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啸也陪着掉泪:“师父……世俗身份,他的性子……”
老太太轻叹一声收了泪。“不怪他。”又看了看陶啸,“你起来吧。”陶啸站起身。她问道,“你师父可还好。”
陶啸又红了眼圈儿:“数年前已去了。”
呆了会子,老太太低低的说:“可曾娶妻。”
“终身不近女色。”
老太太苦笑。“这算什么意思。还不如明明白白撇清。”
“他虽奈何不了世俗,也奈何不了自己。”
老太太怔怔的坐了许久,让陶啸进屋取枕套儿来。陶啸一摸枕套就知道里头藏了东西。老太太将枕套拿在手里捏了半日,又让他取针线簸箩。遂拆开,从里头取出几张叠得四四方方的纸来,悉数递给陶啸。“都是郭老爷所写。”
头一张是封休书,说妻子年少、自己年老,不合适。反面还有两个字:速来。第二张是信封,收信人萧白雄。老太太道:“他不在家,家里也不知他去了何处。”陶啸深吸了口气。这是求助。不,求救。
第三张竟写着郭良志并非亲子!还盖了五只指印。陶啸手都抖了。老太太瞥了他一眼:“你没见那指印是女人所留?”
陶啸这才发觉指印确实小,心里不知什么滋味。“当年……凶险至此么?”
“郭大爷找到这个,族长开祠堂审我。孩儿他叔验看后指出此为伪造。彼时你太师父头七都没过,停灵堂上,便以他自己的指印核对。族长这才认定郭大爷为吞家产陷害继母幼弟,斥责一番。不然我早成冢中枯骨,我儿大抵也活不到今日。”
陶啸点头。又看第三张,是断绝与萧白雄的师徒名分。第四张,把孤儿寡母托付给萧白雄。
老太太道:“他说,若萧白雄没来便罢了;若已有妻儿也罢了;若他忘记旧情也罢了。”
陶啸再点头。萧白雄但凡还惦念,郭老爷子便替他们俩除去全部阻碍。
老太太又说:“他若无心,何必惦念。好生留在萧家延续香火,岂不好?若有心,他师父岁数大了,郭大爷又是那么个心肠……如今这样算什么个意思。”
陶啸有一万种法子替他师父辩驳,愣是半句说不出来。小师娘不过是个村姑民妇,一没读过书二没习过武。生死艰难的日子,必然期盼过有人从天而降救她于水火;师父却踪迹不见。思量许久,陶啸终于说:“太师娘,此事是我师父的错。”
老太太摇头喃喃道:“你师父何尝有错。都到了我这把岁数,哪里不明白天下就没什么能分出对错的。你师父侠肝义胆。对得起天地、对得起师门、对得起良心。”
“可他就是对不起你。”陶啸认真道,“起初徒孙也想说师父自有难处。方才徒孙忽然想起,自己亦有喜欢的人。将心比心,若他身边有歹人,我怕不能安生居于别处。远远看他囫囵站在那儿才能踏实。这一节实是师父错了。”
老太太霎时掉下泪来。
“然徒孙没法替他赔不是。太师娘。”陶啸微微垂头,“您别原谅他。”
老太太沧然远望,许久才说:“都过去了。”
遂稍作收拾,众人启程快马返回胶州。白天路好走,且郭家众人都会骑马,黄昏时分便赶到了。索三和婶娘更快,他二人并未遇到麻烦、平安来去。明府众人都没告诉陶啸索三的身份,他看索三的眼神已经和别的兄弟无二。
郭家全家凑到郭良志屋中团聚,不免揪心他的伤。郭良志哄了老的哄小的,有点辛苦。郭姑娘有些没脸见人,反倒让几位长辈宽慰了半日,又吧嗒吧嗒的掉泪。赵茵娘遂把她喊去花园子玩儿。
陶啸悄悄请婶娘到外头说话,打听为何非得让郭良志去大德镖局做事。婶娘长叹,须臾红了眼圈子。
虽然郭老太爷早已告诉儿孙连珠箭传给了萧白雄,他们爷俩并不相信,笃定东西早晚留给郭良志。族长明面上帮孤儿寡母主持公道,也明里暗里拿话试探,有觊觎之意。郭师伯趁机四下里泼脏水,搅得他们寸步难行。让郭良志去大德镖局乃不得已而为之,是为了摆出武艺给人瞧——郭良志没学郭家的功夫,也没有连珠箭。
直至近日明大官人踢馆,萧护卫当街亮出连珠箭,才知道老郭真的把东西传给了徒弟。郭总镖头看郭良志眼神奇怪,大抵是知道自家盯错了人。
陶啸鄙夷道:“连珠箭落到这位手里,能有什么好结果。太师父英明。”婶娘因问他可定下了传人。他微笑道,“看好了一个极有天赋的小姑娘。”
婶娘怔了一瞬,噗嗤笑了。“你可知道,你太师父曾想过把东西传给大闺女。偏他那个儿子泼天泼地的闹,话里话外女人不合适,气得他姐姐远嫁后再不回来。”又叹,“若大姑奶奶在,良志娘儿俩也不会那么艰难。”
陶啸也叹道:“一家子但凡出了一个气量狭小的,就能搅乱整个家族。”
一时入夜,众人回房。忠顺王爷正想着怎么告诉陶啸索三的事儿,陶啸先感慨万千:“古人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实乃至理名言。我今儿才算知道,薛蟠那个小子真真不错。”
王爷挑眉:“好端端的如何想到他头上。”
“江南几处道路让他修得又平又直,白天夜里跑起来皆方便。我本以为这趟天不亮就能赶到,谁知官道都那么难走,还险些岔了路。地方官竟不知做什么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