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大明二十四监>第244章 蒙古大盾

“孙阁老,如此岂不是要我们坐以待毙,”一听之下,张高全也是大惊。

孙承宗想了想,回头看看疲惫不堪的净军,知道现在出击,肯定是不现实的,看来只能休息半天之后,再做打算了。于是对张高全说:“张监军,最好的方式当然是突袭,不但要让蒙古军的壕沟挖不成,而且还有投石机,也是相当大的威胁,有这些的存在,我们就不能再这样守着营盘了。”

“那孙阁老的意思是要离开这里?”

“离开是肯定的,否则只有死路一条,蒙军此次是被净军打的一个措手不及,下次不一定有这样的好机会。而且竖盾行走不便,这也是我们最大的劣势,本来行军速度就不如对方,再加上这个竖盾,那就更加麻烦了。你带着净军走这一遭,应该最明白了。”

“是啊,差一点就放弃了,实在是太累了。行军打仗可不是单纯的扛着上百斤走个二三里地那样简单。”

“这次的情况要通报给皇上和何可纲,让他们知道这里的弊病。”孙承宗深有感触的说。

到了下午时分,孙承宗看净军也休息的差不多了,赶快的让净军准备,对面的壕沟已经挖了半人多深了。二万多人,一共就那么三里路长的壕沟,还是被人拿刀子逼着挖,速度是还是相当快的,加上前段时间那yin雨连绵的天气,所以这个速度也是孙承宗的预料当中。

孙承宗带着三千净军,再次准备出击,虽然这样有可能舍弃了物质。而百姓和宦官杂役们则可以随之而来,但不冲出去,谁都要死,更别说那些物质了。而冲出去之后,凭借着乌龟速度以及超强的攻击力,还是可以向大同转移的。东西再重要,也没有净军重要,那可是皇上的命根子,无论如何也不能有失,否则真的太对不起自己的皇上学生了。

三千净军找准了一个突击点,那里百姓民工们,正在挥汗如雨卖力的干着活,突然看到净军如狼似虎的冲了过来,当然知道自己现在的角se是做什么的,无论是不是被迫的,那都是净军的仇人。不等蒙古人趋赶,摞了工具,转身就跑。

而蒙古军也迅速的做出了反应,他们的马快,比起净军来,当然提前到达了净军兵锋所指方位。并迅速的集结待命。

孙承宗似乎感觉到了什么异常,但此时也没什么可回避的了,有了这条半成熟的壕沟,其实对净军的武力输出是相当有利的。

但当净军在壕沟上铺上架板准备强行通过的时候,意外发生了,对面的蒙古军从地上,突然抬起了一大块木板,三人架一块,林场的里面也有把手之类的东西,方便蒙古军抬着,净军们见此情景,当然按着平时训练的,将瞄准镜对准了木板的下面。但他们失望了,蒙古军此次是有备而来,木板离地只有一二寸左右,根本没有任何视角可以she击。

刚刚踩着架板想要通过的净军停住了,因为他们的前面正是那三人一面的大木板。净军们不信邪的照着木板she了几下,但效果真是差到了极点,虽然弩箭透着木板而入,但却对蒙古军没有任何的伤害,净军的角度当然看不到,蒙古军所持的木板上却另有玄机。说穿了倒没什么新奇的,只不过是把把手钉的过厚了而已,弩箭虽然穿透了木板,但并不能穿过,所以在一尺长的把手上,根本讨不到半点的好处。

好在抬木板的蒙古军只是阻击,并没有与净军厮杀的打算。孙承宗傻眼了,这时候才想起了刚才不妙的预感,那就是现在的蒙古军不再象上午一样,眼里有恐怖感了。

依蒙古人那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智商,也真想不出如此的战略战术,这是我们大明的东厂刑官,想出来的对策,首先他想到了壕沟,这个长期围困、防止地道的不二法门;有了壕沟在前,净军想通过,要么爬、要么用架板,别无他路。而净军的竖盾能挡蒙古的弓箭,为什么不能再造一个大盾来挡净军的弩箭呢?

就这样,壕沟加大盾的构想,交到了蒙古统帅的面前,没想到,净军如此犀利的武器,竟然可以用如此简单的方法就可以破解。温布楚琥尔相当的高兴,看来最了解宦官的还是宦官。这不眼前的这个宦官很简单的把事情解决了。

蒙古人拼的够惨了,温布楚琥尔不想再硬拼了,一方面把这种战略策略送回草原,那里有和这里一样的三千净军正在草原上肆虐。一方面,暂时困一下净军,无须与其硬拼,寻找一个合适的机会,以最小代价,将其全部拿下。

正是这种思想,孙承宗的这种突袭只能无功而返了。大营里,以孙承宗为首的人,都是一片愁云惨雾,净军战斗只所以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凭的就是手中的这把神弩,但现在神弩就这样被轻易的给破了,如何不让人失落感顿生呢?

其实早在宫变之时,孙承宗就提出了神弩的这个缺点,只是被当时的皇上三下五除二的就给说服了,事实证明,皇上当时的战策也是正确的,但仔细想想,那是因为持弩的净军,占据了一个机动的优势,而现在机动的优势却在蒙古人那边。现在人家更占据了地利,这可如何是好呢?一时之间,孙承宗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可想。

(虽然一些史书中,把孙承宗的智慧无限的扩大了,但说实话,他的战略思想也就是平淡无奇的可以。按着他那辽土养辽人的屯田政策,倒不如彻底的放弃辽东,专守山海关一线呢,最起码那样不会把大明的财政


状态提示:第244章 蒙古大盾--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