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民国之钢铁狂潮>第933 突袭珍珠港(十三)冲阵

“是中国人的精英部队!”

史密斯少将不用想就直接判断出来,一愣神之后,抓起电话冲着炮兵团大声吼道:“开炮!全部炮火。立即给我狠狠的打!”

那都不说进行校射了,这活儿之前都干过许多次,滩头阵地的主要攻击区域,都早早划定,标好了射击诸元。

光靠他第二师的炮兵是不可能覆盖过来那边总数一百平方公里土地的,直接开火肯定会打偏一大半,剩下的能不能命中还两说,但史密斯实在没有别的选择了,山脚下的情形已经不可控!

十几条气垫登陆艇,运输着一百多号重型摩托车,他们从滚滚浓烟窜出来的时候,就拉开了超过十公里宽度的阵势,可想而知,一公里内撑死也就是十个八个人,还各自拉的很开,不要说一个炮团,你就是一堆大炮齐齐开火也没法造成多大的伤亡。

如果能有远洋舰队的火力支援舰那种变态,一次发射二百条火箭弹地毯式轰炸的话,还有点可能,但美军有么?所以,只能出此下策!

史密斯不是胡言乱语,隔着那么老远,勉强能够看清在起伏的山脚丘陵之间,崩塌断裂燃烧的密林缝隙,凌乱的炮弹坑周围,反衬着的那一个个灵巧的身影,实在给他一种心惊肉跳的恐怖感觉!

换做是旁人,真正看清了这些摩托车的模样,恐怕也会跟他一样的选择!

这不是单纯的摩托化步兵,每一辆摩托的长度都有常规的一倍半大小,那轮胎甚至比福特轿车的还粗,车体起码有二百公斤份量,发动机的出力甚至还超过!以至于在平坦路面,这些家伙可以轻松跑到200公里以上时速,山地之上照样跑出一百公里以上,极其惊人的机械结构,由特斯拉和朱斌联手设计调教的整车xing能,绝对是划时代的。

光是车子基本xing能还在其次,关键,是车体的前后周围关键部位,赫然都是一层能抗住步枪子弹穿射的装甲层,还非常符合空气动力学标准,哪怕前面如鹰嘴一般突出的流线型尖锥,都具有最小的风档系数,甚至中部和后部向外展开的金属板还有一定的气动升力作用……这尼玛妥妥的是吧设计战斗机的理念给加了进去,必要时,这家伙可以加速短距离滑翔甚至飞起来!

除去车体,车大灯的部位并列两ting重机枪,车后座向前隆起并牢牢护住骑手腰背的流线型穹窿之中,左右分别是40榴弹发射器以及火箭筒!支撑体内侧就是垂直的供弹器!

此外,在车把的正中央,另有一个短管的火焰**装置,其余部分,还有更多的装备设施。

可以说,这玩意加上翅膀就像一架短小精悍的战斗机,两辆并行就像是装甲车,一辆跑起来如同古代的重型骑兵,一百多个这玩意从正面冲进阵地,不用想也知道究竟会发生多么恐怖的后果!

史密斯少将是暂时没有看清楚详情,不过他第一眼的干瘦,就从那诡异邪恶的外形上直觉的感受到一种危险,也不去考虑自己在前沿阵地部署了整整两个步兵团的人马,嗷嗷的吆喝开火!

这得庆幸他一直没有调动炮兵,此时一声令下,准备多时的整个炮兵团48门大炮齐齐发出猛烈的轰鸣,36发105高爆榴弹一起腾空,居高临下的从半山腰隐蔽阵地中,跨越前方阻挡视线的山岭轰隆隆的砸向滩头!

一旦开火,再好的伪装也没什么用了,那鲜明的红外信号源,和沸腾起来的炮口烟雾连绵蒸腾,都清晰无比的落入上空无人侦查机的设备之中,立即传送到舰队指挥中心。

欧阳格一看那密密匝匝的分散阵型,不由微微一笑:“美国人应该是得了日本的真传,居然把炮阵地排的如此分散,看来是怕被我们一锅端啊!”

整个瓦胡岛的卫星地图、低空航空地图和以前多年来积累下来的侦查详图,从美军内部偷来的军用地图等等汇聚起来,形成细致到如照片一般的三维立体拟真影像,可以描绘出每一座山、每一片树林和每一条沟,甚至每一个小丘陵的存在,这真正做到了知己知彼。

每一座开火的炮阵地,背后都有山体或者原始森林遮掩视线,高空难见,周围道路闭塞隐秘,常人难以进入,上空有新鲜的植物加上伪装网遮护,不钻进去,想要看到他们那是极难!

如此布置,绝非多年没打过仗的美国人所能想到,反而是吃了多次亏的日本人,对怎么藏匿,怎么钻山挖洞很有心得,估计是言传身教了。

不过这一切都是没有用,只要暴lu出来,结果就是注定的。欧阳格眼睛微微一眯,命令空军:“执行‘飓风行动’第二阶段!”

远在后方的两艘航母上,两个攻击机编队应声次序起飞,各自挂满了各种弹药武器,蜂拥扑向卡厄奈岭的上空!

隆隆的炮弹在珍珠港前方滩头爆炸!其中绝大部分砸在靠近前海的区域,那里本来已经被战列舰轰的七零八落,现在不过是锦上添花。

其余小部分,则落在伊娃海滩的西侧,那里也是另外的重要登陆点,不过对于一个第二师来说,他们的炮兵数量显然不太够,砸下来的爆炸点稀稀拉拉,不成规模。

仅有极少数零碎炮弹,紧追着摩托骑士的尾巴砸落,轰隆隆爆炸掀起的气浪火光,差一点就能把几个人圈进去,但也就是那么几秒钟,一闪而过后,一个个狂奔的身影一点没伤损的继续朝前,狂飙突进!

太快了!他们的速度绝对赶得上美国轿车在公路


状态提示:第933 突袭珍珠港(十三)冲阵--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