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抗战之最强民兵>第三百八十二章 开国庆典求支持

随着华夏最为引人关注的军队改革日趋平静,国内外的目光开始转向,华夏即将开始的开国大典上面。按照华夏外务部新闻厅的公告,此次华夏的开国庆典上,除了象全世界宣布华夏建国外,还会举行一场盛大的阅兵仪式。

在此次阅兵仪式上,很多华夏的精锐部队都将出现于世人面前。就连各**方高度关注的华夏导弹部队,在此次阅兵式上也会一一亮相。为此,收到华夏外事办邀请信的各国驻华领事以及武官,都非常期待此次阅兵式到底会有那些亮点可看。

此时的二战形势已经到了非常紧要的关头,以美英联手的盟军已经顺利的发起了针对德意盟军的反攻。而一直依靠民兵总队提供物资补给的苏联,也开始发力从另一个方向对德军发动反攻。

从目前的局势完全可以看出,此次的世界大战形势已经往英美苏联军这边倒。因此,对于远东地区的华夏异军崛起,可以说还是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就连此时陷入焦灼战争状态的德国,都派出了相应的访问代表团,以寻求华夏方面的支援。

只是对于德国方面提出的声援,新成立的华夏政府还是保持中立国的态度,跟这些欧美大国只做生意,不谈论其它的政治问题。

但对于日本政府提出结束宣战状态,还打算把琉球拿回来的华夏政府,根本就没有同意。以至于目前日本人在缅甸跟朝鲜与华夏接壤的边境线上,还是驻扎了不少的部队,以防止华夏再次向他们发动袭击。

被华夏军队赶出国门之后的日本人,现如今将重要的兵力用于跟美军的对抗上。这样一来,原本历史上的日美之战,现在看起来则更显得残酷。尤其开始启动了工业系统,专门生产军用品的美立坚。海陆空军的实力正在一天天的壮大中。

而失去了华夏这个最大物资基地的日本,现如今的日子也不好过。这军舰跟飞机是打一架少一架,他们增补的速度相比美立坚而言还是比较慢。因此,目前的小日本急需将所有精力放在跟美军交战之上,这才想到跟华夏结束宣战的状态。

可知道了邓成功还准备拿回被许子占据的琉球群岛的太祖,也清楚一旦结束对战状态,大军打过去也就有点名不正言不顺。况且许子在华夏撒野了这么些年,也是时候轮到华夏的军队,去他们的本土让日本的百姓也感受一下,什么叫做民不聊生的战争!

1944年10月1日。华夏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即开国大典,在北平**广场隆重举行,就此宣布华夏的历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篇章。

从上午九时开始,陆续抵达天空门集结的游行群众,开始在天空门广辰近集结。布置在庆典会场外的部队,也开始进入军管状态。没有参加此次庆典通行证的人员跟车队,一律不允许进入庆典现辰近。

中午十时许,由第一届华夏人民议会全体代表。选举产生的首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中楠海勤政殿举行第一次会议。太祖、蒋委员长、周副主席、许明远、邓成功、朱老总、宋女士、李仁、刘奇,九位政治局领导出席了会议。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太祖,副主席邓成功、刘奇、李仁以及周副主席等。五十多名首任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宣布正式就职。此次会议上大家一致决议,宣布华夏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接受《华夏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选举邓平为秘书长。任命周副主席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

会议同时决议,向全世界各国政府宣布华夏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华夏唯一合法政府。愿与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

会议结束后,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及各位委员集体出发,乘车出中楠海东门,前往**城楼出席开国大典。

此时,参加开国大典的北平几十万军民早已齐聚**广场,翘首期待着伟大历史时刻的到来。中午十二时,首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邓平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委员就位。

在广场游行群众的欢呼声中,太祖用他那带着南湖口音的洪亮声音,向全世界庄严宣告:“华夏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顿时,广场上欢声雷动,群情激昂。

在刚被确定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雄壮旋律中,太祖按动电钮,代表华夏国旗的第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全场肃立,向国旗行注目礼。广场上,五十门礼炮齐鸣五十响,象征着华夏拥有的五千年伟大光辉历程。

随即,太祖向全世界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第一号公告。接着就是万众期待的阅兵式,举行华夏首次建国的阅兵式。

担任华夏国防军总司令的朱老总,在阅兵总指挥邓成功的陪同下,乘敞篷汽车检阅受阅部队。检阅毕,朱老总回到主席台上宣读《华夏人民国防军总部命令》,指出:“坚决执行中央人民政府的一切命令,迅速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同时肃清土匪和其他一切**匪徒,镇压他们的一切反抗和捣乱行为。”

在朱老总代表军队做出庄严承诺后,在全场参会军民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声中,太祖跟其它政治局的委员,走下观礼台坐着一辆装有喇叭的汽车。在朱老总以及邓成功的陪同下,检阅参加此次阅兵式的国防军部队官兵。

看着这些焕然一新的华夏军


状态提示:第三百八十二章 开国庆典求支持--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