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农门地主的发家之路>第二十五章 盖了新房

家里添置了六亩地,加上王家原本的三亩地,一共也才九亩,这家当,在杜鹃村,也顶多算个中产家庭,王荷叹了口气,革命尚未成功,还需努力啊。

买地的事儿落了定,王家又风风火火的忙起了盖房子的事儿,盖房子的事情可不能拖,如今正逢正月,家家户户都有空闲时间,正是请人的好时候,若是出了正月,大家伙忙了起来,那时候可就请不到人了。

王老头王平安父子一合计,父子俩决定兵分两路。

王老头去镇上请泥瓦匠,王平安则去隔壁村子里的窑厂买了青砖小瓦拉回家。

材料买好,接下来就是请人干活了。

年前请人吃杀猪饭的时候,王家实在的名声已经传遍了杜鹃村,如今听说王家要盖新房子,正月里左右待在家中也无事干,倒是有不少人毛遂自荐愿意来他家做工。

因为时间紧,任务重,王老头挑了几个有些年岁,帮人盖过房子,在村里名声也还不错的人来帮忙干活儿。

自然不是白干的,王老头厚道,一早就跟他们说好了,一天的工钱儿按照镇上码头上做工的钱儿给,一天三十文,只是有一点,家里就李氏跟王荷两个女的,老的老,小的小,做不了那么多人的饭,不能管饭。其他人听到这么高的工钱,心里欢喜的不得了,哪儿还在乎管不管饭,左右大家都是一个村的,离得也不远,不管是回家吃饭还是让家里人送过来都不耽误事儿,自然是满口答应,生怕主家后悔。

于是王家小院在经过了几天春节的安静后,突然又喧闹了起来,院子里四处堆满了青砖瓦片,木材石头。

忙碌的乡民们一边劳作,一边高声谈笑着。

王家除了灶房,其他的地方都被拆了,王老头便在院子外面用竹子搭了个简易的棚子,家里的东西早就搬进了棚子里,一家人吃住也在棚子里。

虽说是不管饭,可干的到底是体力活,饿的快,中午吃一顿怎么也不顶饱,李氏便买了面粉,做了面饼,每天上午和下午都会给帮工们发一个饼子充饥,主家仁义,帮工们干活更有力气了。

这段时间王荷也被限制了自由,不能到处疯玩儿了,老老实实的跟着李氏烧水,做饭。就连王岭也暂时放下了书本,帮着家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一家人每天忙的脚不沾地。

忙是忙了点,但是王荷的心里却跟浸了蜜似的,一点儿也不觉得累,不止王荷,王家其他人也是如此,王老头跟王平安每天忙到晚还不够,夜里还要点着火把干活。

如今家里买了地,又要盖房,日子好了起来,以后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好,心里有了盼头,身上就好像有了使不完的劲儿,再多活儿也不嫌累。

忙忙碌碌一个多月,终于赶在了二月中旬,王家的新房子盖好了。

原来的院子被扩大了一倍,四间大厢房围成了个四合院,墙体均用白灰刷了白,上面盖着崭新的黛瓦,院子中间,王平安特地移植了几颗桃树,还留了一片空地,王荷打算开春后买点花种子种上,院子后边用石头砌了一排屋舍,猪圈跟鸡圈都被挪到了这里,院子外面的几颗果树和大榆树还留着,环绕着的王家小院,远远瞧上去,倒是颇有几分“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塘前”的意思。

一家人为了这新房子一个多月没有睡好觉,王老头更是累的眼窝凹陷,满脸沧桑之色,不过此时他精神却好的很。

抱着小桃,立在院子中间,眯着眼儿瞧新盖好的房子,眼中带笑,满脸惬意。

李氏取笑了他几句,他也不在意,搓着手,乐呵呵的傻笑。

李氏嗤笑了一声,低头跟王荷说道,“你爷爷怕是魔障了。”

王荷捂着嘴偷笑。

新房子要暖房温锅,将家里的东西搬进新房子后,王老头就打发王平安去请了村里几户交情不错的人家过来吃饭。

他自己则亲自去了村长家,去年王岭上学的事儿,还有今年家里买地的事儿,都得了村长帮忙,这请客吃饭的事自然不敢落下村长。

原以为村长不会来,没想到王老头一说,村长竟然点头答应了。

村长要来,这暖房饭自然不能简单了,王老头回家又嘱咐李氏多杀了一只鸡,置办了一大桌子饭菜。

午饭时候,客人们都到齐了,暖房宴也正式开始了。

“王家大叔,你家这新房子盖的可真是气派啊,花了不少钱吧?”

“花了三十两。”王老头诚实答道。

众人都倒吸了一口气儿,村里人都知道王家这院子盖的气派,定是花了不少钱,却没想到竟然花了这么多钱,三十两银子,普通农家省吃俭用十年也未必能攒那么多钱,王家什么时候这么有钱了。

“这事儿也是机缘巧合,我们家跟镇上的万宝酒楼做成了生意,专门卖鸡蛋给他们,这才赚了点小钱儿。”

王老头也知道自己家又是盖房子又是买地的,定是瞒不住村里其他人了,定是会有人背地里打听的,与其等着他们日后偷偷打听出来,不如他们主动说出来,只是却不能全说实话,这说辞是他们一家人一早就商量好的,借着今儿说出来,也免得他们日后再上门打听。

这说辞半真半假,桌上的人却都信了,毕竟王家确实养了不少鸡,村里也有不少人瞧见王平安去万宝酒楼送货,王家突然发财这事儿也算有了一个合理的解释,村民们也不再揪着不放。

当然事后也有村民想学王家一


状态提示:第二十五章 盖了新房--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