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南明汹涌>第卌三章 债券狂热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李存真推出了一个“国家当铺”的东西。由于实在缺少能够使用的人才,“当铺”的管理者是此前在收税过程当中很有建树的姚启圣。

当铺目前就受理一种典当——典当房地产。

长沙大捷对债券市场可谓是一波刺激。这让中国人头一次体会“心跳”的感觉。那种一掷千金的快感,竟然袭上每个人的心头。

有不少人在债券上升了七个点之后就抛出了债券,大赚了一笔,然后居然又在九月初,债券回落了两个点之后把债券给买了回来。

这一买一卖,那是十分刺激的。操作者自己被刺激得爽到颤抖,而别人看着更是眼红得要命。

不仅如此,那些赚了钱的人添油加醋这么往外一说,更是让许多人眼红。

也许有人会问:在这一过程当中难道就没有赔钱的吗?当然有了!而且还很多。但是,在这种情形之下,大家都是盯着赚钱的人,那些赔钱的人被自动过滤掉了。他们的悲惨哀嚎早就淹没在兴奋的汪洋大海中了。

而且,两个点的增减,就这?对于缙绅们来说还玩得起。不可能倾家荡产,小赌怡情而已。

李存真操纵手中的两份官媒,《江南时报》和《南京日报》,一再宣传这一次长沙大捷之后债券市场涨跌的赢家。

偏偏众人就喜欢这个,两份报纸卖到脱销。其他小报见到官媒这么干赚了不少钱,自然是有样学样。媒体的放大效应立刻产生了效果,人们兴奋狂热起来。

而且,现在是十七世纪,这个时候也没有什么个人**,李存真还有那么一点后世的新闻以事实报道的精神,不夸大,不虚构,有名有姓地报道谁赚了大钱。

而那些上了报纸的人不仅极为得意,还如同明星一般四处吹嘘自己,生怕别人不知道,于是乎,李存真成功地带动了舆论,给大家一种印象——湖广债券那就是聚宝盆,能往外喷金子!

在所有出现在报纸上的“明星”当中,最为有名的是一个叫做“金尔文”的朝鲜大商人,据说仅仅二十三天,他就在债券市场上获利十二万两白银。在七个点的时候卖掉,在五个点的时候回购,平白无故多了十二万两。其操作在报纸上被评为本次债券之最。

因为看到债券是真的挣钱,而且附带有许多其他的效应,许多缙绅都去银行做抵押贷款。不过,银行的抵押贷款在缙绅看来太过缓慢,需要审核的流程比较繁琐,时间也比较冗长。很多缙绅认为这个时候如果傻等着银行审核完毕,怕是债券全都卖光了,自己得花高价再在别人那里买。不如所幸去“国家当铺”当地,虽然得到的钱财比较少,但是贵在简便合理。以后赚了钱把自己家的房子和地再赎回来就可以了。

这些去当铺当地的缙绅大多想要“玩短线”。他们的如意算盘是现在长沙被占领了债券大涨,过些日子武昌、汉阳、荆州、襄阳被明军攻克,债券肯定还是要大涨的。到时候,吴王说不定又会干涉债券市场,债券价格又会回落,到时候只要看准时机,卖涨买跌,一样大赚一笔。

于是,国家当铺开出的当票呈现几何级增长。不过,当铺历来名声不好,缙绅当中也有开当铺的,知道这里边的道道,所以虽然当铺吸收了不少房契地契,但是总体说来不多,仅仅占耕地的百分之七。

大明把农民都束缚在土地上,不得自由迁徙。但是明李没有这么做,为了能有更多地自由劳动力,李存真在坐天山大战之前就取消了束缚农民的那种户籍制度,在明李治下人员可以自由流动,但是每到一个地方需要到当地官府登记并开具居留证明,否则以“间谍罪”论处。目前明李的户籍仅仅作为人口普查之用。

由于实施了新的户籍政策,当缙绅们听说了新鲜的刺激玩法之后,哪里还有心思在家里等着,生怕错过机会,为了及时得到消息,都跑到南京来住。

这当然导致南京繁荣起来。因为人多了,而且都是有钱人,土豪。真的是很土的那种乡村土豪,这些人把客栈、酒楼、茶馆都给沾满了。由于是村里来的,有钱,生怕别人看不起自己,东西都挑贵的点,极大的带动了消费。其实,对于他们来说,什么鸡啊,猪啊,鱼啊,根本就不是事,他们要的是赚大钱。更是为了刺激!

虽然债券市场狂热得有些不太正常,但是热钱却促进了经济发展。

别的不说只说十里秦淮。从八月下旬开始,秦淮河上游船的数量翻了一番。为了制造这些游船,南京造船厂日夜开工,产业链壮大。

秦淮地区的蜡烛、床单、被罩以及其他用品数量呈现几何级增长,带动了其他产业的迅速发展。

到了吴王元年九月中旬,南京城内消灭失业、乞丐,是个活人都被拉去做工了,竟然连十岁的幼童都干起了上街卖报的营生。

黄是赚了个盆满钵满。在债券上涨了七个点的之后,黄启明果断卖掉了自己手中的所有债券。

其实他根本也没有想过等债券跌了再买回来,赚差价。只不过是觉得一百两债券净赚七两银子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了,没有必要再等六年赚剩下的三两,于是便卖掉了债券。

赚了钱之后,黄启明心想着卖完了就回常州去。但是,过了不久,债券价格居然下跌了。正好他手中有钱,而且想了想,既然还有五个点的利润自己为什么不把债券买回来呢?等上五六年还能大赚一笔


状态提示:第卌三章 债券狂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