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大宋的变迁>104章士子之问上

吴山学堂后院阁子里,叶清臣继续发问:

“先生,第二个问题便是:商贾和工坊主获利甚多,倘若天下百姓人人都欲经商,是否会因经商之人过多而致使耕种农人减少,最后导致大宋粮食缺乏。而工坊工匠亦会弃工从商,致使工坊荒废。”

不少人以为这是古代人不重商的愚昧思想,其实这是片面的认识,古代的亩产量低,人口增长缓慢,交通不便,没有大力发展商业的基础。

再看看后世钱权观念的加重,人人看中钱权地位,导致许多年轻人梦想创业从商,没有几个愿意沉下心来学习技术,工厂的技术工人已经是青黄不接。

吴梦毫不犹豫的回答道:“会,确实会有此后果,故须从朝廷的政令上着手,来限制经商的获利。”

林石这小子又蹦了出来文道:“先生,经商若是不获利,百姓何以有兴致去行那商贾之事?”

吴梦瞥了他一眼道:“吾之意思不是不让商贾获利,而是得想出法子让利益为百姓均沾,如此大宋的贫富差距不致过大,天下便百业兴旺,个人尽展所长。”

林石困惑的问道:“商贾自行经商所获之利,为何要让百姓均沾?如此这般商贾定然不愿,先生又有何法子让百姓利益均沾?”

吴梦笑道:“那某先问你个问题,开设工坊的商贾所获之利来自何处?”

林石抓了抓脑袋,有些懵懂道:“不就是工坊卖出自己打造的货物所获之利么?”

吴梦道:“呵呵,说明白点,譬如织布工坊,从农人处收购一石苎麻,假设其买入价为一贯,织成十匹麻布,卖出三贯钱,付给工匠工钱五百钱,各种房租运输器械消耗算五百钱,税费一百文,那商贾获利九百文,请问这九百文从何而来?”

剩余价值的问题古代文人士子怎能想到,一个个皱起了眉头,在心里默默盘算着答案。

吴梦笑了笑道:“诸位但言无妨,无须顾虑。”

林石道:“先生,这商贾投入了本钱,钱若是去放贷也可获利,此为其一;商贾还须参与工坊的治理,这也得算上工钱,此为其二。商贾有可能会亏本,存在风险,获利高是应有之意,此为其三。”

吴梦不由有点佩服他了,小小年纪,将功利之道看得倒是很透彻。

吴感反驳道:“林石你这小子胡扯淡,十匹麻布四、五日便织完了,算上进货出货一个月够了吧,一贯钱的成本放贷一月能收多少钱?管理工钱先生已经算成消耗了。至于风险,再加个三百文足够了吧,还有六百文你给找出从哪里来的。”

林石语塞了,他年纪还小,玩点小聪明可以,算细账就不如这些积年的士子了。

吴梦笑道:“呵呵,两位说的都有道理,某就来说说这六百文从哪里来的吧。”

吴梦喝了一口茶,缓缓放出个大炸弹:“这六百文便是织布工匠创造的,只不过商贾获利了,工匠们没有得到而已。”

吴梦一语惊人,众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丁睿在一旁挠着脑袋也露出疑惑的神色。

叶清臣问道:“先生,这么说商贾们岂不是巧取豪夺?”

吴梦笑道:“可以说巧取,不能称之为豪夺,如若商贾不建立工坊,那工匠又从哪里做工赚钱养家糊口。”

张先想到了苏州的官坊,问道:“先生,朝廷为何不多多设置工坊,让百姓们在官坊做工,这商贾不是巧取不了。”

吴梦笑了,国企的制度在后世只能算半成功,当然这里面有复杂的原因,不能纯粹认为国企就是落后的制度,于是说道:“此事还是王知县来说说吧。”

王嘉言苦笑道:“官坊弊端太多了,诸位还未步入仕途,自然不知。这官坊经营好坏与掌官工坊的提举关系不大,他们哪会像商贾一般当作自己家里的产业来治理,故浪费甚多。

若是官坊与私坊打造之物相同,不论品质和卖价官坊都不如私坊。且官坊胥吏勾结供货的商贾收受礼金,防不胜防,官坊里沾亲带故的也多,太过严厉的制度根本无法执行,故官坊亏损甚多。”

士子们沉默了,王嘉言说的和官场上蜘蛛网般的人情关系是一样的,官场解决不了,官坊同样解决不了。

郑戬抱拳问道:“仲谟兄,请问苏州又是如何解决此事的。”

王嘉言向着吴梦抱拳道:“这还是吴先生出的主意,搞了个官私合营工坊,孙知州强力推行,将不涉及兵器制造和朝廷禁令的官坊均让原提举或是商贾参与分成,由提举或是商贾来经营。

官府限定每岁应交最低基数,其余按账册分红,官府在工坊内只设置账房先生,其他一概不管。如此下来,官办工坊之经营渐入佳境。”

吴梦还了一礼道:“现在某说说如何让百姓利益均沾吧,日后的所有的工坊应让百姓都无偿占有分子,按工坊的获利分成,如此百姓有利益可沾,自然干活的劲头提升。

既然做工亦可过上好的生活,自然会打消不少人去经商办工坊的心思,于国于民于商贾均有好处,当然,此法目前不可实行,需待朝廷政令配合和税赋制度的完善。”

林石疑惑道:“先生,为何不让工坊商贾提高工钱,何必多此一举?”

吴梦答道:“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若是无限制提高工钱,哪家工坊的商贾受得了?莫非商贾亏钱了还要给工匠多加工钱,这对商贾并不公平。

而和工坊的获利相结合,工匠不但有了


状态提示:104章士子之问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