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天选之国1620>第232章 从陕北拉人

不日,罗汝才带人专程去了一趟黄家寨,买回来不少的兵器干粮,但是甲胄舍不得多买,还是价格比较贵,仅仅买了十余领。

这一趟罗汝才亲自过来,除了买东西,还存着和黄家寨的人建立联系的心思,他们流动作战对这些有用的物资需求量相当大。

待采购完成后,罗汝才便回到山寨,带领所有的手下往北走去,准备再次踏入陕地,完成拯救父老乡亲的重任。

而在陕北和宁夏交界的横山地区,活跃着另一支义军,首领的花名唤作神一魁,至于说本名,可能连神一魁自己都不太清楚了。

神一魁的队伍中最近新入伙几个人,有蒙古人,还有一个看上去有些文化的汉人,这些人其实就是后金岳托派过来的情报人员,家眷都在后金统治区里,成为牵制他们的人质,使得他们必须听命于后金的指令。

这些人来了就给义军带来了收获,在他们指点下,神一魁义军袭击了一个汉人商队,缴获了很多的兵甲武器和物资,但是主事和领头的都跑了,剩下的伙计就被裹挟进了义军担任喽啰兵。

这个是岳托扶持陕北地区农民义军计划的一部分,岳托的计划是把这个地区的义军整合起来,给他们提供一定的物资和武器,还有具备战斗经验的军师级人员,提高他们的战斗力,然后去明朝的核心地域流窜,让明朝持续不断的失血,这是黄台吉削弱明朝实力的大战略的一部分。

因为后金已经控制了整个漠南蒙古草原,事实上和明朝的陕北和宁夏接壤,使得这个战略方案得以实施。象神一魁等义军首领并不知道自己的背后还有后金的默默支持。

从万历年开始,气候发生了缓慢的变化,而且随着草原退化,林地减少,陕北地区的沙漠化日趋严重,在这里的老百姓生活一年不如一年,还得受士绅地主的盘剥,另外,陕地还有一个最大的地主,从朱元璋那时就传下来的秦王一系藩王,关中几乎最好的土地都被收为藩地,盘剥百姓更为严重。

加上这些年的灾害,这个区域的百姓可谓民不聊生,但是这里又离海岸太远,除了部分往河南逃荒的饥民被移民中介弄走之外,大部分人还是在本乡本土煎熬,民间到处是干柴,只要星星之火就可以剧烈燃烧起来。

罗汝才先回到自己的老家延绥镇,回来之后他倒不敢大张旗鼓的闹啊,因为这里的延绥巡抚大人是大名鼎鼎的洪承畴洪大人,洪承畴和历史上不一样,因为农民运动的烈度不算太高,老三边总督杨鹤还没有卸任,所以洪承畴这段时间还在延绥巡抚任上混日子。

这个洪大人颇有手段,对付起义的义军颇有一套,很多义军首领都被他割了脑袋,凶名在外呢。

不过因为饥民太多,加上正值青黄不接时候,罗汝才轻轻的振臂一呼,便有无数的饥民家庭响应号召,揭竿而起。

短短十余日,罗汝才便组织了三、四千人,他把这些人分成了丁营、女营、老营和孩儿营,顾名思义,丁营是一水的男丁,这些人是负责打仗,干活,搬运东西行进的,女营都是妇女和年幼的小孩,老营那就是老人组成的营了,至于孩儿营则是半大的男孩组成的营,半大的女孩都去了女营。

明末的农民军,最大的特点就是流窜能力强,打仗的手艺不咋地,但是跑路的技艺可是一流,他们创新性的把所有人进行分营,对壮丁的家眷进行控制,让壮丁死心塌地的为义军卖力气,同时对女营和老营进行管理,让他们也能赶上大军行进的步伐,这些方法都是农民军在长期战斗中形成的经验。

农民军在一个地方活动,把所有人的家产物资全部没收,人员全部裹挟入营,这些人入营之后,男丁仅仅发给一根木棒等简陋的兵器,给予少量的食物,也就是维持不饿死而已,在和官兵战斗过后,能够活下来的便升上一级,如果获取战功的直接进入核心队伍,不过更多的人就被官兵打死割了脑袋记功了。

这样大浪淘沙下来,留下的农民军都是精锐,运气不好的全死了,而官兵在剿匪的时候虽然一直胜利,但是只要跑出去核心的队伍,没多久又是一支庞大的农民军了,剿不胜剿,越剿越多。

罗汝才这些年就是这么干的,裹挟了几千人的队伍开始流窜,如果遇上官兵就驱赶新入营的喽啰兵上去战斗,打得赢就收获胜利果实,打不赢就断尾求生,但往往是打不赢的时候多,以致于这些年也没有攒下多少核心力量。

这次回来,罗汝才如法炮制,裹挟了三、四千人,他也想裹挟多一点的人,但以他的组织能力,裹挟这些人已经是极限了。

罗汝才的“大军”开始南下,沿途的补给那就只能靠抢了,只要是有粮食的人家,全部去动员加入义军,一些防御力弱的地主或者富农,全部打破庄子,整家人参加义军,一些大庄子,义军打不动,那就先礼后兵,前去要求庄主赞助一部分粮食,而大庄的庄主,往往为了自身的安全,不敢得罪这帮阎王爷爷,从而赞助一部分粮食破财消灾。

罗汝才就带着这么一支队伍,在陕北的沟沟壑壑里转悠,期间还遇到各路小的义军,罗汝才也不藏私,告诉他们动员流民去陕南,带去多少人就可以换回多少钱和物资,让这些义军队伍心动不已。

消息甚至传到神一魁、闯王、八大王、王自用等大股义军的耳朵里,大家都对这个消息半信半疑。

状态提示:第232章 从陕北拉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