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龙诀》提档一天,和《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迎头撞上;
这怪不了万重山,谁让人家主动提档呢,那就干呗;孟轻舟就不信凭借黄博、思思昆哥的组合会输给巩皇和郭富城;
西游记堪称国内最大的ip,因为中国的文创产业体系不成熟,所以我们更需要一个成熟的ip。我们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尤其是涉及到还有很多外部投资,尽管我们都知道要创新,但还是本能的希望自己可控的部分多一些,不可控的尝试少一些。
如果产业体系很成熟,有一个想法大体就能知道最终的产品怎么样,那我就更愿意在想法上去创新突破一下。但恰恰我们现在的产业体系不成熟,投资人包括业内人士都搞不清楚一个想法最终能实现多少,所以稳妥的选择还是,想法、故事要首先靠谱,ip的认知度高,然后再尽力去做好产品,搞一点微创新。
具体到ip形成的环节,从创意到ip本身是一个多领域参与的过程,尤其是涉及的领域越多,故事线就需要更加清晰,相互间的协作就需要更加完善。
我们现在大体还处在一个单兵突进的创意阶段,在一两个领域做几个热点ip还可以,但是一旦要做超级ip,故事线拉长,产品线增加,就不可避免的需要集团化、组织化的运作,来减少逻辑硬伤,增加支线剧情、新进人设等,这个目前我们的产业水平也还有所欠缺。
而传统经典,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沉淀,打磨,bug较少,自然更可能成为超级ip。
这是一部除了《大圣归来》之外唯一一个并不圣母婊的唐僧;
在所有西游记原著或者改变作品中,孙悟空都是毋庸置疑的绝对主角,这使得唐僧常常站在一个非常讨人嫌的位置,尤其是“三打白骨精”一章,唐僧表现出的是非不分、昏庸愚昧、耳根子软、嫉贤妒能、拿着鸡毛当令箭等等品质得到了极大的释放,让我们无时无刻不想冲进原作扇唐僧一个耳光:妈的,让你是非不分,让你欺负我大圣,你麻利地狗带吧。
唐僧身上其实体现了我们传统道德体系中某些很不好的倾向:“过分的善就是对恶的纵容,对坏人的仁慈就是对好人的残忍,孙悟空这样出身草莽,嫉恶如仇、赏善罚恶心理的执法者永远不如唐僧这样仗着脸好看、出身好(根正苗红),说几句仁义道德的话就可以让人感激涕零。
中国出品的中讨厌程度唯一可以和唐僧一比的就是《三体》里的程心,他们身上有一种让人很恶心的名为“绿茶婊”的特质。第一个指出唐僧拥有这种特质的是周星驰,他借《onlyyou》唱出了一个真理“背黑锅我来,送死你去”,其实说得更难听一点,对唐僧和悟空的关系像是程心和托马斯维德的关系:“受人敬仰青史留芳刷好感的事我来,出生入死打打杀杀拉仇恨的事你做”。
《三打》是为数不多的唐僧和悟空双线并行的故事,前半程一直到小儿国国王被打,唐僧的形象都和我们内心设想的唐僧没什么不同。但是,从打国王到打白骨精,我们看到唐僧的内心发生了变化。
唐僧不想让孙悟空打死小儿国国王,即使国王的事迹让人想起《盗墓笔记》里那句“比鬼神更可怕的是人心”,面对这样极端的恶,孙悟空的一棒打死体现了我们法制社会有恶必惩的价值观。
唐僧的阻拦只是基于“出家人不得杀生”的教条主义,所以面对孙悟空的质问和失望,其实唐僧内心是很迷茫的。因为他所理解的佛法无边不足以拯救国王犯下的罪孽,而根据佛法,他甚至连惩罚都做不到。
百姓崇拜地叫他“圣僧”,而他降妖伏魔靠的是孙悟空,锄奸铲恶靠的是孙悟空,而他竟然还要拦着孙悟空锄奸铲恶
随着和白骨夫人的几番交流,他对人性之恶有了更深刻的意识。在和孙悟空的几次争锋后,他终于意识到:所谓善,并不是念几句佛理就可以的。善良不是无是非,白骨夫人可怜吗?可怜,但必须消灭她;善良不是慷他人之慨,他不能一路依靠孙悟空,度人的事情只有他自己来。
也就是在电影最后,唐僧以身度妖,让我想到佛祖割肉饲鹰的故事,真正的善,不是假惺惺的让孙悟空放人,而是牺牲自己成全别人。
他说:小僧想好了,一世不消,我度一世。十世不消,我度十世。此刻唐僧终于在外貌和内心都想着一位很著名的佛教人物靠拢了——地藏王菩萨。
地藏王菩萨最著名的一句话是: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你可以说这是执,是妄,因为人间的罪恶不可能消尽。然而,正式在这句话中我们感到了佛的大爱,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度,一种为了理想殉道的热烈,这一刻,唐僧悟了。
这一悟,是以往所有《西游记》原著和改编作品从未涉及过的,它一下子升华了唐僧的形象,让结局变得分外出人意料:三打白骨精的最后一打,孙悟空把唐僧打死了,仅仅是这个结尾,就足够我给这个电影一个好评。
影片还重点探讨了唐僧和孙悟空之间的师徒关系。有趣的是本片是所有《西游记》衍生作品中唯一指出一个显而易见但被人无视的事实的:孙悟空比唐僧大,不是大几岁,是大几百年!
在取经队伍中,恰恰作为师傅的唐僧,是整个队伍里年龄最小的,和他的徒弟相比,他就是个没断奶的娃娃!
电影中孙悟空对唐僧的态度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