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抗战之最强民兵>第一百八十四章 何去何从的三十五军

对于这位阎长官对自己的猜忌,付作义很清楚不管他怎么做,只要他现在待在这个军长的位子上,那位被前心腹将领背叛过一次的阎老西就没办法完全信任他。而一直苦心突破现状的付作义,看着部队因为民兵纵队的进入,基层的一些老兵大多都偷偷脱下晋军的军装退役,摇身一变就加入到民兵纵队中。

这种无声息的拉拢跟腐蚀,让付作义清楚要不了多久,自己这支一心拉起来的部队,要么被阎老西彻底收权没他付作义什么事情,要么就是被民兵纵队给敲零碎一样敲掉战斗力的根本。可不管那样,他付作义都没办法去指责什么。毕竟,一个是他的老长官,一个又是实力强大的新兴华北民兵纵队。

况且进入晋省的民兵纵队,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帮衬他们减少了许多日军方面的压力。如果民兵纵队真的撒手不管现在的晋省日军,以他们晋军如今的实力就算能扛的住,也势必会将好不容易恢复的一点元气给彻底打回原型。

所以无论那一方,付作义都觉得异常的为难。现在看到邓成功发来的密会电报,一时间他就更加显得左右为难了起来。

因为他有种预感,这个邓成功不会平白无故的这个时候到大同来,也不会特意说明他此次来晋省是想见他,而非那位晋军总长阎老西。这样做的目的似乎只有一个,那就是看上他甚至于他的三十五军了。那么同样陷入困境的三十五军,付作义这个军长又会做出何种选择呢?

猜测到这种可能性,付作义觉得这是关于到三十五军未来的事情,自己身为军长也不能太过独断。所以他很快命人把三个心腹师长给找了过来。也想听听这三位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师长,对于这份密会电报有何感想。

把电报交给三位接到命令起来的师长看过后,付作义也没有隐瞒自己的想法,把对于邓成功在这个时候密会他,有可能会谈些什么事情的猜测也说了一点。他想听听这三位心腹干将的意思。

三十五军有三个主力师,其中一零一师的董其是付作义的老部下,为人也很忠诚,算的上是一路跟随付作义成长起来的师级指挥官。至于三十一师跟新编三十二师的二位师长,则更是付作义从基层一步步提拔到这个位子上来的。

所以在这三个师中,付作义说的话远比阎老西管用。对于这些师级指挥官而言。他们更多还是选择追随付作义,因为没有付作义的提拔,他们也根本不可能成为一师师长。至于阎老西,这些年的所做所为,还是令这些晋军师长级的军官略感心寒。

就现在国党二十战区的指挥官商震,原本也是晋军的一方将领网游之猎杀苍穹。曾几何时他跟付作义一样,也是视阎老西为值得跟随的对象。结果后来也是因为他的势力扩张的有些令阎老西害怕,最终还是玩起了明升暗降的把握,最终把这位晋军的功臣活生生的逼到了国府那边。对于这件事情,他们这些晋军的老人都是非常清楚。

在这些晋军的高层指挥官看来,玩政治这位阎长官行,做生意这位阎长官也行。唯有其肚量不行,加上自从太原失守后,他们这些有长官顶在上面的师长还好。那些在晋军中没有靠山的师长,对于阎老西的猜忌,也可谓每天都过的胆战心惊,生怕自己会成为下一个被收拾的对象。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三十五军的三个师长无疑心中也是有些埋怨的。

加上现在每次发军饷时,押运军饷过来的总部军官,总会有意无意的跟他们下面的基层军官灌输,要忠诚于阎老西这位晋军最高指挥官的话。这让三位师长对于这种有些太小心眼的作法。着实有些生气。

但碍于付作义顾全大局的忍让,对于这种小动作,三位师长很多时候也只能装作没看见。反正那些有心背叛自己的基层军官,在那些总部派来的人离开后,也会被他们找个理由降职或者调离。要想通过这种手段掌控三十五军。阎老西无疑有些异想天开了。

而随着抗战陷入沼泽般的拉锯战,各方军阀党派的势力都必不可少受到打击,三十五军这支由付作义一手领导的部队,也成为各方拉拢的对象。但因其部队的组成人员,大多都是三晋子弟。所以,大家很大程度上都不想改弦易帜,为此国党跟人民党的拉拢,付作义都很客气的推辞掉。

也正是因为这种表现,让阎老西觉得震惊之余才稍稍放松了一些对付作义的监控。但不可否认的是,付作义的三十五军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没有以前那样受那位阎长官的重视,从最近扩充的几支团旅级部队,都是补充到其他晋军师级部队,而三十五军竟然一个扩编名额都没有就能看出,这位阎长官在控制三十五军的势力增长。

现在不动三十五军,是因为三十五军还有用武之地,可一旦晋军其它军师级部队恢复战力,谁也不敢保证三十五军是否还能跟现在一样,安然无恙的待在这里。

想到这些一零一师的师长董其就道:“军长,你觉得邓成功这次过来,真的是想拉拢我们三十五军吗?

据我所知,他们的部队规模很大,就我们晋省这片靠近他们华北的农村,就发展了不下三四万人的旅团级部队。而且他们的装备都极其优良,加上他们的冿贴扶持也很优厚。他真的有必要拉拢我们这样带有政治标签的军队吗?难不成,他不怕我们拿了钱跟武器什么反悔?”

对于这支看上


状态提示:第一百八十四章 何去何从的三十五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