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抗战之最强民兵>第三百一十五章 装甲师团的覆没

此次由民兵总队发起的晋省战役,让各方看到了成熟起来的民兵部队是多么的可怕。这种犀利的攻击手段,以及部队炮兵配合协同作战的熟练,都让各方意识到。如今的民兵陆军部队,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小打小闹的民兵武装,他们现在的能力,已经真正配的上最强民兵这四个字。

镇守太原的日军司令官,看着一个个被标注陷落的大小城市,感叹民兵部队推进的速度之快,确实令他感到震惊。太原城的最后一道屏障陷落,似乎也是早晚的事情。眼看民兵总队拿下原平,即将向忻州城发动进攻。坐镇晋省的许子,终于有些按捺不住,开始考虑到底是守还是退的决定。

从下面报上来的伤亡数字,让太原城的日军指挥官很清楚的认识到,如果他们据守太原,或许能给这支民兵部队增加一些伤亡。可相比他们,只怕保留在晋省的这十多万精锐,能生还的人数只怕少的可怜。

尤其是做为守方,原本他们的伤亡人数应该比攻的一方少,可现在从他们了解到的情况。根本就不是这样,民兵总队依靠自身的装备优势,很多时候宁愿多消耗一些炮弹,也不会轻易发动由士兵组成的冲锋。这就意味着,他们想依靠防御工事杀伤民兵有生力量的想法,根本得不到实现。何况,此次攻击他们的民兵部队,也才不过三个主力师近六万左右的兵力。

就是三个主力师的配合进攻,就让拥有十多万驻城军的日军搞的焦头烂额。每天看着民兵部队有条不乱的向下一个城池推进。而他们驻城的日军部队,也开始随着这支兵锋的临近,而越发纠结是打还是降。

碰上那些死忠的城防官,那么等待这些守城日军的下场自然又是全军覆没的下场。而有些清楚当前现状的日军城防官,在了解到前面一些县城日军的下场,为了手下这些士兵的生命,并且得到攻击部队保证他们生命安全的情况下,开始成建制的向民兵部队投降。

换做以前可能这种投降会比日军所耻笑。但堂堂华北方面军的司令官,都向这支部队举城投降过,他们这些大多不过佐级军官的日军守城官投降,当然不会存有什么顾虑。只是这种非降即灭的战事,让晋省的许子士气一下子跌落到了谷底。

知道这样下去晋省陷落是早晚的事情,晋省的日军司令官立即下达了反击的命令。在他看来,或许打上一场胜仗鼓舞一下士气。才是他这个司令官最喜欢做的事情。而他为这场反击准备的,就是他派遣到忻州城附近隐蔽待命的装甲师团。

曾几何时晋军的反攻,也让他们陷入危机,但就是这支在晋省日军司令官看来实力强大的装甲师团力挽狂澜,一举打退了晋军数次发动的攻击。并且打的晋军节节败退,最终让他们失去收复太原城的奢望。那么他这支给他创造了不少战功的装甲师团。面对眼前这支民兵部队,有取胜的把握吗?

对于出去装甲师团冲击这支兵锋正旺的民兵部队,太原城的日军指挥高层们,其实信心没有多少。那怕眼前这支民兵部队,没有装甲部队随同,可他们的炮兵实力远远超出他们的预期。

如果装甲师团做不到突然性突袭,失去先机的装甲师团很有可能。反过来被民兵部队仗着炮兵优势,将他们全歼于忻州境内。到时留给太原城日军的下场只有二种结局,要么等着当俘虏或者玉碎,要么就是趁机赶紧跑吧!

只是在如今各方游击队遍布晋省的情况下,日军的装甲师团真的能做到隐藏行军吗?这无疑是种奢望,其实他们从太原开出前往忻州的时候,一路上的行军路线已经完全被民兵部队所掌握。一直没有动手解决他们的原因是,他们离这支师团的距离还有点远。用不着这么早动手解决这支许子的装甲师团。

在付作义看来,见识过龙式战车强大的他,已经看不上许子这支豆丁战车组成的装甲师团。也许晋军之前没办法对抗他们,但在如今进攻晋省的三个主力师中,反装甲武器已经下放到排级单位的部队。别说出动民兵的装甲师,单单三个主力师对上这支装甲师团,付作义也有信心打的他们溃不成军。

因此窝在忻州一处日军基地。还自感保密工作做的不错的日军装甲师团,在接到太原城日军司令官的命令后。立即开出隐藏了几天的基地,来到他们自认可以发挥他们装甲集群优势的交战区域,争取在这里阻住民兵的攻击兵锋。有些狂妄的师团指挥官。还大言不惭的说出追击三百里的口号。想一股作气,将行军到他们交战区域的民兵主力部队,一举击溃。

在他们钻出藏身的老鼠洞时,几个专门盯着他的情报部门立刻将他出洞的情报反励了付作义的总指挥部。在地图上观看了一下自身的行军路线后,付作义根据情报部门提供的日军装甲师团的行进路线,很快就锁定了他们准备展开阻击的交战区域。

这样大规模的装甲兵团,不可能在山林地带展开突袭,他们只有实施集团性质的冲锋,才有可能击溃成建制的步兵部队。因此,联想到自己三个主力师行军的路线,不然猜出这个日军装甲师团,挑选的伏击地点在那里。

正愁没机会再给许子致命一击的付作义,很快就觉得,全歼这支日军装甲师团。用装甲师团的全军覆没提醒晋省的日军,他们已经没有力量反抗民兵总队,留给他们的也只有撤出晋黍者投降。否则只有死亡,才是他们在晋


状态提示:第三百一十五章 装甲师团的覆没--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