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事堂上,十一位宰相在殿中少监王闿的旁听下,进行了一轮激烈的商议。温彦博、杨师道虽然被贬,可此时依然还是在坚决的维护着自身阶级的利益,坚决反对这场土地私有化的改革。
而一开始持反对态度的新任侍中魏征,在听了秦琅的一番论述后,却是态度大转,直接变成了支持。
戴胄更是完全支持,并提出了不少补充完善建议。
首相房玄龄一直没做表态,只是静静的聆听,秦琅很明白这个老乡的心思,不管这个计划如何的损害了各位宰相们的切身利益,但只要皇帝有意照此改革,那么房玄龄绝对会全力支持的。
做为小士族出身的当朝首辅,房玄龄没有萧瑀、陈叔达、温彦博、王珪、杨师道这些宰相们的显贵家族身份支撑,他很清楚的知道自己能成为皇帝的首相,其实关键还是房家家族不大,这就代表着房玄龄这个宰相别看现在表面风光,其实根本离不开皇帝的支持。
萧瑀等人还能跟皇帝经常顶一顶碰一碰,他是完全不敢的。萧瑀等人有的是身后那数百年显耀的家族支持,不管谁来当皇帝,他们的地位其实都影响不大,大不了宰相不当了官不做了,回家去,一样身份显赫地位尊崇。
可房玄龄的地位权势,却完全来自于皇帝,一旦失去皇帝支持,他房玄龄和房家就啥也不是了。
正如之前皇帝重用秦琼而一直压制李靖一样,李靖是关陇集团的核心家族,历经几朝而不衰,可秦琼却完全是一个军功新贵,他的权势是依靠皇帝的。当秦琼声势威望达到一定程度后,李世民又马上启用了底蕴更低的侯君集上来,也是因为侯君集做为皇帝潜邸旧友近侍出身,家族、资历、名望、功绩等都不够,完全依靠皇帝给予的威势,更利于皇帝掌握。
对于房玄龄来说,若推行主客法,房家损失虽不小,可也只是损失些经济,但只要他房玄龄能保住宰相之位,那么房氏家族就能朝着顶级士族奋力迈进,这是影响子子孙孙的第一等大事。
至于说这新法能不能推行的下去,其实房玄龄清楚,秦琅清楚,魏征也清楚,甚至是温彦博等人都清楚的很。
皇帝虽非开国之君,可一个能靠着兵变夺位上台,并且在短短几年内,达到如此文治武功的君王,他远超开国皇帝李渊。
李世民的长远目光,他的见识和判断,都是非一般人能及的,而他的决心,更是非凡。
只要皇帝认定的事情,很少有人能阻拦的了他。
当年推行两税法改革,推行汰佛抑道时,遇到的阻力可比现在大多了,可结果皇帝一样能够坚定不移的推行下去,当初为了推行新法,皇帝甚至差不多把宰相班子全换了一遍。
事隔几年之后,皇帝的权威空前高涨,这种时候,皇帝有意推行新法,根本不人有多少阻力。
当初的两税法如此,后来的世封制也是如此。
······
“果然不出朕之所料,这一切始作俑者都是秦三郎。”
夜晚。
甘露殿院中,李世民在夜赏飞雪,凉亭下,四面围了屏风,中间桌上摆了铜火锅,下面生了炭盆,李世民居然挺有兴致的在涮羊肉片。
陪同的却是长孙皇后,殿中少监于闿把白日政事堂中的情况如实的叙述一遍。
“朕就说嘛,承乾虽聪明早慧,可毕竟久在深宫,没有怎么接触过民间,哪里又能上的了这等切中时弊的奏疏呢。就算是东宫的那一众贤良,也没有一个有这本事。朕早知道,这些定是秦琅教承乾的。”
长孙皇后对于朝政之事,很来很少干预,可也忍不住问,“圣人真有意改革田制乎?此未免涉及太大,影响过于宽广。”
李世民却只是微微一笑,他夹起一块毛肚下锅,在锅里涮了涮,便夹起,料碟里一蘸,立即往嘴里送去。
“圣人慢些,当心烫。”
“这样吃才鲜,这吃法还是秦三郎教我的呢。”李世民给皇后挑了一片皇宫温室里种的绿菜,“其实你也要多吃点肉,自生了治儿,你可是瘦了许多。”
雪花飘飘,天地间银装素裹,李世民吃着火锅,陪着妻子,却是兴致大好。
做为皇帝,他岂会看不出太子所上的那道奏疏的优劣来,他甚至有一眼看出真正出主意的是秦琅。
他当然知道均田法虽经历数朝,可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大唐了。
自推行两税法成功之后,李世民其实一直有心想要改革均田制,只是一时也找不到更合适的田制,这才勉强到今。
太子的那道奏章一上,李世民就不由的眼前一亮,仿佛黑夜之中看到了灯火一样,一下子照亮了他。
不抑兼并不是重点,整个新法重点就是朝廷跟地主豪强们争夺对佃户的控制权。
人丁是国家之本,李世民这位战争中走出来的皇帝,可是深深明白的。就如战争离不开人一样,需要从百姓中征召强壮者为兵,一场战争,还离不开民夫转运粮草辎重,甚至是修建城防等。
战争时,人口就是战争的潜力,谁人口多,谁就潜力更大。
同样的,如今虽然没有那么严重的战争威胁了,可对于治理国家,人口越发重要。人口意味着一切,税赋、兵源、力役等等。
“秦三郎还是很能折腾的,那脑子向来与众不同,朕早就知道,两税法之后,他脑子里肯定早就有了成熟的新田制,可这小子硬是一直不吭声,若不是承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