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绛色大宋>第二九六节 粮食放大器

蓝海的消息来自畲族雷姓一支,雷姓这一支因为有雷岙不断的往返大夷州与福州水师驻地,早已经过去了一千多户。这一千多户预测可以管至少三万亩盐田,收益也不会低于百万担盐的盐田收入。

依每担盐不会少于一千钱来算,这便是每户可得毛利百万钱。

一户百万钱,依每户五个人来说,每人每年二十万钱。依当时的米价,二千钱一担米,这就是一百担米的收入。这个收入放在临安府都是中等收入了。

蓝海也想要,所以他愿意带人去和大夷州的土人友好的用刀来谈谈人生。

就算他得到的盐不卖,拉回来自已族人分也行。

依朝廷的盐法,一引盐是一百一十六斤半,朝廷就要先收六贯钱的盐税,然后盐商再卖的话,这一担盐至少要十贯钱。

而且官盐还会掺沙子。

私盐贩子也不是纯粹的好人,他们卖八贯、六贯。

蓝海要吃一千个钱一担的盐,不愿意吃八贯的净盐,更不愿意吃十贯还掺沙子的盐。

钱皓桁非但不傻,而且脑袋相当的灵活。

瞬间,他脑海之中绘出一副图。

韩绛这个混帐东西肯定又在玩花样,大夷州也就是流求,种甘蔗?

甘蔗这东西钱皓桁懂,至少要一年的成熟期,而琼崖有人用一年半。种的时间相对长一点出的糖就更多一些。

而且甘蔗比普通的庄稼更难打理,跑到那么远去种甘蔗?

大小黑沟不是说着玩的,不知道有多少船沉在那里,大夷州真的值得去吗?

所以,肯定有什么古怪。

事实上,叶家与郑家就是来租港口仓位的,除了麻布与日用品换木料之外,他们还有三个生意想作。

头一个是果脯生意,第二个咸鱼干生意,最后一个是真正想尝试种甘蔗。

蓝海则不同,他就是简单直接,过去砍人,然后得到地盘然后搞盐。再按砍人的次数、人数直接和韩绛换钱。

刘仙伦在夷南城执行的政策他喜欢。

你服气,咱们就给你钱、粮、布,你干活挣钱。你不服气,就用刀砍到你服。

但,水师的兵马不可能过去太多,遇到大规模的土人下山,只能据寨而守。蓝海相信,自已的族人带着刀过去,咱们不用守,直接反杀回去,遇到不服的全部砍翻。

钱皓桁越发的感觉这事古怪了。

沉思之后,钱皓桁说道:“这样吧,十六那天我儿出嫁,我亲自把口信带回去。还有,租码头仓库之事,眼下并没有正式对外宣布,我写个条子,给你们留两间,若想再要更多,依规矩等那什么,正式招标。”

招标这个词还是钱皓桁从韩绛那里学到了。

再说是好官,这点人情钱皓桁还是懂的,也不会死板到真正铁面无情。

钱皓桁的回答也算让来客满意。

蓝海留下了自已带来的礼物,乐呵呵的走了,府衙外的官吏见到蓝海都下意识的躲了一下,在泉州的许多官吏眼中,蓝海属于脑袋不正常的那一类人。

钱皓桁送走了客人,虽然马上要回临安去,可他还是先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回去。

信中没提今日之事,只是问了一下婚礼的事宜,特意提了一句,韩绛回到临安在忙什么。

韩绛在干什么。

这家伙已经爽歪了。

临安城白玉坊门前,一个特制的煤炉上正在烧着一个铁球。

这铁球可是好东西。

为了研究韩绛所说的海盐制碱术,施子彦的弟子们与钱家的工匠联手研究这东西,一只壁厚达到一寸的铁胆,这东西虽然是一个失败的产物,对于海盐制碱不太合适,却被韩绛给发现了。

韩绛往铁球里加了米,还有糖。

然后放在炉子上烧。

这东西已经烧了有小半时辰了,因为胆壁实在太厚,想烧透是需要花点时间的。

终于,为了防止炸胆,工匠用制作的一个铁哨吹响了,这是压力过大会顶开钢片,铁哨就会吹响。

四名家丁用架子将铁球抬到一旁,然后用将麻布铺在四周足足三十步见方的地上。

穿着麻布衣的韩绛手里拿着一根木棍,木棍上还系着红绸呢。

“所有的小家伙们,准备了。”

周边,好几百个小孩子没几个敢靠近,反而躲的远远的。别说是小孩子,就是大人也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

换了男装由四个婢女护着的钱歆瑶躲在远处观察着。

因为大婚在既,依礼她是不能见韩绛的。

韩绛手拿着木棍高高举起,用力的砸下去,正好砸在把手上,却听一声巨响。

大半的小孩子吓的掉头就跑,少半捂着脑袋爬在了地上,有几个吓的直接就呆住了。就是大人们,也吓的不由后退几步。

这时,只见那盖子弹开,无数雪白的东西冲天而起,如同下雪一样落在早就铺发的麻布上。

韩绛大笑着张着手臂,有几料落在手中。

韩绛放在嘴里咬了咬,笑的极是开心:“小家伙们,来抢好吃的了。”

抢?

不存在的。

虽然是穷人家的孩子,却是守规矩的,更何况钱家派的老师已经给这些孩子上了两个月的课,有好多小孩子都会背三字经了。

排队,个子小的排前面,男孩子一队,女孩子一队。

因为人数多,所以每个只能分一把。

懂事的孩子会拿回去给家里长辈尝尝,或是给年龄大些没参与排队的兄姐分点。

不得不承认


状态提示:第二九六节 粮食放大器--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