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傲世天骄>第三六二章 管杀管埋

第三六二章管杀管埋

从过年到清明,孟加拉国一直不停的以骚扰的方式与印度作战,印度人在恒河的一次惨剧已经把人气全部打掉,据他们自己称,一些名声极大的苦行僧、学者、行者,在这次惨案中丧生。本来印度教想组织起教会护教军与孟国人决一死战,消息刚一出来,西亚和北非的穆斯林国家全部声明,如果印度教对孟加拉国进攻,那全球的穆斯林将会团结起来,支持同样是穆斯林的孟加拉国。

印度政府打又无法打,谈也无法淡,求人调解也无计无施,甚至全国投降对方也不接受,只是一个劲的杀人偿命,真不知道现在到底是印度人杀孟国人多还是孟国人杀印度人多。

到了三月份,天气回阳,印度境内的瘟疫如约而至,孟加拉国人全部退回国内,不需要他们再杀,瘟疫每天杀死的印度人不比他们杀得少。

瘟疫向两边漫延,陈维政对杜扎说,把人退到雅鲁藏布江的东面,让西面成为疫区,从新明国送去大量药品和消毒物品,让孟加拉国人再一次感动得热泪盈眶,五体投地,三呼万岁。首先进入疫区的是红十字会,要说这些人还真的不敢死,所谓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但是他们的一腔热血迎头碰到的是一盆冷水,杜扎拒绝了他们的进入,杜扎认为这些人,真正的目的是想找麻醉弹。红十字会在全世界招集志愿者,对印度东部和中部露天的尸体进行掩埋,清理环境,从源头上去除瘟疫,很可惜,没有人愿意去!

印度人开始逃亡,逃亡的方向居然是他们曾经的死敌巴基斯坦和中国,曾经的四战之地克什米尔地区成了印度人的聚集地,更多的东部和中部印度人向德干高原的南部蜂拥。他们把瘟疫带进了克什米尔,也带进了南部地区。

巴基斯坦大怒,把进入克什米尔地区的数百万印度人全部枪杀,并全部焚烧深埋。在边境外十公里设置禁区,凡印度人进入该区一率枪击,防化部队开开始巡逻。

中国的边防部队早就换上了防化服,对所有的印度人如临大敌,严加防范。

自然的力量远胜人类的战争,从瘟疫开始漫延到今天已经十天,已经有数千万的印度人死于非命,一旦漫延到南部,印度人只能往海里跳。

印度人开始向国际社会求助,国际社会都摇摇头,十亿人口的国家,多少援助都是杯水车薪。好钢用在刀刃上,放在印度现在这么一个破落户身上,一点回报都没有。

瘟疫在漫延,也许这个文明古国要遭天收!

随着唐威的一声令下,一千五百架客运空中吉普分别把石雄的特战师一团和二团送到越第3军西原兵团驻扎的灵感和越第4军九龙兵团驻扎的香溪,洛洛的特种旅送往荣市,那里是越南装甲车集群的驻扎区。时间是夜里十一点,降落地点早就已经侦察确定,距离目的地近,又不能对对方有所惊吓。

陈维政在直升飞机升空时,就已经来到河静省,在三千米的高空,通过屏幕观看战斗的开始。

特战师一团集结的速度最快,集结完毕,组成编队直奔灵感的第3军西原兵团驻地。特战二团并不集结,而是以各连为单位,直接扑向香溪第4军九龙兵团驻地。最后到达的是洛洛的特种旅,他降落的地点是荣市南部距离装甲车集群三公里外的一处山地。

荣市是越南北中部的重要工商业城市及经济文化中心,义安省的梳。在蓝江下游北岸。人口约43万。木材集散中心。有木材加工、磷肥、制糖、碾米、榨油和电厂等。郊区盛产水稻。交通枢纽。市东南蓝江口的边水为外港。郊区有航空站。

装甲车集群占地面积太大,因此驻地在蓝江下游南岸,也是为了方便一旦新明国动手,装甲车集群不用排队过桥,就可以直接参战。

由于对手装甲车集群占地面积太大,洛洛特种旅必须绕过几个村庄,而且还不能惊醒老百姓,洛洛知道,最吵不醒的人是麻醉后的人,一个村庄两个麻醉弹,全体人员提前戴上小面具。

除了部分先头部队接近装甲车集群,留下一个连处理麻醉后的村民,最好的敌人是死人。

十二点整,三支队伍同时引发了麻醉弹,第3军西原兵团和第4军九龙兵团都是下辖三个师的主力兵团,并配备有空军直升机旅、炮兵旅、高炮防空旅、装甲师、步兵师及山地师等完整的多功能部队。每个军总人数超过五万人。

特战一团、二团每个团两千二百人,洛洛的特种旅三千人,把麻醉弹放出并确定驻地里的人全部陷入沉睡之后,工作就基本完成,随之而来的是一千五百架客运空中吉普,先将一万二千人的东方集团军第二师送到越第3军驻地,再把一万二千人的第三师送到越第4军驻地,用龙山2017将石头弹打入沉睡中的越军太阳穴,很快,十万越军就已经全部收拾,为了避免印度式的瘟疫漫延,每个军挖了三个大坑才勉强埋了下去。

在装甲车集团五千技术兵降落到荣山越装甲车集群时,洛洛特种旅已经把沉睡中的越南人装甲兵全部收拾,连官带兵,不过一万多人,还不够洛洛特种旅的人杀过瘾。洛洛没有掩埋尸体的习惯,把越装甲车集群官兵用汽车,全部拉到蓝江边,连同一并处死的沿途村民,扔下蓝江,降落到荣山越装甲车集群的新明国装甲车集团五千装甲兵,连夜对越军的t-34型、t-54/-55型、t-62型、pt-59型坦克及pt-76型、p


状态提示:第三六二章 管杀管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