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抗战之最强民兵>第三百二十五章 七月七日总攻

春节刚过民兵总队各军分区内的主力师,频繁出现调动集结,开赴的地区又是跟他们接壤最多的关东军所在地东北沿线。要说关东军不紧张,那是不可能的。

只是东北在春节这个时分,天气还是比较寒冷,有些地方甚至还有积雪存在。加之邓成功集结民兵主力,也需要一点时间。所以,将具体的大战时间定在了前线积雪差不多消融的四五月份。

至于说这个时间会给关东军一些准备的时间,其实在邓成功看来都没什么,如果二军能在前线就拳头对拳头的决定胜败,或许后面的收复战会更轻松。何况关东军也一直觉得,他们花费重金修建的防御工事,加上他们已经几乎成长起来的新编部队,应该可以在前线给予民兵总队一次重创。至少在他们看来,进攻战打不过民兵总队,那防御战总不至于又输给民兵总队吧!

相比邓成功更喜欢用事实说好,因此在他回到北平之后,立刻向各军分区发出了抽调各主力师作战的命令。唯一让人有些困惑的是,首先被接受调令的是付作义统领的绥蒙军分区。当绥蒙军分区的几大主力师,被调到东北军分区的后方时,日军在与东北军分区接壤的防区,自然是加重了预备队。以防止到时民兵一动,他们出现人员不济的事情。

大军调动多少还是需要一些时间的,为此趁着这段时间大家都忙着调集部队等候大战,邓成功将民兵总队飞鹰大队长周虎以及侦察大队长王金标给找了过来。让他们做为大军的先头部队,渗透进许子的后方打探敌情的同时,将关东军的布防图竟可能的搞到手。

二支民兵总队单兵作战能力最强的部队,飞鹰无疑是担任了最困难的渗透任务,他们需要渗透到的地方,就是沿东北军分区与关东军对峙的一线。他们的任务是搞清楚关东军的具备防御布置图,以及他们的后方基地与仓库。至于搜集这些情报有什么用,那就是邓成功的事情。他们只要完成这个任务就可以了。

另外一支同样战斗力不可小视的侦察部队,他们担负的任务则是在蒙古游击队牧民的帮助下。通过许子防备开始松懈下来的蒙古与东北接壤的地区,尽可能的摸清楚那些边境地区的布防图。

同时有可能的话,还可以给那里的许子来上点带有民兵特色的斩首或者破坏战。总之,邓成功希望侦察大队能够渗透到兴安附近,把那里的局势搞乱。让日军摸不清民兵总队,下一步到底往那个方向发起进攻。

对于能够接收这种完全可以用杀人放火来形容的任务。王金标无疑是兴奋的。只是当邓成功告诉他,此次他们渗透到兴安还有一个极奇重要的任务时,王金标看完命令觉得有些困惑的同时,也表示一定尽快完成这个任务。

给这二位擅长敌后渗透作战的大队分配完任务,下一个开始调动的就是西北军分区的部队。他们相比绥蒙军分区的大军,则调动的路程比较短。他们就直接布置到察哈尔与关东军接壤的前线。似乎察哈尔也是民兵总队下一个发动进攻的突破口。

在这里关东军修建的防御工事,还是没有跟东北军分区接壤的地方坚固。为此,担心民兵总队会将这里做为突破口的关东军,了解到西北军分区的主力动向时,只得再次往这个方面增派了兵力。就是这种看似光明正大的部队调动中,关东军布置在蒙古一些的守卫部队大副减少,收到这个消息的邓成功。终于忍不住开心的笑了。

其实在绥蒙军分区以及西北军分区调动的时候,驻守西南军分区的民一师以及另外一个摩托化部队,已经秘密的乘坐军列抵达了蒙古军分区。这二支机械化突击最强的民兵主力部队,就将是邓成功用来一把插入关东军心脏的利刃。绥蒙军分区以及西北军分区的兵力调动,更多都会为了掩饰他实际的攻击重心。

见蒙古方面日军布置的部队,真的如他预料的那般被转移到跟西北军分区主力集结的区域待命时,邓成功又命令东北军分区开始进行集结。他们也将担任此次攻击的主力部队,而且被安排的任务也是最艰巨的。

一时间。东北跟华北交界之地的战争阴云密布,离战辰近近一些的老百姓,看到每天车来车往的样子。民兵总队的解放区老百姓还好一些,但关东军的防御区附近老百姓,都差不多远走他乡,不想被卷入这掣乎可以决定华日之战最终结局的战争之中。

通过三个军分区的部队集结,关东军方面已经似乎到。这是一掣乎民兵总队主力尽出的战役。他们关东军这次要想跟民兵总队一较高下,恐怕也会做好充足的准备。只是令他们有点好奇的是,民兵总队的西南军分区部队,似乎并没有什么动静。

就在他们担心民兵总队中最强实力的西南军分区会不会搞什么小动作时。用一支新编主力师冒充的民一师,还是在关东军关注的目光中进驻北平。其余几个主力师,也都集结在北平天冿二地。他们似乎做为这次战役的预备部队,随时有可能会被调上前线,跟同样集结完毕在东北一线的关东军决一死战。

就在这种双方的部队开始集结时,各方势力惊骇的发现,在民兵总队跟关东军对峙的这条战线上,双方都几乎主力尽出,参战人数也达到了百万之多。在兵力方面似乎还是民兵总队占优,但关东军方面却占据了地形优势,加上前期修建的永备防御阵地,这场如同世纪之战般的大决战,


状态提示:第三百二十五章 七月七日总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