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民国之钢铁狂潮>第1033章 战斗!昆仑级VS衣阿华4!

爆炸!凶猛的爆炸!在密苏里号战舰的前后左右,接踵而起!

沸腾的橘色火球,犹如喷发的火山,冲天而起,直把高耸的舰桥和主桅完全的淹没在下方,远远的,可以清楚看到,有成块的钢铁机构,和数不清的船员,被炸得飞起来,夹在翻滚的火云之中,朝着四面八方凌乱的抛洒!

坚固的水平装甲和重点防护装甲,成功的阻止了炮弹的穿射,但却无法保证,那些暴露在外面的高射炮塔,以及薄弱的雷达天线等设施不会遭到破坏!

命中战舰的穿甲弹,大多数勉强钻出一个不大不小的窟窿就被卡住,但可怕的战斗部装药爆炸的威力,却让那一吨多的钢铁形成的千百碎块,拥有了横扫整条战舰的可怕动力!

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防空火力,而架设的足足20座四联装博福斯炮塔首当其冲!这些由人工观瞄操纵的武器,并不敢在巨炮轰击中完全的撤走,他们必须防备万一有反舰导弹,或者战机的来袭,于是首先就成了打击的牺牲品!

肆意挥洒破坏力的爆炸碎片,把他们所在的炮塔,几乎整个人的削平打碎,包括特别加固的防弹盾牌,和炮管子在内,都不堪一击,连人带武器,一块被打成碎片,呼啦啦的吹飞!

一次命中四五发炮弹的密度,几乎一下包裹住了整条战舰!暴露在外的人员,被杀伤的数量,一下子过了百人,甚至更多!

他们的凄惨嚎叫声,让舰桥和副炮塔里面的人一阵心脏抽搐,各种不忍和无奈涌上心头。看着外面熊熊大火。损管豁出命去的拿管子冲,一时半会儿却扑不灭,更有大量的火头,还在下方隔舱里蔓延,给他们的工作压力,无比巨大!

尼米兹远远的瞧见。知道不好,急忙命令威斯康星号战列舰顶上去,为其吸引火力,并传令各舰,将防空人员都撤进战舰里面去。至于可能有空中来袭目标,那根本顾不上了!

尼米兹坚信,人员始终是最重要的,有人在,美国是不会缺了武器的。哪怕现在的几艘战列舰打沉了。船台上还有两艘即将下水,另外还有更加庞大的“蒙大拿级”战列舰,也在加班加点的建造,起码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美国海军,仍旧有继续战斗的力量,只要,人还在!

密苏里号。连续受创,尽管主要动力系统和主装甲、主装备都完好。并不影响其炮战,但不扑灭火焰,再继续遭到痛击,他们的麻烦会非常大!

因此,命令一来,舰长立即命令骤然减速、转向。在海面上硬生生来了个差点折断战舰腰骨的大幅度漂移,甲板甚至倾斜的都能让海浪喷溅上去了,一头转向右后方。

这一手,还真是管用!对面的齐射,大部分是朝着常速、加速向前机动的变量而预估的。并且强行加速射击后,一次设定的诸元,会持续打击三轮到五轮才重新调整,计算范围,多半是以前向、左右机动区域为目标,这一下子临阵逃脱,居然让他险之又险的躲过了下一波的大多数炮弹!

不过,仍旧有两发炮弹,抵近命中!

因为机动的关系,这两发炮弹都是在水中弹跳后击中了侧舷水线装甲,其强大的动能下,那厚厚的装甲居然很顽强的抗住了关键的穿透力,随之而来的爆炸,区区二十来公斤的炸药,还不足以让其伤筋动骨,于是,仅仅是向上飞腾的钢铁碎片和气浪,把一座双联装副炮的管子给狠狠的打坏,几名损管被掀飞到海里,非常幸运的,没有重伤!

爆炸过后,全舰上下,狠狠松了口气!好嘛,看来运气不错!若是那两发炮弹的射入角再正一点,把水线装甲撞击轰炸裂了的话,光是那剧烈的机动带来的机械挤压,和海水的冲击,就足以让其产生不可救药的裂缝,那样,结果就没法算计了。

威斯康星号战列舰,离着他们大约三公里的样子,因为转向的缘故,并非是一条平行线,而落后大约一公里的横向间隔,想要冲上来补缺,那真得需要跑几分钟。这几分钟里,全靠密苏里号自己挣命。

但在这等激烈的炮战之中,任何占据了优势的一方,首先采取的策略都是,痛打落水狗!已经被盯上了的密苏里号,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她悲催的命运!

因为并非是完整设计的缘故,衣阿华级战列舰为了保证穿过巴拿马运河,减少一座炮塔后加强防空火力,各种临时修改的结果就是,她的速度倒是提上来了,但转弯半径却要大出去不小,想要快点回过头来,那就得使劲的降速,最好降到22节左右机动,半径更小。

如此一来,就不可避免的加长了她在战斗中挨揍的时间,如果是对上其他国家的当代战列舰,或者不必担心。在超过30公里的距离上,大家都是在拼人品,中弹的可能性稀缺的要命。可谁让他们命不好,摊上了朱斌的那一堆变态玩意呢?

于是,悲剧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也就在她骤然减速并转向的短短时间里,连续打完了五轮后,重新调整射击诸元的昆仑级战列舰敏锐的发现了目标的动向变化,立即作出更新,在两艘泰山舰仍旧做保证性的原定方向持续射击的同时,仅仅在一分钟不到的功夫里,紧跟着朝新的目标,连续五轮砸过来!

这下子,麻烦大了!

第一轮走空后,第二轮中,有一发炮弹从后边狠狠的轰到了舵板外层倾斜护盾,导致变向下冲,在艉部的正下方发生爆炸,一块巨大的破片向上飞起,把舵


状态提示:第1033章 战斗!昆仑级VS衣阿华4!--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