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那李家娘子跟冯家娘子就来了。
顾冬儿端了两碗茶给她们喝。
两个妇人坐在那里,略微有些拘谨。
杨氏笑着看看她们,同冯家娘子道,“原来我见过你呢,你们夫家是住在走马街,那个纸马铺西边的是不是?”
走马街店铺极少,不过镇上仅有的两家纸马铺都是在那里的,杨氏每年都要去买几次纸钱,路过纸马铺的时候就会看到一户人家,门口种了两棵大枣树,树下总有个妇人在那里纳鞋底。要是纸马铺正好没有人在,她还会帮着看一会儿。
冯家娘子赵娥长得高高大大的,但极为安静,听了点点头,“是的。”
看上去话很少。
另外一个李家娘子邱庆梅就比较活络了,自我介绍道,“杨大姐,我是住在中心街尾的,大姐怕是没见过我,倒是我常见你们家儿子,女儿那会儿来摆摊那,做的东西可真好吃!我就说早晚得开铺子,果然呢。”
杨氏笑起来,“邱妹子往常是做什么的,要是以后来铺子,一整天得待在里头,方便不?家里可还有孩子要看管?”
“我大女儿已经十一了,能看着她弟弟,要不是这样,我也不敢出来。大姐放心,我一定好好做,晚点儿回家没关系,我相公也能做饭,孩子不愁没吃的。”
听她表了决心,杨氏就看向赵娥。
赵娥小声道,“是婆婆叫我出来挣钱的,相公一个人不够呢。”
那也是家里支持的,应该都会用心。
杨氏说道,“一个月给五钱,中午管顿饭,要是晚了。晚饭也供,做得好,以后工钱还得往上加。”
后面那句是顾春芽叮嘱的,说要给她们一点希望,做事才会更加积极。
一个月五百文,一年就有六两银子的收入,按当时的生活水平来看已经很高,所以她们二人才会迫不及待的过来。
两人连连点头。
“倒是啥时候开始呢?”邱庆梅问。
“在弄铺面呢,还等半个月差不多,等好了。自然会来告诉你们。”杨氏顿一顿,“现在定了,你们到时候可别跑去了别家呀。”
“这哪能呢。你们给的工钱也不少。”邱庆梅笑道,“咱们一定等着,你们铺子开了就来。”
三人又说了会儿,那二人就告辞了。
“看着像是不错,先用着罢。”杨氏同顾春芽说。“反正我是找不到啥毛病,就是那赵娥话少了点儿,不过也不用叫她开口做生意。”
“娘觉得行就好了,到时候要有问题再说。”顾春芽正忙着订菜单。
到时候柜台里放什么糕点,早点卖些什么,要在店里吃。又要做哪几样面食,都得想好了,等到铺子开了。每日都得按着这菜单去集市采办。
杨氏看她忙碌的样子,也不打搅,出去同顾应全道,“明儿我得去桃花那里一趟,光是写个信儿不成。还得我去了,桃花才有可能来。”
她了解自家妹妹的性子。轻易不肯打搅别人,不肯得别人的好处。
“反正公爹跟婆婆那里,我才轮过的,也叫不到我。”
顾应全道,“那我同你一起去,路上安全些。”
“不用了,家里大大小小事情,也得你照应着,我雇个车去,还能找不到路呢?”杨氏摆摆手。
顾应全还是不放心,“要不叫明瑞陪你去,上回好歹春芽还去的。”
杨氏扑哧一声笑了,“真要有事,那会儿春芽能顶用?”
“多个人总是好的,你一个人出门在外,你叫家里几个孩子不担心?”顾应全道,“算了,算了,还是我陪你去,反正好些事都是明瑞在跑,他现在能干呢,要他去,我留着,反而不好。”
杨氏见他坚持,也就罢了。
顾冬儿忽然在门口道,“三婶刚才来了,说叫爹跟娘去那儿呢,好像有什么事情要商量,人都在。”
杨氏心里咯噔一声,生怕又是说大女儿的婚事。
可又一想,顾老爷子上回生了气,说不管了,这才没隔多久,应该不会又要给大女儿配什么人,再说,也不会叫上一大家子。
她连忙同顾应全去了。
顾春芽想菜单想的脑袋发胀,这里的条件有限,很多好吃的东西做不出来,她得一一挑选,便放了毛笔走出来,正好瞧见他们二人出门。
“爹跟娘去哪儿呢?”她好奇的问。
“爷爷跟奶叫着去的,说有什么事儿相商,反正人都去了。”
顾春芽眉头一拧。
“咱们也去看看。”
顾冬儿摇头道,“我这还得看着灶呢,骨头汤差不多就要炖好了。”
如今方茹怀有身孕,吃得上面更是大方了,每日基本都有荤腥,像这骨头汤,鱼汤是经常有的,就是鸡比较贵,偶尔才吃上一顿。
听她这么说,顾春芽便没叫她,自己去了。
顾家上房,二老坐在两张大椅上,下面两边四个儿子,媳妇都在,小辈里,顾春竹也在,顾春芽到的时候,他们还没开始说呢。
她叫了声爷爷,奶,站到了杨氏身后。
“最近包子铺的生意不行了,那请的雇工也是个常有事的,光靠老二,老三媳妇,吃不住,老二说要开个胭脂水粉铺,你们觉得怎么样?”
居然是要改行,顾春芽吃了一惊,顾应奇原本就好吃懒做,以前包子铺好歹有点儿根基,总有熟人来买,这回要改做胭脂水粉的生意,能行?
不会亏得门都找不到吗?
顾应全对包子铺是很有感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