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都市现代>皇上您该去搬砖了>第907章 910.扶苏为人仁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并没有刀枪入库。一方面继续开疆扩土,另外一方面加强对外族的防御。

当时大秦足有百万雄师,秦始皇分了三份。

第一部分是负责京畿重地防御的十万人,直接由京师管辖。

第二部分是派去南征百越各地的五十万大军,先后由屠睢、任嚣、赵佗等人率领。

第三部分就是蒙恬这支三十万的部队了。

那么这三支部队战力如何呢?

战力最强的是京师部队,这一点几乎不需要怀疑。

而北伐和南征军相比如何呢?种种迹象表明,蒙恬军高于屠睢军,且高出的应该不止一个级别。

这就需要从敌我态势、主将任命、军队组成等综合因素来分析。

地处南方的百越是一个统称,并非某个族群的共同体。

百越部落属于部落性质。大体分为东越(又称东瓯或瓯越)部落、闽越部落、南越部落、西瓯部落、雒越部落等几个部分。

从政权角度来说,百越并不像齐楚等诸侯国一样,有着统一的集权。

还有,南方各地在那时候是瘴疠之地,人口并不多。所以无论是军队人数还是战斗力,都和正规军有一段差距。据相关史料记载,百越联军最高时也不过五万人。

由此可以看出,如果是正面作战,百越军很难与虎狼之师的秦军抗衡。

但问题在于,百越占地太广且居处分散。按照后世的划分,涵盖了浙江沿海、湖南南部、江西东南部、福建、广东、广西和越南北部。

所以征百越最大的困难并不在于正面战场,而是对南方气候的适应和占领之后的管理。从战略态势上来讲,与“剿匪”的性质更加接近。

在这种情况下,对部队在正面作战尤其是集团作战方面的要求也就没那么高了。

北方的情况则完全相反。

从周开始,北戎一直都是中原政权的大患。

自西周起,戎族开始威胁中原王朝。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后,犬戎部落攻陷镐京,迫使平王东迁。

战国时林胡、楼烦多次侵扰赵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驱逐林胡、楼烦,在北边新开辟的地区设置了云中等县,筑赵长城。林胡、楼烦北迁融入新崛起的匈奴。

从社会结构来看,虽然匈奴和百越一样,原本是部落或部落联盟形式,但却已经发展到奴隶制国家的社会阶段。

当时匈奴统治结构分为中央王庭、东部的左贤王、和西部的右贤王。按照后世划分,他们控制着从里海到长城的广大地域,包括今蒙古国、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中亚北部、中国东北等地区。

春秋战国时期,无论是秦、燕、赵,只要和匈奴接壤的诸侯国都修建长城抵御匈奴。

从“抵御”这个词中,充分可以看出双方的攻守态势。

故此,北上抗击匈奴的部队不管在战斗力、战斗意志、军队管理方面,都必须是强力组成。

再从统帅任命的角度来对比。

南征百越的第一任主帅是屠睢,副将是赵佗。

在相关记载中对屠睢的介绍就是从秦始皇拜其为国尉,领军五十万去征百越开始的。而屠睢之前打过什么仗、有何战绩却只字未提。

给他配的副将赵佗,之前只是秦始皇的一个内廷侍卫,在征百越前更加没有过统领军队作战的经历。派他去辅佐屠睢,大体上是两个原因。一方面因其是岭南人熟悉南方环境,另外一方面就是起到“监督”的作用。

而派往北方去的蒙恬,于始皇帝二十六年被封为将军,和王贲一起大破齐国。

要知道,齐国可是一个“老牌强国”。从总体综合实力来看,除秦楚外,就要排到赵国和齐国了。“灭齐”的战功含金量可不低,蒙恬也是凭此役之功被拜为京城最高行政长官“内史”。

秦始皇给蒙恬配的副将,是王离。

王离是四大名将之一王翦的孙子,灭楚魏燕赵齐五国的统帅王贲的儿子,妥妥的“帅三代”。而他本人,也不是只会吃爷爷老爹老本的庸才,在灭六国的战争时就已经被封为武城侯,拜上将军了。

如果从“履历”来看,蒙恬的副将都比征百越主帅屠睢高至少一个档次。

通过这个对比就可以知道,南北两路军官的差异。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原因可以说明。

征百越派出了五十万之众,甚至超过了全国总兵力的一半。难道秦始皇就没有一点担心吗?

其理由只有一点,秦始皇知道这支部队的力量不足以推翻自己。

再结合“合六国之力”的相关记载,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征百越的军队,属于是“二线部队”。其大致组成大概是灭楚之后留守在楚地的“中央军”融合楚国降卒“地方军”,再补充其他几国征调而来的“杂牌军”三个部分。

那么从“野战军”角度来说,精锐部队就是蒙恬这一支。

蒙恬对赐死诏书表示怀疑并规劝扶苏的那番话,其实隐隐就有这层意思。

尽管他本人和扶苏都不会也不敢反叛秦始皇,但从秦始皇的角度来说,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按照常理来说,即便是要杀他们二人,也是先卸了军权之后再动手。不然的话,很可能出现兵变。

以秦始皇的手段,怎么会做出这么低级的操作呢?

这里就又有个疑问了:公子扶苏的做法。

《李斯列传》:扶苏为人仁,谓蒙恬曰:“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即自杀


状态提示:第907章 910.扶苏为人仁--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