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奔驰进城,看见街道上到处都是准备出城的百姓,脸色阴沉。
“你们回王府,去见夫人,把家当收拾好,等本王的消息!”吴三桂勒住马缰,吩咐属下一句。
“奴才领命!”为首的家丁抱拳行礼,然后扯动马缰,往王府而去。
吴三桂则催动马匹,直奔洪承畴的府邸。
现在吴三桂脑中一团乱麻,乾军的追兵正逼近沈阳,从医巫闾山绕道过来的五万乾军,也到了辽河套,很快就会渡过辽河,杀到盛京城下。
这盛京肯定是守不住,吴三桂不知自己该往哪里逃。
洪承畴是吴三桂的老上级,也是吴三桂眼中的聪明人,他只能来找洪承畴商量,问问路在何方。
这时吴三桂一路奔驰到洪承畴的府前,发现府里正在收拾行装,门外停了上百辆大车,才知道洪承畴也捞了不少。
看样子洪承畴并不打算坚守盛京,不过这也可以理解,清军大败,坚守盛京乃是死路一条,最后只能像公孙瓒一样把自己逼死。
洪承畴既然准备撤离盛京,想必是已经想好了出路。
“长伯!”
吴三桂听见声音,扭头望去,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杵着拐杖走了出来。
“洪阁老!”吴三桂有些吃惊,一个多月没见,洪承畴仿佛苍老了十岁,居然都要拄拐了。
洪承畴从府邸出来,看见吴三桂,脸上露出一丝喜色,“长伯,你回来就好!你带回多少兵马?”
吴三桂翻身下马,叹气道:“过河时还有三万,现在只剩三千了!”
吴三桂扶着洪承畴,痛心疾首道:“阁老,满清大势已去,一路上我的人马,成建制的叛逃,只剩一些老兄弟和家丁跟我回到了盛京。”
听说只带回来三千人,洪承畴目光有些暗淡,知道无力回天了。
两人一阵沉默,而就在这时,皇宫方向传来一阵“咚咚咚”的钟响。
洪承畴听见钟声,精神一振,“皇上召集百官议事,我们立刻去皇宫面圣。”
吴三桂本来要询问,洪承畴接下来该怎么办,见此只能陪着洪承畴先去皇宫。
满清皇宫内,太监和宫女乱做一团,福临让人敲响了钟声,可是半响都没有人过来拜见。
想着大清国马上就要灭亡,而自己却没当过一天真正的皇帝,福临不禁痛哭流涕,“母后,大清真的完了吗?”
布木布泰面如冰霜,训斥道:“儿子,你是大清的皇帝,怎么可以哭泣,拿出皇帝的样子来,不要让人笑话!”
福临却无法镇定,“母后,大臣们都跑了,还会有谁过来?有谁笑话?”
就在这时,殿外一阵喧哗,洪承畴和吴三桂等人到了。
太监连滚带爬的进来禀报,布木布泰感叹洪承畴有情有义,她的牺牲都是值得的。
“皇上!”布木布泰坐着,沉声对福临道:“洪学士他们来了,坐下!”
来的不只是洪承畴和吴三桂,还有鳌拜和耿仲明等人,他们别无选择,投降多半也没好下场,只能抱团取暖。
“奴才拜见皇上、太后!”洪承畴等人进殿,匆匆行礼。
“洪学士,诸位卿家免礼吧!”布木布泰忙抬手示意,“诸位来了,我孤儿寡母就有依靠了。”
吴三桂等人见此,也就懒得行礼了,站在了大殿两侧。
洪承畴吃力的站起来,然后直接说道:“太后!皇上!摄政王败了,大清精锐尽丧,现在两路乾军正逼近盛京,奴才请太后和皇上,立刻随奴才离开盛京,暂避乾军兵锋!”
福临闻语,痛苦道:“洪学士,大清真完了吗?”
洪承畴安慰道:“只要皇上在大清就还在!”
布木布泰沉声道:“洪学士,盛京真的无法坚守了吗?”
洪承畴叹息一声,“乾军马上就要兵临城下,一旦乾军围城,便只有玉石俱焚一途了!”
“那洪学士以为我们孤儿寡母,还能去哪里?”布木布泰失落问道。
洪承畴道:“太后,去赫图阿拉,奴才早前已经往那里运送了一批物资和器械。那里群山环绕,易守难攻,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洪承畴对于乾清大战,本质上是持悲观的态度。
因此在为前线筹备物资时,他也悄悄向满人的老巢送了一批粮食和军资,以防万一战败,还能退进大山打游击。
为此他还连夜拜读了高欢的《游击战》等书籍,以备不时之需。
历代中原王朝,很少对关外进行有效统治,明朝时虽设立奴儿干都司,但实际控制之地,也只有辽河平原和辽东而已。
钻山对于清廷而言,似乎成了最后的选择。
洪承畴急声道:“太后,皇上,现在百姓都在往赫图阿拉撤退,乾军的追兵马上就要杀到盛京,再不走就迟了!”
布木布泰闻语,替福临做了决定,“既然如此,那一切都请洪学士做主了!”
众人匆匆商议后,便立刻组织撤离,趁着乾军还没杀到,将盛京城和皇宫内的物资,全部装车转移。
自辽事起,清军劫掠中原,抢了大笔的金银,满清的国库虽然没多少钱,可八旗贵族其实都比较富裕。
此时,盛京北门大开,洪承畴护送着顺治和布木布泰,押着四五百辆大车,浩浩荡荡向赫图阿拉前进。
队伍中,吴三桂神情阴沉的跟在后面,耿仲明忽然打马上前,与他并行,“平西王,你觉得撤往赫图阿拉靠谱吗?”
吴三桂沉着脸,“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