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回宫就去拜见了皇后,母子二人商议了一番,决定以后皇后加大对于后宫的管制,而太子要做出兄友弟恭的样子,要和皇上大打亲情牌,还要学会隐忍,绝对不能给其他皇子机会。

自此之后,太子努力收缩势力,除了皇上给他的一些政务,他几乎什么都不插手,东宫中更是整治的一片安然。

除此之外,太子每天早晚给皇上请安,说一些暖心的话,并且表现出对皇上的十足忠诚和孺慕之情,一来二去,皇上对太子更加疼爱,又觉得太子太过纯善,在别的皇子想要挑衅太子的时候,不用太子动手,皇上就会先镇压住他们。

这么一来,更让太子找到了和皇上相处的法子,父子感情日渐加深。

太子本来就是当今第一个儿子,太子出生的时候,皇上和皇后感情很不错,自然,他对于太子是疼爱的,这种感情不是后面的那些皇子能比的,说起来,这么些儿子当中,皇上还是最疼太子的。

等到太子让皇上对他很放心时,他就利用从楚秀兰那里学来的东西开始展露他的政治才华。

他不但谈论一些治国之道,在得知皇上因为国库空虚而头疼的时候,更是把从楚秀兰那里换来的玻璃制作的方法献了出来,并亲自监管造了作坊,开始生产各种精美的玻璃制品,没用多长时间,这些玻璃器皿都卖到了邻国,赚了许多钱财,一时,皇上高兴的每每在人前大力夸赞太子。

在一次太子遇刺时,正好楚秀湖在旁边,奋力保护了太子,皇上便让楚秀湖负责太子的安全问题,楚家,彻底的和太子绑在了一处。

楚秀兰继续做着自己大夫的职业,在治病的同时。联络那些贵门豪族,弄了不小的人脉。

而楚秀河也考中举人,眼看着就可以参加会试了。

后,楚家经过几年的发展。在京城站住了脚跟,楚秀海培育的良种卖遍整个国家,百姓提起他都恨不得供起来,就是皇家提起来也是大家赞赏,楚秀海仗着良种培育和先进的养殖经验成了一方富豪。

楚秀湖在军中发展的也很好。如今已经因立战功而官拜三品,当然,这其中自然也有太子的提拔,可和楚秀湖的勤奋还有谨慎都是分不开的。

另,楚秀河在会试中也一举高中,虽然没有夺得前三甲,可到底也在二榜榜单中,并且名次还不低,又经殿试,也许有皇上要提拔他的意思。楚秀河被点为二甲传胪,后又有楚秀兰给他打点,让他外放做了一地的知县。

楚秀河带着家眷上任,上任之后清正廉洁,又给当地的百姓找了不少致富的路子,联同当地富户修桥补路,兴修水利,在上任期满后,考核优良,太子又使了力让他连升几级。成了一地知府。

楚秀河临走时,当地百姓送了万民书万民伞等物件,哭着送他,连着送出二十里地。场面着实感人,就连皇上都听说了,大赞一声若全国都是这样的官员,国家又何愁不兴盛。

在这几年里,方太太不止一次的想要找楚家的麻烦,都被楚秀兰躲了过去。楚秀兰原来打算还击,可当她知道方家和三皇子搅和在一起之后就不再还击了。

这几年楚秀兰也看清楚了,太子的位子已经稳固的很,就是皇上都不会容忍有人动摇太子之位的,三皇子根本就没有上位的可能,而且,三皇子背后陷害太子的事情太子也知道,两个人表面上兄友弟恭,可背地里已经水火不容了。

楚秀兰想要看太子上位之后三皇子一系的下场,她想着到时候她就可以肆无忌惮的把方家往泥里踩了,就像是当年方家高高在上用权势诱使汪墨休弃她一样。

当然,这几年也有许多人家向楚家求亲,提出求娶楚秀兰,不过楚秀兰思想观念和这个时代已经完全不一样,而且她也对男人和婚姻死了心,说什么都不再嫁人。

楚父楚母原担心她老了之后无人养老,不过楚秀兰说她有三个兄长,现在兄长家都有孩子,难道她的侄儿能够不管她,再说,她也积攒了许多的银钱,就算没人管,她也不会冻着饿着。

另外,楚秀兰也收养了一些孤儿专心教导,那些孩子对她也很孝顺尊敬,楚父楚母瞧了知道楚秀兰后事无忧,便也不再管她。

这么又过了几年,忽然一日皇帝夜间得了急病而去,太子登基,大赦天下。

太子登基之后稳定朝政,慢慢的把跟着几个皇子派的官员替换成他的心腹,楚家兄弟便又高升,楚秀湖成了兵部尚书,而楚秀河则成了吏部尚书,并且,新帝还把一直在乡下的楚秀海弄到户部,专营一司管着天下的良种培育和改良工作。

等到朝政稳定,新帝位子坐稳之后,就开始大力改革,先前和他做对的几个皇子新帝虽然没有贬斥,不过,却把他们都荣养起来,不再让他们插手国政,另外,他们那些心腹也都视情形而定或抄家或去官或贬出京城。

方家就在去官之列,方老爷丢了官职,汪墨也跟着遭了殃,原来春风得意,眼瞅着就要升官发财,现在啥都没有了,只能窝在家里怀念以前的风光。

方家以前也得罪了不少人,现在谁都知道他们家和新帝不是一路的,新帝其实恨不得他们都死光,只是新帝向来以仁厚为名,不愿意造杀孽才放过他们一条性命。

因此,就有许多人用各种借口开始把方家踩下去,尤其是有的新贵人家,以前因为汪墨清高孤傲而得罪了不少人,那些人现在逮着机


状态提示:11--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