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民国之钢铁狂潮>第836 击沉!大和舰的挽歌(三)!
塔侧后和顶部,炮座的侧后方,基板等等,层层叠叠足尺加五,恨不能搞成一体的。

如此累赘的设计其实充分体现了其总体设计上的缺陷。远不如拥有超级智脑总体设计的优势,这却是谁都没法计较的。

总之,“大和号”用实际证明了,她拥有的防御能力超出朱斌这边的预测,于是被重点关照也就在情理之中!

攻击炮火骤然停歇,“昆仑山”两舰赫然加速往里内切,把自己逼近大和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几公里。以至于整个编队的六条主力舰,都能清晰的判断出彼此的间距,一时间,南云忠一和他的鬼畜伙伴们都惊呆了!

“这是……中国人脑袋坏掉了吗?!居然被包围的情况下还大胆的往前靠?!他们是打算测试测试我们的火炮威力?!”

将军们有点被触怒的感觉,这尼玛实在是目中人的过分了点啊!隔着远了俺们打不中你也就罢了,炮术这玩意总是有极限。超过30公里那是力有未逮,打中了才叫不正常。

可你丫的居然敢继续往里凑,那是诚心羞辱我们的设计精度不够怎么地?

南云忠一却反应很快,失声叫道:“不对!支那战舰应该是为了增强自己的打击能力!他们已经有了足够的命中率,但距离导致炮杀伤力不足,抵近射击,才有可能洞穿大和的装甲!八嘎。实在是狡猾,可恶!”

他醒悟了,其余的人也明白过来,一时间,纷纷用同情的目光看日本佬,同时心里头也不由的暗暗警惕:“这些小矮子们到底是使用了什么逆天的设计,居然中了那么多炮还安然恙,逼得对方都要抵近打击。实在令人费解啊!不行,之后一定要想办法弄清楚他们的结构,作为借鉴!”

飞利浦中将不想暴露自己的内心想法,面带欣喜的挥舞手臂:“既然中国人送上门来找死,我们成全他!命令各舰,全面开火!这可是他们自找的!”

25公里是个敏感的距离,原本几乎蒙不中的炮。会骤然获得命中率的提升,而包抄到位的各条战舰抢占足够好的位置,也能够全部主炮塔齐射开火,炮密度增加。击中的概率增加,于是一下子就扭转局势,好啊!

高柳仪三却不这么想。隔着三十公里都打得他浑身窟窿,这么看去,似乎所谓不可洞穿的装甲并不保险啊,对方的主炮威力,并不比自家的460若多少,难道说,他们也用了如此大的口径?那可大大的不妙!

已经占据了优势还往里靠,这分明是往死里整的征兆啊!可恶的家伙,太过分了!

出离愤怒的大佐先生连连吼叫,命令剩下的两座主炮全力的发射,论如何要狠狠的打击那混蛋,哪怕命中一发,也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才是敌的大炮!

“昆仑山”两舰根本不是常规的一边开火一边前进,高速运动中,根本不开炮,权当让士兵们都休息休息,然后庞大的战舰在如雨的炮落点之间灵巧的穿梭,轰隆隆的爆炸此起彼伏,却诡异的没有炸起哪怕一片烟火!

动力全开下,35节以上的航速对比最大27节的大和实在是变态了点,想接近那就接近,跑都没地儿跑!

两舰对冲交错,距离接近到25公里,前后炮塔旋转到位,再次齐射!

轰然巨响中,庞大炮管震撼,近三倍音速下的可怕炮以近乎笔直的道横掠海面,凶狠的轰进“大和号”的舰体之内!

这一次,没有任何意外,命中的炮全部体现了出来超越时空的制造水平和材料强度!

三发炮,命中大和!一发从舯部水线装甲的上方轻松撕开装甲舰体砸进去,自然下落的弧度道下,把25后的二层甲板给打出来个透明窟窿,然后顺利的贯穿下边230的水平装甲带,又继续往下穿击,砸破一一层隔板,直接砸进层层保护下的主舱室内!

一口气摧枯拉朽搞出来弧形的窟窿,所过之处,狂飙的激波撕碎了遇到的一切脆弱的物体,不管是人还是其他什么东西,而最终落下的炮爆发,万幸是一颗公斤装药的标准穿甲,但仍旧把宽阔的舱室轻而易举的便成了死亡空间,紧挨着的几间屋子全部轰碎,里面一百多号舰员同时完蛋不说。糟糕的是,这里正是舰桥的底部,向上的通道敞开,被奔腾的烟火一口气冲出去老远,沿路席卷,逮着什么烧什么,霎时间造成损失以计数!

一座电梯被轰烂。一条主管线被损毁,通信设施和电力受到极大的影响,并在迅速的恶化递增![

同时,另一发炮从水线打穿了装甲的舰艏部位,顺利的横穿三道隔舱后轰然爆炸,撕开一个硕大的口子。咕嘟嘟的往里灌水!

第三颗炮十分好运的命中了舰桥本身,近乎垂直的道便是外挂装甲也起不到半点作用,仅仅是碰掉了风帽,就被可怕的激波冲碎崩飞,头在硬化装甲表面狠狠挤压破碎了被冒,超硬质合金头狠狠钻进去,可怕的爆炸力量轰隆一下子。从中间差点把舰桥撕成两半!

这是一发二型高爆!相当于一百多公斤的炸药威力,把四分之一的庞大钢铁舰桥硬生生轰碎了,挖出一个直径七八米的缺口,连同后面的楼梯一块儿炸得稀烂,两三百人当场完蛋,便是上面的昼战指挥室在内的整个舰桥内成员,不被近在咫尺的爆炸震得七窍流血,头昏脑胀!

从上到下所有的防玻璃全部破裂乃至爆碎!扭曲的钢铁足有数百吨被生生撕扯下来。破片如同炮一样的肆意狂奔横扫,把侧面的烟囱表面狠


状态提示:第836 击沉!大和舰的挽歌(三)!--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