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都市现代>大唐隐相>第三百四十章该来的总会来

开元二十八年的五月,一名从荆州来的信使,匆匆骑马来到书院。这信使一身尘土,脸上也是灰黑色,一看就是连夜赶路、几乎不眠不休的样子。

张忠亮看到这人这个样子,赶紧问他何事。那人扯过后背背着的包裹,垂首喊道:“荆州信使,求见书院小先生。”

信使嗓音嘶哑,似乎已是能发出来的最后一丝声音。张忠亮赶紧让他进到书院里,给他倒了一杯茶后,才赶紧去后院把李泌叫了来。

李泌过来一看,认出此人是张九龄的一名手下。

“小先生,张刺史五日前已是卒在任上……”

不等听完,李泌顿时就感到一阵阵眩晕。

李泌定定神,扶住张忠亮的肩头,有些不相信的问道:“你再说一遍。”

信使已是泪流满面,哽咽道:“小先生,张刺史……卒。”

李泌再也撑不住了,就觉得眼前的一切都是转了起来……

李泌醒过来的时候,已是躺在门房里的那张卧榻上。

他睁开眼看到李承休和周氏后,“哇”的一声就哭了出来。他一边哭着,还一边喊着“老友啊老友,你我分别不到一载,你怎么就走了啊……”

李泌哭的很凄惨,周氏暗暗流泪,李承休也是擦了好几次眼泪,就连刀尖上滚过来的张忠亮也是暗暗垂泪。

信使给李泌带来的是张九龄的诗稿。做为一名读书人,这是他唯一能留给李泌的东西。

接着没几日,朝廷就颁布诏书,赠封张九龄为荆州大都督,司徒,谥号文献。

而经过书院李泌等人整理好的张九龄诗稿,也在李泌的亲自运作下,以《张公文集》的书名刊印。首印一千册,只短短一个时辰就售罄。

于是,东市书肆数度加印,依然不能满足人们所需。长安城中,不管是私塾还是坊间,人们都以吟诵张九龄的诗为雅事。

特别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两句,几乎是人人都会,妇孺皆知。风度气质俱佳,诗文更是美妙的张九龄,一时间竟然比他做宰相的时候,更是有名。

深居宫中的玄宗也知道坊间到处传诵张九龄的诗,想着当初张九龄做宰相的时候,虽是经常犯言直谏,可身边没了这人,好像还真的缺了点什么。

就在玄宗自我犯贱的时候,李林甫正朝这里走来。张九龄名满长安的事情,李林甫早已知道。他心中所想,不过是一个死人,就是名声再好,此时也于事无补,对自己造不成什么伤害。

若是这人还活着,谁这样给他彰显名望,我就把谁弄死。

这么想着,李林甫就来到玄宗面前。李林甫今日来见玄宗,是为了举荐一个人。

玄宗听完他的话后,想了想说道:“此人风度如九龄乎?”

李林甫一听这话,顿时就是满脸黑线。九龄九龄,莫不是这人已是钻进你心里去了吗?

“陛下,臣举荐的这人……”

算了,那人有点猥琐,此时还是不要举荐他为好。

玄宗也不多问。因为,已经有人给他安排了一件事情,一件无耻到极点的事情,正等着他去做呢。

“李爱卿,你既然已经无事,朕就去骊山了。近来身子乏的厉害,想来是该在温泉水里泡一泡了,这里你就多费心吧。”

李林甫退了出来后,边走边想着,圣人以往去骊山,都是秋冬时节。此时不过是七月初,圣人怎么想起泡温泉这事来了?再说,这时候也不是泡温泉的时节啊!

虽是这么想着,可想到圣人去了骊山那边,这朝廷里里外外的事情全部都要仰仗自己了,李林甫又高兴了起来。

也是这一天,就在李泌看着桌上摆着的《张公文集》发愣的时候,寿王李瑁突然来了。

李瑁原先是这里的常客,可自打李泌从荆州回来后,李瑁来的就少了。

以前他每次来书院,李泌都会对他说,“荆州不错,可以带着寿王妃去那里散散心”。

武明娘也经常对他说,“可带着寿王妃一起来,大家一起吃吃饭,喝喝茶,看学子们做游戏不也挺好吗?”

两人虽是每次都这样说,李瑁嘴里也是答应着,却没去荆州,也从没带着杨玉环来书院。

张九龄突然李瑁给忘了。

这会看到他来了,李泌一拍脑门,说道:“哎呀,这一阵我真是忙的糊涂了。你收到你家大郎的信了吗?”

张九龄去世后,李泌授意庆王李琮,接任荆州刺史一职。李琮也明白,荆州没了张九龄这个父母官,说不定张九龄之前做的那些就会白费。

再有一个,荆州青上书院说不定也会受影响。所以,接到李泌的信后,李琮就上书玄宗,说要任荆州刺史一职。

说实话,在玄宗心里,他这三十个儿子里,他觉得只有这个李琮最像他。

玄宗少时喜好射箭,李琮少时能开五石之弓。玄宗少时喜好与人搏击,李琮少时好舞刀弄剑,还拜了禁军将领为师父。玄宗好游玩,李琮穷游了整个大唐……

如果没有熊罴的那一巴掌,这大唐的太子殿下,妥妥的是李琮的。

现在,所有人都认定李琮是最不可能做太子,甚至认为他连做太子的想法也没有。

所以,玄宗对他很放心,对他的所有要求,几乎都是有求必应。李琮想做荆州刺史,玄宗也痛快的就答应了。

李琮接替荆州刺史一职后,李泌就让他给李瑁去信,说是邀请李瑁和杨玉环去荆州游玩。所以,李泌见到李瑁后,就


状态提示:第三百四十章该来的总会来--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