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太子有疾奴家有药>第109章 此所谓,鹬蚌相争

赵祯觉得过了这个年自己变了很多,之前他非常珍惜忘忧,从来舍不得利用她的善良,连给太后的香薰饼里做手脚的事情都不愿意让她去做,宁可跟张仲桓谈条件。可是这次,他居然让她去找沈熹年和赵承渊。明明知道这两个人都对她有想法,却还是要利用那两个人的这点小心思。

真是无耻啊!赵祯忽然抬手给了自己一记耳光。

宋嬷嬷吓了一跳,忙上前来问:“哎呦喂我的祖宗!这是怎么了?”

“没什么。”赵祯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陛下可别这样吓唬老奴啊!”宋嬷嬷仔细审视着赵祯的神色,但却猜不透他的心思。

“嬷嬷,准备些东西,我们去宗正寺走一趟。”赵祯淡淡地说。

“去见太后?”宋嬷嬷小声问。

“嗯,去看看她。”赵祯轻声叹了口气。

“好,老奴这就去安排。”宋嬷嬷答应着出去。

宋嬷嬷很快就安排好了马车并准备了几样刚出炉的点心以及一盒燕窝和两棵人参并一包最好的贡茶。

赵祯换了一身出门的衣袍,披了一件雀青色金线斗纹的斗篷带着宋嬷嬷出宫往宗正寺去。

实际上,刘太后是在宗正寺密审之前的那个晚上被送到宗正寺的,只是对外都没有透漏一点消息。

原本赵祯还以为会费些心思,却不料刑部把忘忧和吴顺的两份诉状送到乾元殿,赵祯拿着诉状找刘太后一说,她便答应宗正寺密审,更没有拒绝提前一天住进宗正寺。

当时赵祯极为不解,然而这次再来宗正寺,看见镇定自若的太后,赵祯明白了——太后娘娘早就知道自己这个少年天子是玩不转朝堂上那些事情的。她知道自己很快就会回来求她。

赵祯依旧跟之前一样行礼请安,刘太后也跟之前一样叫他“六郎”。这母子二人好像都没什么变化,这种日常好像只是换了个地方,从宁寿宫换到了宗正寺。

“母后,这些日子身体如何?这里的饮食还习惯吗?”赵祯说着,从宋嬷嬷手里拿过食盒放到太后面前,“儿臣带了些新制的点心来,不知道母后有没有胃口尝尝。”

“六郎有心了,放着吧,哀家刚吃了药,这会儿功夫心口里满着呢,什么都吃不下。”

“也好,那就让泽慧收着吧,母后什么时候想吃了再吃。”赵祯说着,又看了一眼宋嬷嬷。

宋嬷嬷把点心和燕窝人参一并交给了泽慧,并笑道:“我帮你拿过去吧。”

赵祯看着宋嬷嬷和泽慧一并出去,方扭头看向太后,轻声说:“母后放心,承恩公一家都很好。富贵依旧在,少奢这两天忙着修御花园呢。”

刘太后笑了笑,说:“陛下肯留着这点体面,应该也不仅仅是为了哀家吧。”

“沈太妃已经故去了,送葬的队伍从宗正寺过,母后想必也听见哀乐了吧?”赵祯又问。

刘太后冷笑道:“哀家年纪大了,睡觉沉的很,并没听见什么哀乐。她把哀家斗倒了,终于扬眉吐气了,合该好好地活着,在宫里当几天太后也好啊,怎么就死了呢?”

“人都会一死的。了却生前事,赢得身后名。朕也会死,只是朕不想将来到了地下,见到列祖列宗时无言以对,更不想让后世之人说朕是个懦弱无能的皇帝。”赵祯笑了笑,又问:“母后呢?”

刘太后淡淡的笑了笑,不疾不徐地说:“哀家无愧于你赵家列祖列宗。将来哀家到了地下,见到先帝,见到太祖太宗皇帝们,也不会无言以对。哀家为这家国社稷辛劳了半辈子,从未做过什么亏心事。就算用了些筹谋,使了些手段,但也都是为了江山稳固,社稷康平。所以,哀家相信世人自有公正的评说,哀家不会遗臭万年。”

“母后这话说得真是冠冕堂皇。”赵祯理了理衣袖,长长的叹了口气,“可是您握着兵符不交,又是为了什么呢?”

刘太后微微皱了皱眉头,问:“现在国无战事,你要兵符做什么?”

“没有战事,兵符就不应该归天子保管吗?”赵祯冷声问。

“哀家跟贤王达成的协议里没有兵符这一条。”太后缓缓地闭上了眼睛,说:“你不是要仰仗你的王叔吗?想要兵符,让他来跟哀家谈。”

“为什么让他来?他虽然是长辈,但也是朕的臣子。”

“君臣,不仅仅是名分。陛下坐在龙椅上,俯瞰满朝文武,看他们跪拜你,你就觉得是他们的君了?”刘太后坐直了身子,盯着赵祯的眼睛,缓缓地说:“六郎,哀家告诉你——臣服,不仅仅是跪拜,不仅仅是山呼万岁,而是这里的——”她指了指自己的心口,冷冷一笑,“臣服。”

身为帝王的尊严受到挑衅,赵祯只觉得自己的一颗心因为愤懑亦或兴奋而疯狂的跳着,似乎要从嗓子眼里跳出来。他压着发狂的冲动前倾了身子逼近太后,眯起眼睛质问:“太后这是教朕如何做皇帝吗?”

刘太后轻生一笑,又靠在枕上,悠悠地说:“哀家只是太后,不懂得什么帝王之术更教不了你。六郎自己慢慢地学吧。”

“为何就是不肯交出兵符?你这样做有什么意义?”赵祯不甘地问。

“不是不肯,是不能。若你连眼前这点琐事都料理不清楚,哀家如何放心把兵符交到你的手中?若天下大乱,社稷倾覆,哀家才没有脸面去见赵氏祖宗。”太后说着,朝赵祯摆摆手,“你去吧,哀家累了。”

“那就请太后好好地养着吧。”


状态提示:第109章 此所谓,鹬蚌相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