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谦益和司徒唯一的担心也都不是多余的,而是很现实的一个事情。
别的不说,就以当年的太祖皇帝为例,朱元璋他在围攻吴国的张士诚的时候,苏州的军民上下一心,坚持抵抗,打了半年之久,这让朱元璋十分的震怒,认为这些人都是心向张士诚的,在攻破了苏州以后,把张士诚的部属杀个干净,杀不干净的,就把它们变为贱民,就连整个苏州城的百姓,都被他们集体的惩罚,苏州城的赋税比其他地方高出了一倍,这是太祖皇帝时代就定下来的规矩。
现在刘军已经拿下了南京城,已经控制了这个地盘了,这些人就应该见好就收,不要再做无谓的抵抗了,如果激怒了刘军,他做出这样的事情,最后受苦的,还是这些南京城的老百姓。
钱谦益他救这些百姓,主要就是为了收拢民心,积累他个人的声望,并不像另外这一位司徒惟一,司徒唯一他只想救更多的人,让百姓少受些苦而已。
钱谦益他则是有些想法了,他希望在刘布面前有所表现,在大明他就是宰相级的人物,刘家要拉拢于他,开出的价码不能低吧,如果他又能够做出令刘家都十分欣赏的事情,他的地位自然就不会低,他钱谦益可是一直以萧何自比的人。
其实更应该是跟李善长相比,只是李善长的下场不好,他才不敢跟李善长相比。
他钱谦益就知道,刘家新崛起,跟本就无人可用,像他这般的天下名人,只要表现的好,肯定就会能混一个好差事。
钱谦益他就是一个官迷,十年寒窗苦读,就是为了当官,但是他却不能称是一个运气好的人,在科举方面,他的运气好到了不得了的地步,顺风顺水,就是别人眼中完美的对象。
但是在官场上混,却显得仕途坎坷,非常的不如意了。
当然他所谓的不如意,指的是他没有当到首辅,匡扶明主,治理天下,任何一个文人,自然就是学而优则仕,希望自己能坐上丞相的位置,宰辅天下。
他钱谦益距离做丞相的位置,也就是一步之距,却是被无限地推远,这成为他人生的一大遗憾。
也就是知道自己没有办法在大明当上了首辅之位,他才死心,落入刘家军手中,稍加威逼,他就决定投降了。
既然已经投了刘家军,就必须考虑在刘家军之中的地位问题,就必须想办法往上爬了。
他钱谦益相信,他名闻天下,但是这并不足以让他坐上一个好的位置,刘家父子跟大明的官场可是不同,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不会认同你的名声,或者是论资排辈就会把你任命为高官,而是看重你的能力。
刘家父子用人,好像有点像是一代名人王猛的用人方式,这便是用人唯才,不在乎参与清。
这意味着他必须展示出自己的才能,才能令刘家父子另眼相看,否则这是不可能混上一个好差事。
而且这次这一件事情,他还是非常的热心,他虽然世居苏州,但也长居南京,在这里期盼,能够混一个差事,也不把自己当成外人,看见刘家大军在城中行动,使大量的百姓深受其害。
钱谦益就在想,如果能让刘家大军撤出这里,百姓才能够免受刀兵之苦,所以才会主动请缨。
不过他的魄力还是有所不够,刘布一句出了事你担待,就把他给将住了,令他不敢多言。
反而是司徒唯一,他光棍了许多,担着就担着,能救一人就算多救一人。
刘家军体现出极其强大的军纪,完美的体现什么叫做令行止禁,静如山岳,动如脱兔。
本来他们一直就在城中负责执行任务,追缴敌人,清除残党,搞得城中鸡飞狗跳,乌烟瘴气的,杀声冲天,乱成了一团,极端的混乱。
但是在接到命令了以后,他们也都毫不犹豫,立马的撤退,各支部队有条不紊,按照命令,撤到指定的地方。
刘家军跟别人有一点不同的地方,这就是其军纪严明,绝对不会烧杀抢夺,如果是让其他的军队如官军进入这里,只怕会大开杀戒,大多数士兵忙于抢劫和奸**女,根本就无法召集部队。
钱谦益和司徒唯一看见这些部队逐一的撤返,也都没有趁机最后的时候,大捞特捞一把的打算,他们这才松了一口气,然后马上就去跑去面见城中的各位大佬,跟他们商量,让他们劝说这些士兵,不要再做对了,不要再跟刘军作对,迅速的投降。
城中的明军,基本上是由徐国公组织起来,在徐国公战死了以后,这些士兵就在四名将领的带领下,继续地进行抵抗。
也不是说他们非得死忠于大明朝廷,非得跟刘家军死磕,而是刘家军根本就不向他们招降,而是对他们进行狂追猛打,这种情况下,他们也都担心,即使是投降了,也是死路一条,既然横竖都是死,何不拼一把,也落着一个好名声。
现在刘军撤退了,转由司徒唯一和钱谦益等老熟人进行劝说,他们这些人便放下心来。
城中的战事开始告一段落,自从城破以后,城中的百姓就惶恐不安,就怕这些士兵趁乱的烧杀掠夺,只要有经验和阅历的人都知道一点,在战乱之中,受伤受累的,最终还是这些老百姓,士兵疯起来之时,没有什么是不敢干的。
所幸刘军军纪严明,只是追杀明军的残余,如果不是主动攻击或者是伤害他们,他们也都不会兹民扰民。
但是这里毕竟是战场,双方在厮杀、搏命,也就不