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仙侠修真>狱城>第六十三章沈亦谦

目标明确,方向正确的方硕走的是索然无味,不知道是不是离国都越来越近,已经很少能见到土匪出没,或者是遇到流民。即使是一些比较小的地方,也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穿金戴银,腰间作响的人,而且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多,靠着这些人或者的人也越来越多。

一段旅途之后,方硕见到了一个长长的队伍,可目光所及,却没有任何城镇可见。

不得已,方硕只能是排在队伍的尾端,一点点的向前移动。

出现在方硕眼前的是一座桥,而且一眼望不到边儿,岸边站着一队人马,各个腰间挎刀,可穿的衣服却不像是管家的人。满脸横肉,态度傲慢。附近还有几队人手游离,虽然有段距离,可是眼睛始终盯着这里。

每一个通过之人都扔下两枚铜钱,作为过路之用。方硕也只能入乡随俗。

上了桥,方硕准备好好的看上一番,毕竟是花了两个铜钱才上来的。

桥身由石板打造,可能是经历的风雨太多,能见到一些长短不一的缝隙,栏杆上可见各式各样的雕刻,雕刻之精美,堪比方硕之前在门城所见。越向前走,整个桥面越来越窄,最窄处,约可同时通过四至五人。下方是桥墩数十余座。站在桥中间,方硕抬头四顾,景色宜人。

第一次见到此等美景的方硕,全身心的投入了进去。微风吹拂,发丝轻扬,暂时吹走了方硕所有的烦恼和内心的困惑。浩瀚,包容,是方硕所能感受到的,闭眼倾听,耳边还能传来河水拍打桥墩的声音,不清脆,不沉闷,却经久不衰。

旁边路人见此情形,偶尔会有会心一笑,哪个第一次见此情景的人,大抵都会如此。

许久之后,方硕慢慢的回神,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很多,之前的所见所想,虽然还萦绕于心,却也不再困惑于脑,只待时机到来,困惑自解。

眼见一个文文静静的青年人,应该与自己年龄相仿,方硕上去搭话,询问这过桥一事。

年轻人也是个好说话的人,对于唐突而来的方硕并没有反感,再加上所问之事也是人尽皆知的事情,就慢慢讲起其中原委,也算是这段桥路找了个伴儿。

此河名为拦路河。武国在最初征伐天下的时候,曾经被这河拦住去路,而且,为了渡河也损失了巨大,建国之后,为了祭奠当初英勇奋战之人,同时不忘征战之苦,建国之难,还能方便百姓来往同行,特意建造此桥,并且命名为拦路桥。

最开始的时候,来往通行确实不收费用。不过后来,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出现了这么一帮人,世世代代的在此收钱,具体的时间已经无从考证。也不是没有官府出面解决,只是这些人实在是油滑,每逢出兵剿灭的时候,这些人就闻风而逃。久而久之也就一直如此。这期间不是没有好汉号召大家一起反抗,可是每一次都没能成功,而且事后之血腥也远远超出了大家的想象。也有传言是这附近的土匪,只是老巢一直不曾被人发现。

好在,这帮人心不算太黑,也是绝大多数往返之人所能承受,百姓也就习惯成自然。最后,年轻人还告诉方硕,在桥的另一端也有一伙人,同样是两个铜钱,要不然不能上岸。

表面上不动声色的方硕,心里却骂开了花,这还不黑么?那门城才一个铜钱,就这么个破桥居然要两个,而且还两头收钱,真是没有比这再黑的了。难怪这一路都没遇到土匪,打家劫舍哪有这来的快啊,还旱涝保收,不愁没有生意。

两人这一段路也是聊的非常开心。谈吐不俗,举止有度的年轻人,让从没读过书的方硕非常的羡慕。早就看出方硕不曾读过私塾的年轻人也没有升起轻视之心,毕竟自己熟读圣贤之书,又有先生教会常伴耳旁,早就抹掉了那些陋习。

一方迁就,一方礼貌,就这样两人聊的非常开始,即使是下了桥,仍是没有要分开的意思。

这期间,方硕得知对方从小就饱读诗书,而且还有功名在身,更是羡慕不已。实在是忍不住心中的好奇,想要去年轻人读过的私塾看一看,这私塾究竟有何玄妙。

年轻人也不介意,指出了自己要去的方向。虽然与国都的方向偏差有些大,可方硕仍是决定去开开眼界。

对于方硕的想法,年轻人没有拒绝,两人结伴而回。

年轻人名叫沈亦谦,是那座名叫青石的小城的世家,先生曾教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本就向往外面世界的沈亦谦就就此机会从家族哪了些钱财,外出游历。本来身边是有一两名随从,不过沈亦谦不同意,说是有了随从自己的收获就会大打折扣。无奈,家族只能与其约定,最远可至门城,在那之后,必须返回青石城。而且也当面写了封书信先送往门城,以防万一。

虽然远游的不够尽兴,可也是收获颇丰。

差点成为门城姑爷的方硕可算是找到了自己擅长的,两人就交流起来在门城的所见所闻。期间得知方硕见过大名鼎鼎的白公子,着实让沈亦谦羡慕不已。等方硕说了那场可笑的打斗之后,沈亦谦更是连连叹气,说是若能见上一次,这趟原有也就算勉强圆满了。当方硕提及没能在翠云阁吃上一顿便饭的时候,沈亦谦笑着说,曾经的久负盛名也可能会名不副实,让方硕放宽心,如果什么时候发达了,再去尝尝也不迟。最起码那时候一二楼还是上的去的。

方硕也说了些自己经历过的事情。沈亦谦对于门城之外非


状态提示:第六十三章沈亦谦--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