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青春校园>兴汉>第388章 初次交战

第388章

刘琮大军一路经夏口、路口,只用了三天时间就进入了柴桑界,而先锋甘宁部队已经于吴军交上火。刘琮站在高高的楼船上依稀能够听到远方的厮杀声!于是下意识的催促部队加速前行!

而此时柴桑城北十里之外的江面上攻防双方开始了试探xing的接触。了鲁肃也不想坐以待毙,在柴桑北面的江面上布满了各式战舰和上万jing锐水军。而从丹阳赶来增援的吕蒙屁股都没坐热便支援南昌去了,陆路上,刘磐的行军速度比甘宁还快,兵锋直指南昌!

好在柴桑两面有水,北面长江在柴桑拐了个弯,由原来的西北-东南走向变成了西南-东北走向,而柴桑城的东南面便是宽广的鄱阳湖!

江面上,喊杀声连绵不断,战舰上,不断有凄厉的惨叫通声喊杀声响起,在这么近的距离内,这些声音已经清晰可闻。

两支水师不断的碰撞到一起,连弩和弓箭的声音连绵不绝。

鲜血和尸体混合在一起,不断落到江水中。

旗舰上,大汉水师都督甘宁和军师徐庶,这时卓立在船楼高台上,居高临下看着自己方面取得了局部胜利,松了口气。

江上冒起几股黑烟火焰,两艘战船底部朝天,另一艘缓缓倾侧沉没。就在半个时辰前在甘宁指挥下,水师几次突入吴军舰队,已经多次积累小胜了。

甲板上,徐庶笑着说:“大都督,敌舰沉三,又是一次胜利,可喜可贺。”

甘宁答道:“这是主公运筹帷幄之运,孔明先生连弩之功。”在徐庶面前,甘宁可不敢居功,荆州水军几斤几两,甘宁自然清楚,今i初次与东吴水军接触完全仰仗着这全新装配的连弩。

“主公早在南郡时就下大力气打造水师,当年孙权偷袭江夏,黄太守兵败弃城,结果主公及时率我等赶到打败孙权,从此奠定了水师根基。”,

“再说这连弩,初次发威是曹cao南征时,我军当时装备还不到两千。往昔水战,第一个要点就是船高船大,可容更多的士兵,这种船只有江陵和沙羡几个船坊才能建造,并且建一船需要半年以上,我军就算i夜加班,也难以超过东吴的楼船数量。

何况前些年主公的重点战略是西征川中……第二就是拥有大批久在江湖上,不怕不怕风浪的老兵,以能在甲板上作战如在平地为标准,这一点如果没有主公的高瞻远瞩。现在就算有战船也没有士兵能够配置。”

“我水师无论是战舰数量还是恩能够够作战的水军将士,这两方面远逊se于吴楚,但是现在有了这新式连弩,无需接船战,船就不需要大船,而有这连弩,虽然看起来挺沉,但正好与将士们的体重一样,越沉在甲板上的稳定xing就越好,士兵也不需要jing练能在甲板上作战如坦平地的水兵,这差距就一下子弥补上了。”

“造现在规格的战船,小而快速,就容易多了,大体上,商家的大船,就是这规格,上次一次就征集了二十艘,生产的船坊也处处可见,生产时间也不只需要二个月就出一批了。”

“你想,东吴虽经营已久,有大船jing兵,但补充也不容易,沉一条少一条,死一个少一个,而我军船小,生产容易,又有着大量弓弩,士兵只需要能在甲板上she击就可,这就使补充来源广泛,源源不断……”

“你看,今i初次交锋我军实际上损失也大,前后已经死了一千人,伤者三千,可现在各舰满装满员,打完了立刻有补充相信永不了了多久,吴军在补充方面就会源源落后于我军。只要水师失去优势,那么东吴拿什么抵挡我军优势步兵?”

徐庶边听也是边点头,这番话,言语不古雅,确实直透中窍。江东自孙策开始便是以水军见长,累计至今对外号称有各类战舰一千五艘,带甲二十万!刘琮主政之后虽然也十分重视水军,但毕竟与曹cao抗衡和攻伐益州消耗了刘琮的大部分jing力和财力。

南阳会战之后,徐庶等人都曾经一度认为五年内刘琮不会对江东开战。按照正常的追赶速度,就算接下来的几年全力发展水军,也很难在规模上压倒江东。

但战船的选择以及诸葛连弩对连弩的进,让刘琮占了现金。根据情报,江东目前就算没有他们自己号称的那么多战舰,五百艘应该是有的,而江东水军的常备规模也是五万人左右,如果考虑到埋怨加上楼船的运兵优势,武装十万人是有可能的。

而刘琮将新式连弩配置到水军上,这样在战船的选择上就放弃了大规模依靠楼船作战的的思路。以往水战都是刀斧手和长弓兵的配置。而长弓兵一般是采用抛she,在江面上风大浪急很是影响命中率,所以东吴水军大多依靠大船接近后肉搏或者靠着船身挡住风。

连弩的自重让弩手们更加容易在船甲板上稳住身形,而连弩的平she则很好的克服了江面作战不利因为,对吴军杀伤力够大!刚一开战,连弩的优势就让吴军吃了大亏。而随后步兵在连弩的掩护下登船破坏了吴军三艘战舰。

而恐怕鲁肃也不会想到,只是一个开始,随着战争的持续消耗,双方的补给就完全不是一个级别。荆州步兵在船上持弩she击都不难。也就是说只需稍加训练,荆州所有的将士都能上船作战!

而东吴走的是jing兵路线,加之扬州人口远远不如荆州,战争消耗下去肯定对东吴不利。这也是甘宁对水战充满信心的原因所在!用造楼船的前装备连


状态提示:第388章 初次交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