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青春校园>兴汉>第227章 剑指上庸

安排好先锋和内部事务,随即刘琮又令庞统为随军军师,赵云身为护卫营统领自然随中军行动,而黄she则奉命与李严负责筹集粮草,因为李严还身兼南郡太守,押运粮草之事便落在黄she身上。

黄忠则被调到江陵大营继续募集和cao练士兵。

刘琮分别从江陵大营与襄阳大营抽掉两万士兵进蜀。

而法正与孟达在十月中旬也抵达了江陵,再见法正,刘琮自然欣喜不已,曾经相约蜀中见面,没想到刘璋送给两人这么好的一个机会。刘琮知道这其中张松出了不少力气。

而对于类似监军味道的孟达,刘琮却是有点为难,一来他手中有两千多人马,如果让他随行,这一路上自己的所作所为岂不是一一被刘璋所熟知,而来法正也不好表露身份。

不曾想法正早就料到此事,一路法正自上次从襄阳回到成都之后就被派到巴郡与孟达、严颜一起驻守巴郡。

法正这个政委就是那个时候开始做孟达的思想工作。

这一路上法正更是没少没费口舌,听得孟达将信将疑。等孟达见到刘琮,这种疑虑就完全没有了。所谓良禽择木而栖,孟达便是听从法正的劝说,听令于刘琮。

意想不到的收获,刘琮自然高兴,随即便留孟达在江陵大营,自带法正前往蜀中。

在入蜀路线上,众人又产生了分歧,法正认为,自己这一路行来对道路已经十分熟悉,刘琮便可原路入蜀。

庞统和魏延也表示同意,只有于禁默不作声,他看出来了刘琮另有想法。

原路入蜀,是没什么障碍,但刘琮此去不是援助刘璋的,目的庞统知道,魏延、于禁知道,想必法正到时候也会劝他反戈相向。

那么这样孤军入蜀就很危险!一旦被严颜切断荆州与蜀中的联系,刘琮可是四面临敌,所以刘琮将眼光盯住了另外一条通道——上庸!

一个地方的重要,首先主要看他的政治经济作用或者军事地位。如果从这么一个角度讲,“上庸”由于是山郡,人口稀少,所以很难谈得上经济政治作用。那么经济政治的作用不凸显。

但是其军事地位却不容忽视,刘琮是穿越者,熟知三国这段历史,其实在整个三国时代,“上庸”起先并没有太受人重视,包括早期荆州的刘表。刘琮所熟知的三国欣ㄔ来上庸,房陵、西城三郡的,也是曹丕在后期干的事情,主要是为了拉拢一个三国时代比较特殊的人物——孟达。

那么这个孟达的命运也是和上庸城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所以我们说“上庸”的时候不得不说“孟达”其人。

建安十六年,刘璋派法正和孟达各统兵到荆州迎接刘备。刘备当即让孟达和其部留在荆州的江陵,帮助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共守荆州,从此孟达正式归附刘备。

建安十九年,刘备夺蜀后,孟达担任宜都太守。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令孟达从秭归出兵攻房陵,孟达在临阵杀死房陵太守蒯祺后占领了房陵。此后“达将进攻上庸,先主yin恐难独任,乃遣封自汉中乘沔水下统达军,与达军会上庸。

上庸太守申耽举众降,遣妻子及宗族诣成都。(备)迁封为副军将军”。此时,刘备的汉中、上庸、荆州(江陵)连成一片,互为呼应,声势达到巅峰。

至此“上庸”这个名字才真正意义上进入人们的眼帘,并从中我们也能管窥到一点“上庸”这个地方的军事战略意义。其实,上庸的地理位置有一个特点,两面是山(西面是秦岭及米仓山,南面是大巴山);另两个方向相比较却几乎是“坦途”。

上庸位于襄樊的上游头,如果顺江而下,对襄阳是个极大的威胁;如果当初关二能得手襄樊(事实上他还是很有机会得手的),那么襄樊也不会成为一个地理突出部而受多面攻击(也就是说能和上庸成为一个“互为犄角”的态势)。

这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理想布局,这倒很有可能是关二急着发动“襄樊战役”的一个潜缘由(说急是由于关二当事的确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兵力不足就是一个证明)。

“襄樊战役”的发起也是在建安二十四年的七月,正好是刘封和孟达打下上庸的时候。虽然这种“潜缘由”是一种猜想,但哪怕是无意而为,也能看出上庸的战略位置。

即在刘备夺取汉中后,能将荆州和汉中连为一线;三点一线的阵势更是将“上庸”这个地方从一个当时的“穷乡僻壤”翻然成为战略枢纽;假如关二将襄樊再攻下,那摆在蜀汉刘备面前的就是一个比“隆中对”勾画的更美妙的一幅政治军事画面。

当执行“隆中对”的军事规划的时候,可以补充为“一军出汉中;一军出荆州,而上庸之军可依势为左右援助”。这个非但是“上庸”的地理位置所决定,也是他的地势所决定。

“上庸”西向、南向皆是山麓,这个是蜀地、汉中的天然屏障;但另两个方向却是“坦途”,北向可至长安(子午谷也在“上庸——新城”辖境),东向直接支援荆州之兵,可至宛洛,且是“顺江直下”。

如果历史真的能走到这一步,估计曹瞒不仅要迁都,甚至是“不顾面子”的要向东吴喊“救命”了。可惜历史没有这么走,“襄樊战役”也以戏剧xing的结尾收场。“襄樊战役”的结局是:刘备丢了荆州;死了大将(关二),他和诸葛亮的“隆中对”再也没有实现的可能。

状态提示:第227章 剑指上庸--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