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战国改革家>第24章 一架马车上的见识

一万相帮带来的真正将士,投诚过来的四千多从生的家族武装,整装待发代发准备去突袭公主杰的领地,断其根基。

大家即将远行,做为这些家臣的赵无疾和原先三百君丘勇士,即将跟随领主走出大山,走向博云诡异的外面世界。他们和家人告别,没有悲伤,更谈不上悲壮,有的只是欢喜和跃跃欲试的兴奋。

这次与以往的征战不同,这次是保护新君继位,一旦继位成功,大家多少都能弄个官当,不但光宗耀祖,最主要的是还能得到实惠——就是士,士就不再纳粮,也就是说从今以后,自己家的产出就都是自己的了,只要又把力气,就再也不会为饥馑忧愁。

而这次的家主已经显现了他的仁德。就比如,他刚刚宣布,那些战死的五十多兄弟,在他正式继任封君之后,就赦免他们五年的赋税(徭役和税收)家里的男子也免三年的征,做为抚恤。

那些负伤残废的,赦免三年。

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这是开天辟地的事情啊。由此,大家坚定的相信,自己的领主,也就是家主,是一个仁慈宽厚的人,为他战死是值得的。一个人的死换取一家的几年幸福富足,这就是国人,也就是后来的中国人的理念,家的理念。

赵无疾将妻子和孩子寄托在了亲戚家,同时还有那个珍贵的,准备子孙永享的陶灶。自己独门独户,虎狼随时出没院子周围,一个女人和孩子,是没有办法生存超过三天的。

对于被请求照顾者欢喜的接受了委托,这并不是因为赵无疾已经是家主的家臣,地位崇高了,而是因为淳朴的民风,在他们看来,托妻寄子,这是最大的信任,这是理所当然。

唱着诗经出征的歌,再次补足君丘三百士,跟着赵兴踏上了轰轰烈烈的争霸统一的战场。

公子杰的老爹是赵雍的叔父上一代的公子,养。在上次夺嫡争夺君位的时候没有机会参和,所以,被认为是一个老实人,于是被先君和现在的国君优待,将他原先在晋阳外的封地扩大了三倍。而晋阳就是在后世的山西盆地的南面,非常适合农耕。所以经过十几年兢兢业业的打理,现在有户一万,丁口两万(壮年男子),民十万。遇到征战,可出两个师两万人,战车二百乘,这在当时属于大的封君了,都可以和一个小的诸侯国相提并论了。

“野心是随着实力增长而膨胀的,拥有了这样的实力,按照赵国不讲规矩的习惯,早晚是一个大的祸患啊。”坐在赵雍右手边的赵兴对坐在中间的赵雍道。

这不是开解他,让他对他叔父动手的愧疚,而是说着现在赵国的隐患。

坐在左手的肥义感慨赵兴的远见卓识:“先生说的对啊。我赵国虽然推行了郡县制度,郡县官员轮换交替。但推行的还不彻底,原先的封君封地依旧存在。他们每年只上缴一点点象征意义的贡品,大部分都留在了他们的手中。这不但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同时也在不断壮大他们的野心,最终是尾大不掉,成为毒瘤祸患。”

被尊贵的挤在中间的赵雍就艰难的晃动下身子,希望能够占有更大的空间,好让自己坐的更舒服一点:“但当初孔子在鲁国施行堕三都,以恢复周礼行虚弱宗族加强君权的策略,不但没有成功,反倒引火烧身,这不得不仔细啊。”这小子懂的很多吗。

赵兴就撇嘴,也将身子扭动了几下,也希望自己能占据更大的空间,让自己坐着舒服些:“孔子隳三都,其实孔子在隳三都事件中是有私心的,他争的是一个地位,争论的一个是官制。即司寇管不管隳都的事。二是卿大夫执政时期,国君和大夫有多少权力?还有陪臣问题。当时三恒也是借孔子之手,行自己之事罢了。也就是说,孔子自以为是,国君希望能成事,但却被三恒当枪使了。”

赵兴这么一说,赵雍虚心请教,肥义若有所思。

赵兴就按照自己了解的情况继续说着自己的见解:“子路为季氏宰臣,是给季孙氏当家臣去了,哪里有权力去拆掉三桓的都邑?当时季孙氏是鲁国的执政卿,三桓把鲁国的军队都瓜分了。孔子就跟鲁定公空口白牙这么一说,然后派子路去三桓那里搞拆迁,三桓一点反应都没有,这不现实。”

孔子讲礼,历来讲究王化礼教服人,认为和三百年前一样,一场大战,不是现在这样上来就打,而是双方派出主导者阵前对面,先互相把这次战争发动的原因理由说道说道。掰扯明白了,谁占理(道理)谁就胜利了,大家带着军队轰轰烈烈的来了,就可以轰轰烈烈的回去了。

但这个时代是什么时代?以理服人?人家拳头大,干嘛服你狗屁的理?真理就在弓箭的射程之内,这才是现在的理。

结果深信老师无错的子路,就带着一张嘴就去搞强拆,而且开始还成功了,这里不得不说其中有猫腻啊。

“我推测,实际上是三桓中的叔孙氏、季氏主张隳都的,隳都对他们有好处。因为不仅鲁君治不住他们,尾大不掉。他们也治不住自己的家臣,同样尾大不掉。比如季氏的阳虎,还有公山不狃、叔孙辄。”

肥义深以为然,自己的家里就有这样的苗头出现了,所以在深以为然中,更感同身受。

“通过隳都其实打击的是这些大夫家臣的势力,你看就因为拆迁费都,公山不狃、叔孙辄帅费人以袭鲁,他们就造反了。但是三桓通过隳都把鲁国跟他们绑在了一


状态提示:第24章 一架马车上的见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