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民国之钢铁狂潮>第834 击沉!大和舰的挽歌(一)!
起来的烟柱,心中数头草泥马狂飙,恨不能大声吼叫:“为什么一定要追着我们打!这里又不是只有一艘战舰!”

见鬼了!从头开始,对方就一直拿他下手,所有的重磅炮没落到别人的地方。全都冲着他一个人来,这还让不让人活了?太过分了!

过分?这才刚刚开始呢!

“昆仑山号”与“天山号”的联合打击根本就是“擒贼先擒王”的策略,既然“大和号”冲在最前头,个头又最大,wexe也最大,不先打他打谁?

不等小鬼子反应过来,又是一轮更加精准的齐射,这一次,又是两发命中!

一发炮很正气的窜上了舰桥。从侧面轰穿挂在三联高射炮下方的薄薄复合装甲后,又把弧形钢板打烂,顺利的钻进去切碎了内部通道和炮座后,一口气杀进后舰桥的根部,钻出一个透明窟窿来,随即爆炸摧毁半边钢铁结构,造成数十人的死伤!

另一发炮更是人品大爆发!从侧面命中前面b炮塔,高高扬起的炮管子把下方倾斜挂甲暴露在外。被当场撞烂崩飞了四五平米的一大块后,狠狠的砸在那厚达650的钢板表面!

这一次。日本人煞费苦心构建的超厚装甲终于建功了!炮的穿透性能限于角度和距离没有特别发挥,打碎了硬化层后就斜着飞,没有完全的穿透,可这还没有完呢!

炮从侧面切出一条凹陷的圆弧,防钢架被炸得稀烂,爆炸同时摧毁了那一根炮管的根部结构。导致转动不令,暂时废了!

在甲板上方横扫的钢铁风暴效果不止如此!喷溅的破片向下轰击炮座,附近的三联装高射炮被炸毁,柚木甲板敷设层被炸得七零八落,四处乱飞!

到了这时候。高柳仪三若还不明白,对方已经进入了精确攻击的节奏,那也就真不是一个合格的舰长了!

下方损管的报告更让他心里一凉,觉得异常不妙!这么下去的话,闹不好自己要吃大亏!怎么办?规避吗?似乎……来不及了!

的确来不及了!这时候的双方编队,成八字形斜向交叉,那是互相变向机动的结果,为的是能充分发挥所有主炮最大齐射数量,结果就是两列纵队的阿尔法编队反而有点吃亏,但是这没什么好办法,因为他们的总体航速,远远比不上这边三条先进战舰,抢t型阵位?门都没有!

朱斌甚至都没想过让舰队去抢占优势阵位,对他来说,从什么角度轰击其实所谓,更不需要避讳对方的数量优势,彼此交错的时候,他甚至大胆的让两艘战舰恢复正向航行,舰艏冲着对方横切的阵列,自己这边两座炮塔暂时没法齐射,但,那又怎样?

三十公里距离,除了他这边的强大技术能力,对方那些战舰拼了老命,也没有什么命中的可能!漫天满地乱飞乱炸,导致大片的海面上,沸腾的硝烟和水蒸气把视野搞得模糊不清,想要看准瞄准,几乎不可能!

三国联军的主力舰都是装备最新的雷达系统,30公里上,可以清楚的看到两个庞大的回波信号,可精度偏离……至少有七八百米!这个距离上的散布数据,日本人自己偷奸耍滑,在风平浪静的时候,以单炮塔试射,三十公里,800米!

两样加起来什么概念?也就是说,哪怕“昆仑山号”蹲在那里不动让他打,想要打中了,那都是跟守株待兔的概率差不多!看不准,测不准,当然更打不准!

美国佬也英国人也没好到哪里去,这个距离上,少于500米散布都算他们人品爆发了,所以别看打得那么凶狠壮观,其实砸出去的炮,都是听个响,炸死数的辜的海鱼罢了,起到作用?没有!

战况,仍旧是一头热,一头打击的状况,没有改变!

朱斌当然也不会傻到让他们继续接近从而改善命中率和精度,当被打急眼的阿尔法舰队开始追求逼进作战时,他毫不犹豫的命令三艘战舰发挥速度优势,在最小的半径下。来个高速大回湾,于米的爆炸之中,轻巧的一晃就改变了双方的阵位优势,重新恢复到三炮塔全部对准“大和号”的状态!

高柳仪三登时苦逼了!人家就是死抓着他不放手怎么办啊?[

其余的五艘战舰却看出便宜来!飞利浦中将毫不犹豫的下令:“请大和舰务必保持现在的位置,吸引敌舰攻击火力,我们会以最快的速度迂回到最佳的攻击方位。给敌意沉重之打击!”

怎么变阵?简单!

与“大和号”同一纵列的两艘战舰“近江号”和“乔治五世号”方向不变,但前后拉开的情况下刻意减速,形成一个松散而控制面较大的圆弧,如此一来就是用火炮渐渐的形成对朱斌三艘战舰的倾斜攻击角,现在看不出多好,但只要他继续接近,此消彼长之下,必然会撞进去!

另外三艘战舰离着比较远的另一纵列,则直接减速转向。紧跟前三艘的尾巴向内剪刀交叉,横掠之后,能够拦住对方的前方,形成第二层t型攻击阵,如此,两个分支就可以跟叉开的手指yyng去剪切对方,论怎么变向,都有足够的炮轰过去!

退一万步。即便这样还是不够,别忘了。他们的后边,还有慢吞吞前进的另外六艘β编队!还不算拥有大口径炮的战列巡洋舰!

这打算,很美好!

变阵导致攻击的炮密度陡然稀疏,朱斌却从全息屏幕上看的清清楚楚,有高空预警机在,够不到14000米以上区间的联军只能徒唤奈何。被对方从高射炮射程外从容的掌控整个战场


状态提示:第834 击沉!大和舰的挽歌(一)!--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