为灰烬和残骸。

仅在5月3号至4号两天,据资料不完全统计,日军蓄意残忍的向人口密集区域投下炸弹176枚,燃烧弹116枚,炸死4572人,伤3637人,无家可归难民达到20000之多。

在日军多批次、大批量轰炸机轰炸下,数十条主街道被炸成废墟,几十条街道被炸得烽火连成一片,熊熊燃烧的大火连烧三天才被扑灭。

在日军轰炸陪都的这几年,最为惨重的一次空袭,莫过于被列为抗战时期大后方三大惨案的‘大隧道惨案’

1941年6月5日六点左右,下了一天的小雨终于停下来,雨过天晴但还是觉得有些闷热。

正在准备吃饭乘凉的市民,突然听到空袭警报刺耳传来,那些正吃饭乘凉的市民,丢下饭碗背上一些急用的包裹,快速涌向十八梯公共防空大隧道。

此时已经涌入大隧道的各色人等不为少数,而且那些听到警报涌进来的难民还在快速往里挤。

已经处于饱和的大隧道显得十分拥挤,隧道两旁板凳上挤坐了不少人,过道里都站满了人,等隧道实在挤不进人来,守护隧道的宪兵和防护人员,将隧道口的木栅栏关上。

在夜里九点左右,日军80架轰炸机突然再次出现在陪都上空,对陪都城区实施无差别轰炸,炸弹落地掀起的爆炸声一波连着一波,刹那间陪都繁华的市区顿时被轰炸成废墟。

此时拥挤在大隧道的人,由于人多空间受限,再就是洞口被封闭,洞内人多因为缺氧,刚开始有些老人孩子感觉呼吸困难,浑身发软,有的开始昏迷,孩子在恐惧的嘶喊。

由于地面上日军轰炸机不停地从空中往下扔炸弹,爆炸掀起的烟火不时的窜进大隧道,更加引起洞内人的不适,氧气越来越稀薄,以至于洞里灯光微弱,最后因为缺氧灯灭。

本来洞里的人被拥挤的就燥热难耐,加上空气不流通形成洞内缺氧,现在灯也灭了,气氛顿时紧张,有些人由于缺氧烦躁不安,举止开始反常。

有生还者后来描述‘在洞内,起初只觉得头脑发闷,大汗淋漓,渐渐身体疲软,似乎盐在热水之中,脚下温度异常之高,左右的人都不由自主的把衣服撕碎,好像精神失常。’

另一生还者口述‘开始感觉热的慌,心脏似欲下坠,如患急病,很想喝冷水,往外走竟有人拉着,不能举步,黑暗中有人拉我的手乱咬,手和背到处是伤,衣服也被撕破了。’

由于洞内严重缺氧,喘气都感到非常困难,人群感到极度难受,面对接近死亡折磨,再也按耐不住的烦躁,开始拼命的往洞口拥挤。

可大隧道的洞门是往外关闭,人群越往门口挤越是打不开门。

而守住洞口的宪兵和防护人员,非常敬业只知道飞机来袭期间,只要躲进大隧道的人不撤销空袭警报,绝对禁止走出防空洞,而对大隧道里面所发生的事一无所知


状态提示:第四百七十三章 大隧道惨案--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