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国潮1980>第550章 淡季不淡

第550章淡季不淡

事实证明,宁卫民为了杜绝浪费和偷拿现象所做的尝试,取得了全面的成功。

连他自己都没想到,这些办法一经实施,效果居然是那么的好。

不但立竿见影的真把成本降下来了,基层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甚至还有让人意想不到的惊喜——在淡季居提升了饭庄营业额。

是的,无论是后厨还是餐厅的妙招,市场都很买账。

实际的销售情况简直好极了。

比方说后厨用每天剩下的余料制作出的包子,被点心店正式定名为“百味鲜”。

就因为个头儿大,馅料几乎都是山珍海味,而且价格低廉,一个只买两毛五分钱。

一经推出就成供不应求之势,完全成了点心店的拳头产品。

为了照顾到更多的客人,点心店甚至不得不执行一人限购四个包子的规矩。

还别看每天店里多了也就能提供五六百个,少了也就能做二三百个的包子,顶天不过增加个百八十块的利润。

但这事儿是不能这么简单计算的。

要知道,吃过这“百味鲜”包子的人都觉得好、觉得值,实在太挣口碑,太赚名气了。

这玩意起的作用,基本上可以跟网络时代购物网站推出低价秒杀的产品效果差不多。

那是天天引得附近的居民来排大队啊。

什么是最好的广告?

这就是最好的广告啊。

那是越排人越多,人气越旺,每天都有新顾客加入到队伍当中,客流量赚大了去了。

真没排上包子的人,总不可能空手回去吧?怎么也得买点别的。

那上百年的老面馒头,和独有的满族风味小吃,一样不会让人失望。

于是点心店就这样顺势扩大了群众基础,铁粉越来越多。

如今面食的日销售额超过“丰泽园”久矣。

豌豆黄、打面仓、艾窝窝、芸豆卷之类的日销量,比起“南来顺”也不落下风。

已经隐隐坐实“京城第一面点”的头衔了。

不用说啊,老百姓见买卖这么火,东西又确实好吃不贵。

以此类推,爱屋及乌,便很容易产生一种错觉,认为点心店一切东西都是物美价廉的。

这样一来,那下脚料的丸子自然也获得了极高的信誉背书。

来买的人尝了,都觉得荤的丸子肉多,素的丸子菜码多。

只会认为是饭庄厚道,就是要给老百姓实惠,根本就没人会想到这原材料本来是要扔的。

结果原本只是平平无奇,食材颇杂的丸子,反倒被顾客们当成了一种独有特色。

远比其他店家用好材料做的丸子还讨人喜欢。

这样的热捧让人怎么说呢?

真不能说是“坛宫”蛮干有理,误打误撞创造了经典。

只能说是顾客盲目迷信,自己脑补出来的热销产品啦。

用三十年后的网络用语说,那是把点心店给“迪化”了。

但可笑归可笑,相信任何一个商家都乐见于此。

尤其是宁卫民逐渐发现,点心店的火爆,对于“坛宫”的高端客户,影响也不容小觑啊。

要知道,往往头一次来吃席的顾客,一见到楼下点心店热闹成这样。

便会先入为主的认为这饭庄绝对名符其实,肯定手艺独到。

居然连做点面食都引得这么多人,那大菜更是值得品尝,兴致自然高涨。

等到真进入饭庄,客人更会被独具特色的内装修所震撼,被周到的服务伺候得无比舒坦。

说白了,光看着这里的服务人员积极热情的服务态度,就让人觉得心情愉快。

别说“坛宫”的宫廷菜确有自己的特色和绝活了,烹饪水平相当高。

哪怕真是普普通通的手艺,在这样的情形下品尝起来,客人也会觉得滋味远胜别处一筹。

所以实际上,往往顾客在“坛宫”吃饭,感受都不错,很有点留恋不愿离去的意思。

哪怕是碍于经济能力所限,许多人都知道自己再难有光顾的机会。

但也一定会对“坛宫”留下了极为深刻的美好印象,对这次用餐经历倍感高兴。

为此对请客的主人感谢备至的。

反过来见到客人这么高兴,请客的人同样会感到倍儿有面子,这钱花得值。

那可想而知,在这种宾主尽欢情况下,宁卫民根据餐厅的提议,委托罗师傅做的“京八件”礼盒,又摆在了营业区的醒目位置,那还能不好卖吗?

哪怕定价八元一盒,一块点心折合一块钱一个,比副食店的一斤八九毛的定价要高出数倍。

可在“坛宫”名气、口碑,以及沉浸在美好用餐感受的加成下,这玩意也依然好卖的很。

说白了,“坛宫”如今可是个京城知名的大品牌啦。

那么许多客人临走的时候,自然都想再带一盒给家人尝尝。

如果公款消费,当然是不要白不要。

即便自己掏钱的港客和外国人,那也是买得起马就配得起鞍哪。

实际上,“京八件”受欢迎的程度大大超乎了“坛宫”所有人的预计。

要知道,罗师傅带着几个徒弟跑到饭庄干活,产量有限,每天也就能出个百八十盒,一百来斤的。

这点东西根本轮不到大单位批量采购,每天光来餐厅光顾的散客就能消耗掉了。

而且无论谁拿回去一吃,立刻就能觉出好来。

因为这些炉食,可都是手工烤制的新鲜货啊。

论松软


状态提示:第550章 淡季不淡--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