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玄幻奇幻>小人治宋>第四十八章 贾昌朝

徐德善这边大功告成,王全早这边为了徐德善也动了很多心思。

王全早现在是和徐德善一伙的吗,那是当然的,否则王全早也不会无条件的支持徐德善修建学堂,对于王全早来说,徐德善既然夸下了海口,那么怎么在一个月里修建学堂那就是他的事情了,和自己无关,而自己现在要做的,最关键的就是怎么既能够体现出自己在知道传闻之后第一时间上报,还要叫上司越晚知道这个消息越好。

这样对立的问题纠缠在一起,想要在其中把握住平衡就不简单了,王全早想了想,故意把已经写好的公文压了一天,毕竟身为知县,日理万机,哪里能够有传闻自己就能知道,第二日得知已经不算是太晚了。

至于王全早在公文里的措辞,自然不能照着徐德善编的那样写,王全早写的很客观,只是在前面加上了徐德善等人不辞勤苦,祭拜范仲淹之事,叫人一眼看上去,这两件事便有了联系,至于其他的,就要看徐德善的本事如何了。

于是这样一封公文就发了出去,并且标上了加急字样,一日之内便到了州。时州知州名叫刘贤,按道理说能够做到知州的位置上,刘贤应当是有些本领阅历的,可是刘贤这人却有个毛病,那就是爱喝酒,他的这个毛病可是出了名,每日里必然是要酩酊大醉,方才罢休。

喝酒,在宋朝从来都不是什么罪过,毕竟fēng_liú雅士嘛,不喝酒还叫什么fēng_liú,喝的越多名气才能越大。王全早身为刘贤的下属,对于刘贤的这个毛病是知道的,所以这一点也被王全早利用了起来。

王全早的公文是掐着点送出去的,到达州时候,已经眼看着就要关闭城门了,而这个时候刘贤早就不知道睡在哪里了,差人把公文拿了过去,刘贤哪里还能看得见,而等第二天起来,王全早的公文又被压在下面。

若是刘贤勤勉一点,敬业一点,第二天的时候这封加急公文他也就看见了,可是大宋朝的公务员都是很自律的,按时打卡上下班,时辰到了之后便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忙了一天,刘贤也不管最后剩下了什么,便又忙着喝酒去了,如此这般,王全早的公文在刘贤这里足足压了五天,方才被人翻出来。

看见这封公文的,不是刘贤,而是州的通判李定,判官乃是监督一州军政大事之人,每有公文签署下发,一定要经过判官之手,更兼握有直接检举知州之责,这一日李定傍晚时分本要来刘贤这里有些事情,可是今日来的时候,刘贤已经走了,李定没有看到刘贤,便随手翻了翻刘贤桌子上积攒的公文,便看见了这一份五天之前送到的加急公文放在这里纹丝未动。

俗话说一山难容二虎,名义上知州管理一州之事,可是偏偏通判却有监管知州之权,这样的两人,通常情况下都是一个对立的状态,这也是设立通判的用意所在,毕竟互相节制,才有进步嘛。

刘贤爱喝酒,这个毛病最让李定看不上眼,可是人家按点上下班,这又算不上什么大错,要是凭这点小毛病就越级上报,只能是平白叫人笑话自己。

这一次李定拿着这封公文,把刘贤恨的牙根都痒,这州虽然不是边关重镇,但却也紧邻边境,亏得现在四下平安,若这是一封紧急军武,辽国犯边,被刘贤耽误了四天,恐怕辽军已经把兵推到城下来了。

李定拆开了公文,看了看其中内容,看到只是高阳县传闻有玄女下凡,授了一个孩子天书,助他修建学堂,并无其他大碍,暗中松了一口气,但是心中仍然责怪刘贤误事,加急公文,这是何等大事,刘贤竟然就能这么放着不闻不问,实在是可恶,若是真有大事,非要酿成大祸不可。

李定想着,便要把此事写成密折送去开封,可是想了想,这件事虽然说刘贤不对,但是一来刘贤没有出格,二来事情影响不大,真报到开封,恐怕吏部连看都不看。

李定转念一想,有了主意,自古这谣言之事,尤其涉及到了鬼神,便是相当敏感了,说大可大,说小可小,自己便把这封公文直接送到大名府去,若是安抚使大人不看也就罢了,若是真的追查起来,而刘贤又毫不知情,定叫刘贤吃不了兜着走。

想到这里,李定便把这封公文藏在了怀里,出了刘贤这里,回自己的住处,封上这篇公文,叫人直接送到大名府去。

大名府是河北路首府,总按照惯例,河北路安抚使衙门便定在这里,辖制河北各州,如今的安抚使大大的有名,乃是曾经官至参知政事的贾昌朝,只因庆历七年身陷君子党风波,于是借口春季大旱,天灾降临,自请罢免参知政事,于是便被外放,总管河北一路。

能够考中进士,在朝为官是一个档次,能够进入京城,重要部门当差是一个档次,而最终能够成为权利巅峰的前几个人则又是一个档次。

参知政事是什么概念,按照大宋的权利排序,参知政事辅助宰相,仅仅排在掌管政务的宰相与掌管军武枢密使之后,权利巅峰的第三人,甚至比掌管全国钱粮的三司使还要高上半分。

能够坐到这个位置,无论这个人党派如何,信念怎样,都不能否认此人的文采,声望,手段,能力都已经是全国的翘楚,哪怕是自愿免官,外放河北,如此经营五六年之后,恩威并施,早就将河北路军政各事梳理的清清楚楚,单只是一个贾昌朝的名字,就能叫河北诸官员俯首帖耳,不敢违


状态提示:第四十八章 贾昌朝--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