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玄幻奇幻>血染江山离人歌>第236章? 多事之秋(一)

八月仲秋,帝都大梁城。

慕谦近来有些心力交瘁,因为今年糟心的事似乎特别多。

首先,北境自锦州之围后其实就一直不曾消停过。

郑淳在那次大战之后动员锦州八县百姓与羲庭军全体将士共同努力,愣是在三个月内就将位于盂县以北、戾山口的新关隘——砺阳关修筑完成,同时建成的还有防御能力更强、在原有村镇基础上改扩建的新关城——砺阳城。

砺阳关一落成,便成为了抵御北魏一道坚实的防线,扼住了北魏连通大周的南北要冲,加之有郑淳镇守,羲庭军兵力也已补足,大周北境边防便再也不是中原的软肋。

饶是如此,魏军近些日子以来却不知为何频频骚扰边关,回回都占不到便宜却仍乐此不疲。

本来有关北胡人长年不断地南下骚扰就已经够让人头疼了,现在又加上北魏,可谓是乱上加乱。

因慕谦早有明旨在先,要周军优待俘虏,所以每回“小打小闹”结束后,对想回北魏的俘虏,郑淳便赐他们衣衫帽履而后遣返,对愿意降周的则收编入周军,食周禄。

慕谦此举本是帝王胸襟,仁爱天下臣民之心,只因他认为北魏子民与大周子民本是同根生,何必相煎急,却不料屡遭白崇驳斥,说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说他太过妇人之仁。

如今大周上下,大概也就只有他白崇敢这样跟慕谦说话了,这要换了别人是决计不敢的。

所以,这其次便是慕谦与白崇君臣之间的矛盾分歧日益加剧。

自锦州之围慕荣立下不世战功却并未被调回京城之后,白崇那逞强好胜、权欲熏心的性子也有所收敛,毕竟没人能威胁到他的权威了。

朝堂之上,因相之首裴清不喜拉帮结派,而将之首白崇如今的地位亦无需拉拢任何人,因此,文武之争得到了很好的遏制。

此外,慕谦对朝廷官员管理也比较严格,尤其对贪官污吏绝不手软,发现一个严惩一个,绝不姑息,还为此专门重新修订了律法,故而百官也都各司其职,朝廷风气为之一变,较之前朝可谓是大不同了。

然而,就在这样一片祥和的氛围中也还是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白崇如今可谓是权倾朝野,较之当年的慕谦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就连慕谦都礼敬他三分,试问满朝文武又有谁敢跟他说一个不字呢。

由是白崇为官越发骄纵蛮横,时常与慕谦冲突顶撞,还擅自撤换掉了朝中一些他看不顺眼或是忤逆过他的官员。

他本为一介武夫,心高气傲,看不起只会咬文嚼字的文臣,加之他是慕谦的心腹旧部,是陪慕谦打天下的功臣,累累军功傍身,在朝不免更加放肆,以致人缘颇差,但所有人又畏于他的权势而敢怒不敢言。

慕谦念他是开国元勋,是他的心腹旧部,是曾经和他一起打天下的生死兄弟,且素知他脾性如此,所以便处处宽容忍让,从来不曾怪罪过他。

但是,如今他慕谦好歹也是名正言顺的皇帝,是大周万民之君父,可白崇打从心底里竟还当他是昔日那个带领他们出生入死的慕谦。

他似乎忘了,自古君臣有别,不论过去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情谊,如今都该君是君,臣是臣,岂有臣子凌驾于君主头上之理。

当初癸酉之乱、天下改元,这帮老臣旧部因自己而受牵连,慕谦因此始终心怀愧疚,加上他为人一向谦和,故而对白崇一向是尊之、敬之、宽之、忍之,可白崇却将这些视作理所当然,愈加恣意妄为。

到如今,他甚至敢在朝堂之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公然与他顶撞了,试问有哪个为君者能忍受这样的臣子。他慕谦就算再好脾气,也难免会心生不满。

所以,在不知不觉间,昔日战友、沙场兄弟早已背离,君臣之间早已生隙,而莽夫白崇却仍浑然不觉。

再来就是安戢武之叛已成定局。

慕谦曾恩威并施地好言劝抚,接连下过好几道诏书,都言辞恳切,但看来都不怎么管用。

安戢武虽对慕谦的安抚诏书都做了回应,但手上不安分的动作却一刻都不曾停过。朝廷派驻旭方军的监军基本上两月之内就必定会不明不白地“暴毙”,安戢武每回都会好言好语地上疏“请罪”,朝廷没有证据,也拿他没办法。

但这并不代表朝廷对旭方的情况就一无所知,毕竟武德司不是摆设,慕谦虽然做了裁减,但其核心主干依然在,即便是司过盟和追命九门这样的江湖名门大帮都要惧他们三分,更何况是他安戢武呢。

安戢武是前朝皇亲国戚,不服大周、不服“篡位夺权”的慕谦也在情理之中,想要迎回楚天承,恢复魏室江山,这也无可厚非,毕竟皇权的诱惑力太大。

慕谦一直顾念苍生无辜,也忌惮魏室旧臣可能会借机兴风作浪,因此不愿妄动干戈,但根据暗探最新的密报,安戢武近来越发疯狂地招兵买马,造反之心已昭然若揭。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就算是慕谦也绝不能再姑息了,否则必会酿成大祸。

所以,本月月初时,他便已命秦苍带着三千玄甲精锐赶往旭方军府辖地屯兵,并任命秦苍为特使,派他亲自前往沄州旭方军帅府宣旨,是抚慰,也是威慑。

提起玄甲军,试问天下谁人不惧,安戢武因此更加惶恐不安,这边刚接了旨,转头就更加疯狂地招兵买马,囤积粮草。

秦苍的八百里加急密报传回京城,慕谦感叹,终


状态提示:第236章? 多事之秋(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