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民国之钢铁狂潮>第958 狗运司令VS尼米兹(五)
战斗机这么玩,那就真是不要命了!稍微不注意,就可能失控,或者尾旋,或者发动机熄火,或者机体崩解,或者飞行员大脑充血过度直接挂掉……种种危险都存在,成功率?那只有天知道!

王文达对此一点紧张情绪都不带有的,仅仅是轻微的惊讶。便大笑起来:“我道是什么绝招呢,却原来学小鬼子的神风突击啊!想要破老子的金身,门都没有!全体都有,给老子可劲儿的轰!”

不用他吩咐,各舰的炮火早都准备就绪,开火命令一下,轻巡舰的“铁幕”火箭拦截系统首先爆发!两座火箭巢以最大仰角“嗤嗤嗤”的全数pēn_shè一空,密密匝匝的制导火箭弹咆哮着冲上高空,在大约五千米高度上形成一片两列四层交错排布的阻拦网格,就在先头二十多架战机扑到近前的时候。在智能火控系统的统一操作下。按照高度争先恐后的炸开!

“轰!咔!”

湛蓝的天空中顿时呈现一片宽达数百米、长达三公里的爆炸带!其中有数以万计的预制破片和钢珠弹头以每秒钟数千米的高速尽情的狂飙飞射!每一发火箭弹笼盖的空域多大100米。那俯冲的战机就好似一头撞进钢铁火焰爆发的云层之中,哪怕有着厚厚的装甲,薄弱的座舱和上部机身却扛不住多少,霎时间一阵冰雹敲打铁皮的密集爆响中。至少十五六架战机被轰成筛子一样,燃起大火拖着滚滚浓烟,尖叫着撞向海面!

紧跟着,各舰的双联装高平两用炮齐齐开火!这种射高超过1万米的优秀家伙,原本是美国人开发的海军利器,而今用到了他们自己头上,杀伤效果一样的犀利不说,改进型的射程、射速和爆炸威力还犹有过之!

无论是“泰山级”战列舰,还是轻巡舰、驱逐舰。本身都是按照朱斌的个人要求,搞得跟炮塔丛林一般,十几艘舰艇彼此交错一起开火,同时形成两道朝天怒放的焰火带!

那向上盛开的五彩火焰,从狭长的战舰一两百米长、几十米宽的身躯发射。却在几千米高空上扩大到足足数千米长、宽达千米的爆炸带!夹在其中的彩色烟火哪怕是大白天看上去也分外带感!

外人看去是美景,俯冲的美军战机看来,那就是地狱!

清一色的无线近炸引信炮弹,在智能火控操作下,完全是定点狙击的模式,两座炮塔四炮齐发对准一个目标的剿杀打击下,几乎没有一个能幸免于难的!短短的两三千米空域变幻,美军战机一气损失了三十来架,爆炸形成的碎片暴雨一样呼啦啦的当空散落出十几平方公里!

作为首要攻击目标的两艘战列舰头顶,顿时天花灿烂,全速发射的副炮、76高射炮每一秒钟都喷吐出接连不断的弹丸,弥漫的硝烟将舰体整个包裹起来,随着奔驰在海面上的雄姿,拉出一道长达一公里的烟尘带!

五千米!

美军机群骤然变了行动策略,密密匝匝垂直冲击的队形忽然爆开,跟天女散花似的各自朝着外侧努力的偏转,以近乎扭断战机龙骨的力量硬生生的从爆炸带中偏离脱出,从七十度以上的俯冲角变为五六十度的样子,以大半径的回转倾斜轨迹彼此交错,形成直径数公里的超级大螺旋,围绕着两艘战列舰为中心形成一股庞大的龙卷风姿态!

这一下,登时让过了超过六成的预判炮弹,运转速度跟不上的炮塔想要做那么大的角度调整可不是十秒八秒的事儿。

不过美军战机也没有多么轻松,整个机群之中,起码有七八架因为动作太大,导致机体的严重损伤,或者飞行员失去了知觉,吱吱嘎嘎的呻吟中,战机当空解体,歪歪斜斜跟石头一样的自由落体运动,砸向海面!

但大多数终究是成功了!他们猛地摆脱战列舰的暴雨般对空炮火,偷得短暂以秒计算的时间,沿着螺旋轨迹保持稳定的俯冲高速,一个个飞行员使出吃奶的力气,嗷嗷的大叫着,用折断操纵杆的力气控制住机头,在连续三五个大圈子兜下来时,终于迫近到千米上下的高度,嵌入到两列舰艇编队中间的空阔地带,随即再次一哄而散,各自朝着预定的攻击目标全力扑击!

这一连串的变化动作,足以让经验最丰富的指挥官头晕目眩,反应不及!

经验丰富如王文达,也是头一回见空军的小子们能够玩出如此的花样。竟然以如此古怪的、搏命的手段硬生生的突破,进入舰队对空打击阵列的中心寻求战机,不得不说,极富想象力!

他却是忘了。美国人,那是现代飞机发明的国度,也是当今世界飞机研究最发达、制造数量最大、更新速度最快的国家。数十家大大小小的飞机公司,数以十万计的从业人员,每天都在不断的制造出越来越快的各种飞机,论创造力,哪怕是开金手指的朱斌,也不过是比人家好了那么一星半点。

同样的,在天上飞了四十年的美国人,又怎么会不搞一些先进的空战技?

不错。暂时人家是落后了。可还没到一点还手之力都没有的地步!今天。明显是一股新的力量,一种新的战术被应用起来,对强大到令人绝望的中国海军的铁桶阵,发起别开生面的突破攻击!

竟然让五六十架敌机给突了进来!王文达稍微一点轻敌就给人抓住了机会。一愣神之后,登时暴怒:“我擦!美国鬼子有两下子啊!这是打算让老子的炮火相互对射了,来个两败俱伤吗?”

可不么?他指挥的两列纵队围攻战术,此


状态提示:第958 狗运司令VS尼米兹(五)--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