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暂时留在了书院。说暂时是因为他把希望都放在了李瑁身上,觉得只要李瑁出面帮他疏通了关节,他就会仰天大笑而去,从此踏上人生巅峰。
原先他所求的那些人,哪一个也不如寿王这般显贵。既然是认识了寿王,李白觉得这次自己的大名,还有才华说不定可以直达圣人那里。
李泌?还找什么李泌,他只是和那位不在长安的公主关系不错,哪比得上眼前这寿王说话好使。
于是,书院里经常就会出现这样一种画面,李白跟在李瑁后面,而李瑁则跟在李泌身后。
有一些学子看到这三人整日里都是这个样子,就问武明娘,“这就是书中所说的三人行,必有吾师吗?”
说实话,武明娘看到他三人整日这个样子也挺无语的,就对那学子说道:“这三人在一起不算,谁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
李泌心里所想的是,这李白做官肯定不如他作诗的水平高,把他留在书院,好吃好喝供着。他想什么时候写诗就什么时候写诗,其余诸事不用他操心。
然后,自己让人把他写的诗印成诗集,凭李白的才华,他写的那些诗定然可以名震京师,怕是要出现长安纸贵的事情。
若是让李白进宫见到玄宗,他的才华最多也就是给那对翁媳的不伦之恋写写赞美诗,给那件龌鹾的事情披上一件华丽的衣衫而已。
李泌是这么想的,就趁着李白不在跟前的时候,对李瑁说,“只可口头上答应他,不可真的去为他托人。”
其实,李瑁根本就没有为李白出面的意思。他每日和李白在一起,实在是因为李白这人说话比较风趣,对他又是毕恭毕敬的,让李瑁比较受用而已。
李泌这么一说,他正好有了不帮李白的借口。李白但凡有求,他只是嘴上敷衍着,并不真的去办事。
可怜这位李白,还以为认识了寿王,今后就会前程似锦,富贵无边呢!
就这样过了一个多月,李白的诗倒是写了不少,特别是喝了书院酒以后,真的是斗酒百篇,篇篇精品。
李泌则将这些诗作收集起来,说是汇编成册,等李白见到皇帝的时候,也好呈现给皇帝。还说,这些诗作印成书籍,也可以给李白扬名。
李白一看他这么有心,写起诗来更是积极了。一时间,书院和东市那个书肆联合起来,就成了一条诗集的流水线。
而长安城中,也到处流传着李白写的这些诗,风头之盛,竟然超过了当初李泌给张九龄出诗集的时候。
短短一个多月的工夫,长安城中但凡认识几个字的人,几乎是都已经知道了李白的大名。
有人知道这李白是住在书院的,就有人找了来,想要见识见识他。对于这些人,李泌都是好生招待,给足了李白面子。
看着李白和那些人坐在一起喝酒作诗,高声谈论,李泌总是笑笑就离开了。
李瑁不解,就问他这么惯着李白是何意。李泌告诉他,大唐没有李白,没有李白的诗,就会逊色很多。
只要他不想着去做官,他想怎样就怎样,只要书院能做到的,都会依着他。
结果,在李泌的大力支持下,李白纵情于长安,不但结交了许多朋友,名气也是越来越大。
盛名之下,李白就有些飘了,再见到李瑁的时候,也不是以前那样毕恭毕敬的了。
而且,他看到李泌和李瑁之间很随便,互相之间经常开开玩笑不说,有时候还互损两句。
时日一长,李白和李瑁混熟后,两人之间也没了那些规矩。
李瑁和李泌的交情好,是因为两人有些话能说到一起,又有同窗之谊。后来,杨玉环一次次的刺激他,让他没了脾气不说,还对李泌有了一种说不出的依赖感。
就这样,李瑁来到书院以后,就没把自己当做亲王,最多也就是在学子们面前摆摆先生的架子。
以前李白敬着他,他不当回事。现在李白见到他是一副很随意的样子,他也不放在心上。
这样一来,就给了李白一个错觉,以为这李瑁很好说话,而他自己的才华也可以让他藐视那些规矩。
不但是对李瑁,李白的酒友诗友里,也有一些官员,李白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也是勾肩搭背、笑骂由人,全没那些繁琐的规矩。
这一切,李泌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诗人嘛,一位无人可比的诗人,一位落入人间的天人,就该是藐视这些规矩。
李泌想起李白第一次见到李瑁的时候,那副跪舔的样子就来气。好在他现在已经不是那样了,也不在把那些权贵们当做可以主宰他命运的人了。
不过,李泌发现他还是想着做官。这已经是李白的执念,是自打懂事开始就立下的志向,要想改变,怕是要让他脱层皮才行。
李泌与他交谈过几次后,便开玩笑说道:“太白先生,若是、我是说若是哈,现在摆在你面前一个七品县令的官位,只要你不作诗了,就可做这县令,你干不干?”
李白一脸不屑的看着他,说道:“为何不能作诗了?难道这七品县令就让我顾不上作诗了吗?”
李泌笑笑,又说道:“七品县令看来是小了些。若是上州的长史呢?那可是六品上的官啊!”
李白还是一副不屑的样子,道:“六品?我还是作诗更痛快些。”
李泌一听,干脆说道:“三品呢?给你一个三品官做,但是不准再作诗了,你答应不答应?”
李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