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没有一个皇帝希望权臣功高盖主。
若论永历朝廷的权臣,非李定国和郑成功莫属。
李定国好歹有着救驾之功。
郑成功可是没有这方面的底气。
以至于如果朝廷真的动刀子,那第一刀也是砍向郑家的。
郑成功肯定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一切发生,所以必须先向朝廷表明心意。
这样皇帝就会觉得郑家懂事,把恩宠都施加在郑经的身上。
郑成功等于是用兵权换郑经的前途。
将来郑经甚至有可能成为宰辅!
这也是当年郑成功的心愿。
无奈大厦将倾,郑成功只得投笔从戎。
如今大明中兴,郑经完全有机会接过父亲的衣钵从政。
这些东西郑成功在信中没有提到分毫,但郑经却是全部能够参悟出,这就是父子间的默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