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大明二十四监>第685章 大明提速

天门城现在的变化就日新月异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在工部的设计之下,蒋秉采的努力指挥之下,宗宗子弟积极配合之下,蒙古来被俘的苦役劳作之下、、、、、、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出现了。

在天门城,这片大明唯一的不设城墙,全方位的开放之下,一切显得如此的奔放。

新兴的作坊一家接着一接的开了起来,让蒙古战俘或者妇女们最想不到的是,在岱海旁边的地底下,竟然有煤矿、铁矿的存在。被人实验着挖了出来,造出了钢铁。

看到这个情景,当然许多蒙古人都哭了,铁器对于蒙古人来说,太难得了,一个铁锅对于他们都是一笔财富。大明用着马市、互市来控制着他们,虽然他们没有铁器,没有茶叶盐巴等。这些东西想得到,必然要受到大明朝的制约,特别是铁器,大明出口的更为严格。

但就是这种让他们无限渴望而不得的物质,其实就在他们的脚下,只要挖个坑,扒出来就可以了。这也太打击人了,蒙古族的祖祖辈辈,就愣是没想到铁器就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长生天并没有放弃他们,他们与汉人一样都可以有铁器人,只是老天在给他们强壮的身格之后,给了汉人最大的智慧而已。

蒙古战俘们一个个被雷的里焦外黄的。

而有轨马车的实验更是让他们一个个的目瞪口呆,不足一个时辰,一百二十里的二千斤货物,从大同运到了天门城,而通过光报,从天门城到大同的马车也同时到达。

这是什么速度?蒙古骑兵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机动性,他们以战马的机动性,可以在草原之上纵横捭阖,小看大明的步兵。最大的一条就是如此,步兵强了,他们可以跑,步兵弱了他们可以追杀。这是他们先天的优势。而大明在这里天生的有所短板,所以他们想着建立马场,专门的设立马户,但一直无法与蒙古的骑兵齐肩。

但有了这种有轨马车。一切都不一样了,大明的调兵速度。将提到一个令人恐怖的状态。这怎样不让蒙古战俘们吃惊?

同样吃惊的还有大明帝国的工部尚书,求极宫的一把手徐光启。有轨马车计划徐光启是知道的,关于有轨的车道的摩擦阻力,皇上也明确的与其谈过。按着皇上所说,假设同样的一千斤货物,如果马拉的是二轮马车,是五百斤的阻力,那四阻就是三百斤,而在轨道之上,也就是一百斤而已。(当然这个只是大体的例子而已。具体的还得计算。)但说明一个问题,在轻轨之上,马拉车出的力不大。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实验,所以徐光启做成求极宫的大佬当然派人来参加了。

结果让他很是震惊,如此轨道的好处。那是不言而喻的,按着这种铁轨,发展下去,遍布全国之后,日行一千,夜行八百不再是梦。这将对大明的经济发展、军事发展会有一个大提速。

徐光启相当钦佩皇上朱由校,不是地位上的关系,而是那天马行空的思想,让人不由的钦佩。皇上开创了许多的不可能,光报的出现,让所有的人大吃一惊,以前送信那要视道路的远近,就算是朝廷专用的七百里加紧,这个七百里也就是一天的极限速度的。但有光报的存在,短短的几句话,在短短的时间,就能传送完毕。

现在又是这种运送实体的有轨马车存在,让人怎能不吃惊呢?

大天有轨马车道的实验成功,标志着下一步几条以京城为中心的,纵横南北、东西的全国性的有轨马车线路就要开始上马了。这是工部在续全国修路的大潮远远没有结束的时候,再接的一个大活。

求极宫的学生,听说了这个消息之后,可以去天门城去看了,这是皇上特准的。但前提是自驾去大同,这个自驾可不是驾着马车,而是自行车。京城到大同不算远,官道也修的方整。以求极宫的上百学生来个自驾游,对他们的体魄、毅力锻炼有着相当大的好处。当然对于新型的交通工具自行车的推广也是好处大大的。

现在的天门城是一处宝地,二十万的贵胄们可都在那里住着呢,新型的作坊、一体化的皇庄,许多闻风而来的商人都云集至此。别的不谈,仅是皇上那些作坊的产品就相当的吸引那些追逐利润的商人。

宗室子弟们现在终于活的象个人了,这里虽然没有了铁杆的庄稼,但工钱不断,皇上在这里洒下了泼天的银子。仅仅是打工,赚的钱就足够养活一家人的。而皇上分的地,也是在统一的经营着,不需要个家个户的去管理,只需要给管理费,跟着大皇庄一起干,等着收成就可以了,抽出身来去作坊作工,赚的可比在地里刨食要多的多。

作为大明最新型的城市,居住条件,天门城说第二,估计大明就没有敢说第一的。那规划好的一道道房屋,都是水泥造的,大片的满地玻璃窗,光线好的不得了。听说以后,每家都要铺上地板砖,这是时人不敢想的。

宽畅干净的街道,踩在水泥道上,周围是一片片的草地、花园,城市结构相当的合理。

现在有轨马车道的成功,都是极大的刺激着天门城的发展。因为每天来这里游玩的人相当的多,特别是想在这里购买一套房屋当别墅用的人不凡其人。许多宗师子弟有的动摇了,想高价转让他们的房屋。

有需求就有市场是不错,但大同城外的地可都是朱由校个人的,没有他的同意,谁也不敢动一下土地。这里可不是象内地一样


状态提示:第685章 大明提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