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明末疯狂>第八百六十八章 覆没前夕(下)

崇祯皇帝这次召见差不多用了一整天的时间,直到一个太监送进一份密件,崇祯皇帝看过之后,颜色大变,丢下召见的官员们急匆匆地走了。

有人说那份密件报告昌平失守,但昌平那天实际上还没有失守,只是过居庸关之后都是平川,通往京城不一定非经昌平不可,大顺军的先头部队在十六日已经到达京郊。估计密报所说的就是京城附近发现大顺军的消息。

当天夜里,崇祯皇帝彻夜不眠。他绕着宫殿狂奔长号,又是顿足捶胸,又是悲泣叹息,又是大叫:“内外诸臣误我,误我!”已经陷入了半疯狂状态。而这时候内外诸臣却大多已经作好了开城投降的准备。司礼太监曹化淳、兵部尚书张缙彦等人拟了一个开城投降的公约,宫中朝中的许多大太监、大官僚都在上面签了一个“知”字。当然唯有崇祯皇帝不知。

十七日早朝,崇祯皇帝再一次同群臣讨论如何应付危难,再一次当众落泪,诸臣也再一次跟着哭天抹泪了一番。有人提出起用阉党中的人才冯铨、霍维华、杨维垣等人。且不说可用不可用,几个人都远在外地,起用了对于守城也毫无用处。

而崇祯皇帝听着这些废话实在心烦,懒得去说话,他用手指在桌案上写下了“文臣个个可杀”几个字,让身边的司礼太监王之心看了看,又抹了去。他实在想把这些昏庸怯懦的朝臣们杀个痛快,可是在这旦夕间就要覆亡的时刻,他其实连杀人的能力也没有了。只能等着大顺军来完成这一遗愿。

上午,寥寥无几的几个大臣心急火燎地守在宫门外等待消息,一面议论着形势。有人说只能听天由命,也有人强打精神说城池坚固。守几个月没有问题。

突然间负责守城的襄城伯李国桢独自骑马赶来,衣冠不整,面色仓皇。崇祯皇帝忙宣他入殿,问他守城情况如何?可李国桢趴在地上哭着说:“守城的军队都不服从命令了!都躺在城上,用鞭子打起来一个,另一个又躺下。怎么办呢?”

崇祯皇帝也同哭道:“诸臣误朕到了如此地步!”于是殿里的文武大臣和太监们都跟着一起恸哭起来。声彻殿宇,外面都听得清清楚楚。

等到崇祯皇帝打发走了文武大臣,又召集太监,要太监们去武装守城。太监们哗乱一片,直到傍晚才组织起来几千人的一支队伍,分了皇上临时拿出来的二十万两银子,乱哄哄地到各城去了。

这时候,大顺军已经把北京城团团围住,齐化门外的“三大营”不战而溃,平则门(今阜成门)和彰义门(今广安门)等处都遭到攻烈攻击。四处火光冲天。炮声动地。

在又一个不眠之夜里,崇祯皇帝明明白白地想到了死。人生自古谁无死?但是作为一代“英主”,却这样狼狈不堪地“以身殉国”,实在心有不甘。只是逃已无路,守又无策,岂能奈何也?

十八日清晨。他最后一次召对阁臣,垂头丧气地说:“不如大家一起在奉先殿完事(自杀)。”阁臣中竟没有一个响应。奉先殿是宫内供奉祖宗牌位的地方,面对着列祖列宗毅然投环,还是很有些悲壮的。但这个最后的打算也没有实现。不过就是到了此时,崇祯皇帝还是幻想着能有最后一线生机。

似乎上天听到了崇祯皇帝的祈祷一样,在这天上午,出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在大同投降大顺军的总监太监杜勋受李自成的派遣,坐着大筐被吊进城里,要同崇祯皇帝进行谈判。

听到有了这最后一线生机,崇祯皇帝是连忙召见。但杜勋传达的意思很简单:李自成军声势浩大。已无可抵御,唯一的生路只有崇祯帝自动“逊位”,其实就是投降,让位,让李自成堂皇而又名正言顺地登基即位。

可这样的生机对于崇祯皇帝来讲未免有些太难堪了。但毕竟是一种选择。他还在犹豫,希望能有一个比较体面一点的投降方式,因而谈判一直拖到晚上。

可李自成已经不愿再拖,当晚对各门大举进攻,负责守卫彰义门的太监曹化淳开城门迎降,外城陷落,李自成的大顺军冲入西城和北城,内城的失陷也是近在眼前。

而在最后关头,崇祯皇帝还是决定既不投降又不“殉国”,而是冒险冲一下,争取逃出重围。他颁布了亲征诏书,号称要御驾亲征,荡平逆贼,实际上就是率军逃跑的意思。

但在这时候,崇祯皇帝甚至已经没办法组织起一支部队了,他要内监召京营护驾,内监却对他说:“京营都已溃散,哪里还有兵!皇上自己想办法逃吧。”

到了深夜时分,崇祯皇帝就找到皇亲驸马都尉巩永固和新乐侯刘文炳,要他们召集家丁护驾出逃。可巩永固哭着说:“祖制亲臣家不能藏片甲,臣等哪里有什么家丁!所有的家人不会作战,哪能御敌!”实在没办法,崇祯皇帝只好手持三眼洋枪,带上一伙太监像没头苍蝇似的冲出了紫禁城,先后到了齐化门和安定门,看看没有突围的可能,才又沮丧回宫。

说实在话,这时候的崇祯皇帝已经变成了惊弓之鸟,他在城内一遇上疑似大顺军的士兵,就转身而逃。其实在这时候,大顺军入城的军队却并不多,只要崇祯皇帝咬着牙突围一下,冲到南城外城,就可以受到李禄所率领的护卫队的保护。

崇祯皇帝更不知道,在这个时候,北京南城外城的右安门、广定门和左安门已经是大开,一支一万七千多人马的官军已经入城,那就是风


状态提示:第八百六十八章 覆没前夕(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