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玄幻奇幻>篮球场上一少年>第88章 演练战术

第二套进攻战术,以拍左胸为信号,是要发挥出刘栋低位进攻能力的一套战术。

廖凯、张迅和阿神三人将防守人带到弱侧,将强侧清空,只留下刘栋和老二两人。

刘栋提前在低位要好位置,老二将皮球交到刘栋手中后,也要迅速离开,带走防守人。

刘栋一对一单吃,是这套战术的首要终结方式。

而这套战术,更是要通过刘栋在低位吸引包夹来为队友创造机会。

所以,在刘栋低位单打的同时,其他人也要注意跑动,做好接应切入的准备。张迅的速度最快,所以他的位置也在刘栋背身弱侧的45度附近,刘栋单打,他是第一个负责切入内线的人。

如果在低位遭遇包夹或者对方的补防,刘栋一定要注意观察队友的跑动,要及时将球分出来。

但演练了两遍后,刘栋传球意识不强的问题也暴露出来,于成辉只得一再提醒他:“少运球,多抬头,注意观察。”

第三套进攻战术,是要充分发挥出阿神的三分投射能力,以摸后脑勺为信号。

刘栋和廖凯两人待在篮下,吸引防守重心。老二在正面弧顶持球,张迅为阿神在两侧45度角做无球挡人,阿神利用反跑和挡拆出现空位后,接老二传球出手三分。这是第一种方案。

当一种方案失败,廖凯迅速从内线撤离,继续为阿神在边线附近做无球挡拆,阿神跑到底角后,接老二的传球出手三分。这是第二套方案。

……

这三套战术都是阵地进攻的办法。

说起来简单,但具体落实的时候,各种细节问题层出不穷,加上于成辉的要求又极为严苛,在战术演练的过程中,谁的跑动不及时或谁的位置稍稍出现偏差,他都会立即叫停,指出问题后,从头再来。

尤其是无球队员的跑动和位置,他更是着重强调。

他知道,这些学生都是打野球出身的,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养成了许多不好的习惯:球在手上就一味单打,没有球的时候就叉着腰站在一旁……而在比赛中,这是绝对不行的。

“你们必须把这个习惯给我改过来。

“篮球是团队运动,你们每一个人,每时每刻,都要在场上发挥你们的作用。

“持球的时候,就要保持头脑清醒,根据场上的形势来判断,是该自己攻,还是传?无球的时候,要跑,利用球场的空间,哪里有空位就往哪里跑。

“你不跑,哪里来的机会?

“你不跑,整个进攻就是一潭死水……”

这些话,于成辉不知道已经说了多少遍。

所以,到最后,就这三套战术,从早到晚,足足练了一整天,才勉强有个成形。

相比于阵地进攻,于成辉更强调转换进攻的重要性,用他的话说来:“什么叫现代篮球?就是更快的篮球。”

摘到篮板之后,第一时间推动反击。

张迅要随时准备快下。

廖凯或刘栋拿到篮板,也要第一时间传出球去。

于成辉:“要将比赛的速度推起来,能在快攻中解决的问题,就不要落到阵地战中去。”

但速度一加快,失误的概率也大大增加,对处理球能力的要求也相应增加。

于成辉考察一遍后,发现只有老二有处理快攻球的能力,其他人,多多少少欠点火候。

为此,他对老二和张迅嘱咐道:“你们有快攻的机会,就自己拿着球直奔对方篮下,尽量不用传球。”

他又特意交代廖凯:“你身体天赋好,快攻的时候一定要跟上,混乱的时候,有很多二次篮板和进攻的机会,这正好可以发挥你的特长。”

廖凯:“……”他听明白了,自己的特长……原来是打混战啊。

防守方面,重点演练的是常规的人盯人防守。

毕竟人盯人的防守最简单,好上手。

当然,这种防守战术,是最保险的,但也是对个人防守能力的考验,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被对方逮住打。

在这支球队里,老二和阿神的个人防守能力最差,也就成了于成辉重点关照的对象。

除了对他俩交代防守的一些要领,于成辉也提醒廖凯和张迅,要随时注意补防和协防,去保护这二人。

“防守,一定要有位置感。站住位置,顶住人,不要总盯着球看。”于成辉语重心长地提醒众人。

面对挡拆的时候,什么时候夹击,什么时候换防,什么时候抢前,什么时候绕后……都在训练中逐一演练。

除人盯人防守之外,他们还演练了2-1-2联防。

这是当对方有超强的突破球员时采取的一种防守策略。

张迅和老二两人突前,站罚球线两角,阿神和刘栋靠后,在底线附近禁区两侧。廖凯单独居中,他防守的面积最大,防守任务也最重,既要负责外线的扫荡,也要注意内线的补防。

……

……

日复一日的训练,总显枯燥,何况这些十五、六岁的少年们。

训练的间隙,总是要找到乐子的。

教室里是不用去了,那还能去哪里呢?

当然是野球场。

廖凯其实并不喜欢去野球场,打那种三对三的半场攻守。

野球场上,讲究的是一个字:酷!两个字:拉风!

都是拉开了持球单打,各种花式过人上篮。

而廖凯呢?他不会持球单打。

他往那场地上一站,就只有叉腰看戏的份。

相比于进攻,他对自己的防守


状态提示:第88章 演练战术--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